董燕琴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中学 427000
【摘要】创新思维是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初中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年龄阶段。《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因势力导,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动性、独立性、发展性。本文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66-02
“创新思维”是说能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不断开拓思路和探索发现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探索和发现,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从而让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能够获得一个质的飞跃,也可以为中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成绩奠定好前提条件。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的逆运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同数学概念的教学一样,教师在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从仅使用正向思维过渡到同时使用正、逆双向思维,克服长期思维定势导致的思维刻板,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解题思路的整体逆向分析学生在解题时,从分析题的初始,多数学生会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和解题思路,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是在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有很多题目可以采用逆向思维,从结论入手比从已知条件入手更加容易寻找解题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强化学生逆向思维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解题思路的整体逆向分析,帮助学生形成“顺推与逆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体系和一般解题思路与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是对知识体系的再巩固和加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强化,帮助学生对逆向思维解题思路的整体理顺和分析,最终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朝正确的、多维的方向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透过习题的教学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初中数学知识强调基础性,教材中在数学知识体系后都配有相应的、形式多样的习题,教师可以透过习题教学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在习题的讲解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习题,设计不同的逆向思维的训练方式,习题教学中的逆向思维可以大致分为例题示范和学生对习题的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设备,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充分的兴趣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中,应当确保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预期的教学形式基本上难以达到既定结果。而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行程问题中甲、乙两个车站中有a、b、c三个不同的站点,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出售各个站点之间的车票应当保证车票出售价格与乘坐距离相同,那么a、b、c之间车票应当怎样出售?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不必提出直接性的答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提出中蕴含的各种信息进行信息的整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将学生划分成为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以发散式解决问题所在。
根据心理专家的相关研究,初中生的年龄有限,生活实践能力也不是十分成熟,在学习中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这阶段教师应当注意的是,首先,选择学生具有一定经验的生活场景,或者选取学生自身经历过的实践环境,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建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动力。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说教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主动权,引导学生掌握课堂中的主动权,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对教材文本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能够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如银行的活期、定期的利率不同,存款所得的利息计算等。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弄清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数学现象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在难度上有所区分,并坚持由易到难的学习进度,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二次加工,便于学生的不同程度地接收。在问题的设计中要尽量设计一些具有新颖性、思维性、扩散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乐于分享自己思考的结果,让学生在分享之后进行再次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探究学习的过程较以往教师灌输式的模式要更有效率,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鼓励,并营造了积极思考、探究的氛围,学生长此以往就会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从而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多角度强化学习思路引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例如:已知a+b=7,ab=12,求a2+b2的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解题方案,方法一:解由a+b=7,ab=12构成的方程组得出a,b的值,再代入a2+b2求值;方法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把a,b看成是一元二次方程xz-7x+12 =0的两根,解此方程,得出a,b的值,再代入计算;方法三: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a+b) 2=a2+b2+2ab变形成a2+b2= (a+b) 2-2ab,再把a+b=7,ab=12代入即可求结果;方法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把a,b分别构成直角三角形两边,利用图形变换,用直观方法求出结果。通过以上四种方法的比较,知晓第三种方法最为简捷明快,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以数学知识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的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抛物线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平时的跳绳来感知开口方向及最高点和最低点;在路程、速度、时间的教学中,除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让学生从家到学校之间的这段路程来感知时间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激情。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教学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主动自觉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批判、探索与求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不管如何,都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不断创新与进步。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在课堂中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敢问;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敢做,让创新之花绽放在数学课堂上。
参考文献:
[1]孙万乾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9,(2):198。
[2]代芳芳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外交流,2018,(31):117。
[3]秦瑶虹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8,(4):212。
[4]黄明良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8,(3):42,46。
论文作者:董燕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