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论文_邢宗显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论文_邢宗显

(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小学 南部 637300)

新课程改革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可见疑问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源泉,没有疑问便不会有探究。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疑问是如此重要,特别是对于科学研究和知识探索来说,问题意识,就是提出疑问的主观因素,教师的鼓励和培养是疑问提出的客观因素。两者具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将不成问题。疑问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数学学习的星星之火,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不会或者不能够提出问题,那么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别说创造性的培养。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的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能力的具备,加以正确引导,可以使学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萌芽和壮大,所以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

一、建立和谐民主师生关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记》有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建立起和谐民主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热爱数学学习,才能根据学习内容大胆地提出不懂的问题,我们老师才能激发出学生提问热情,才能使学生善于提问,从而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需要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愿意靠近老师,信任老师;老师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扶持学生的个性配置,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余彼此的交往中,老师要做到不仅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还要给予肢体上的动作鼓励,比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在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后,他们的思想火花得到点燃时,老师可以摸摸头、拉拉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欣慰和喜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情绪更加高涨,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问”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明确自身促进学生学习的职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多幼稚,老师都要认真地听,体会他们想法和问题的产生原因,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对学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证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和显示,天长日久,学生的思考习惯就会形成,问题意识就会产生。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善于提问的重要条件。要建立起和谐民主师生关系,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我们教师就要热爱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才能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里创新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民主气氛,使学生“敢问”

学生的意识里,老师是神圣的,是伟大的。老师面前提问题,一般没有胆量。这是应试教育的后果,是传统教育留下的伤痕。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出问题或者不能提出问题,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气氛的严肃和呆板,使学生提问的冲动没有,提问的举动受限。他们担心提问会招致教师的指责和反感,不如安静地听老师说,反正老师是正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的精神,就是需要老师能够和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教学“怎样表示一半”一课时,我让学生对硬纸板进行折、剪。通过画直观图,让学生用半直观半抽象的图形语言来说明一半的概念。然后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怎样表述,怎样用数来表示一半的概念。再比如在教学 “秒的认识”时,我借着这个情境提问:一分钟等于60秒,那么半分钟是多少秒?你怎么能知道?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他们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方案,当然也有不成立的,但是我还是让他们充分表达,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问题,自己设计问题部分。

三、营造质疑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想问”

问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爱问才会赢。老师在教学中巧妙设障布疑,充分做好提问的铺垫工作,把学生置身在数学问题的包围中,激发他们求知求是的学术精神,鼓励他们提问、解答的能力发挥。在教学《四位数的写法》时,我设计了游戏导课,一开始让四个学生站成一排,每人手里拿一个硬纸板,写上一个数,并告诉他们,这个数代表的是多少,然后让他们自己说出来,并且四个人连起来说一遍,学生对四位数有个初步概念,然后再提醒孩子们自由组合后,数字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汹涌而来,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和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事后我发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坚持训练,培养“问”的习惯

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优秀教师需要具备的一种素养。从启蒙质疑的意识,到养成提问的习惯,这一过程的成功实现需要教师从各方面入手,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慢慢地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老师应树立善思好问是思维的开始,质疑问难是求解的前提的意识。

同时,我们教师还要注意创设机会让学生提问。实行小组学习方式,在小组内提问题,然后大家共同讨论,再得出结果;还可以事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参考模仿提问。比如,学完了《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出了“51岁的海龟比15岁的海龟大多少岁?学生开动脑筋,问题不断,海龟是长寿动物,你还可以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喜欢什么动物就说什么。学生提问兴趣盎然,思维得到拓展。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都非常善于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问题提得相当有质量,从愿学、乐学到会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小主人,追逐问题学习,学习效果好,并且在这种训练中,逐渐转向主动提问,逐步养成质疑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应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直要坚持和追求的。一堂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每一个学生都敢问、会问、善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载体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效地增强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论文作者:邢宗显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论文_邢宗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