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与亚太地区的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太地区论文,结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宣告结束的。50年来,亚太地区形势的巨大变化既同二战结束密切相关,又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当前和今后,亚太地区将更加明显地按自身特点发展,从而为世界历史谱写出新的光辉篇章。
一、多种力量的交织与较量
二战结束当时,亚太地区唯一的、也是全球最后一个法西斯轴心力量日本军国主义虽然战败投降,但美苏力量却同时插足进入,企图控制本地区,把这里变成它们的势力范围,并且导致了冷战格局的形成。英、法、荷等老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则陆续重返东南亚。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国家及其人民在进行了艰苦的抗日斗争之后,又不得不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展开英勇斗争。这意味着,二战虽然结束了,各种力量相互交织,开始在亚太地区进行新一轮较量。
在这种较量中,本地区各国和各国人民首先显示其力量的强大和作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地位和作用。这从对某些历史片断和侧面的简略回顾与分析中可以窥见一斑。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大量消灭、沉重打击并且有力地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才为加速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创造了条件,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有目共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反对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和平与民主的正确主张,坚持独裁和打内战。人民意志不可侮。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解放全国,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本身就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同时,也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众所周知,当年国民党政府是在美国支持下打内战的。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及其胜利,无疑也具有反对外来势力控制与干涉、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伟大意义,并且大大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正因为如此,美国和追随它的一些西方国家长期奉行敌视、遏制、封锁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后来迫于形势,它们不得不转而改变原先错误的对华政策,同中国改善并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苏联的对华政策越来越暴露出其控制中国的图谋。中国理所当然地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中苏关系恶化和对立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关系的出现也与此密切相关。越南反华自然离不开这一背景。苏联的反华行径最终也归于失败。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仅显示了朝鲜、中国和越南三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气概,而且使得不可一世的美国第一次败在亚洲人民手下。美国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的失败,导致它元气大伤,力量衰落,地位下降,影响削弱。
东南亚各国在二战结束后,通过蓬勃发展的反帝反殖斗争,陆续打碎了统治本国的殖民主义者的枷锁,纷纷走上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道路。从此,亚洲结束了殖民统治的历史,迎来了由本地区各国和各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新时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亚非会议胜利召开和十项原则的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结成,反映了广大亚太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反对外来侵略、压迫、控制与干涉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它们推动战后国际关系新潮流向前发展、促进人类进步和争取和平与友好合作的崇高理想。
力量的交织与较量还有另外一些重要方面。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亚太长期对抗和争夺霸权,成为本地区局势长期紧张的根源,严重威胁着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安全与发展。
一些结盟安全条约,以及“东南亚条约组织”,甚至越南侵柬等等,也大都或是被纳入美苏对抗战略,或是具有遏制、反对中国的背景,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台湾至今尚未回到祖国怀抱,朝鲜半岛仍未实现统一。外国势力,主要是美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敌视中国政策的时期内,亚太地区不少国家同中国的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这固然有因缺乏了解而对中国抱有疑虑的一面,但美国利用这种情况挑拨离间以达到其遏制、孤立中国的目的,却是昭然若揭的。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多种力量的交织存在与较量贯穿于战后亚太地区局势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本地区各国和各国人民沿着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道路阔步前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本地区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帝国主义外来势力侵略、控制、遏制、干涉的图谋或遭到失败,或屡屡碰壁。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和争夺随着冷战结束而不复存在。一大批亚太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消除了疑虑,都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相互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并且共同致力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是亚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政治形势。不仅如此,同本地区经济上的崛起相结合,又使亚太大大提高了在全球和平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经济发展全球瞩目
1913年,列宁曾在《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一文中指出过亚洲光明的未来。但二战结束当时,世界上却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能够预言亚太地区会在经济上出现空前发展与繁荣。然而,奇迹竟在本地区被创造出来了。日本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最大债权国。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的经济业已起飞。东盟国家相继取得经济上的长足进展。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路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迈上新台阶,正在成为推动亚太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朝鲜致力于进一步发展经济,并且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越南、缅甸等国也在实行开放政策,经济上颇有起色。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90年代,当发达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滑入低谷之际,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却充满活力,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据亚洲开发银行今年4月发表的报告,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这些发展中地区,过去三年以亚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最高,1992年为7.5%,1993年为7.9%,1994年估计为8.2%。而同期世界整体经济增长率仅为2%左右。亚行还预测,从1994年到2003年,亚洲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其中东亚高达7.6%,继续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年均4.8%和西方七个大国年均2.7%的增长水平。中国1993年和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3.4%和11.8%。30年前,亚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仅分别占世界的8%和4%,目前已提高到27%和25%。全球外汇储备的1/3掌握在亚洲的几家大银行手中。在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复苏期、全球经济也步入新增长阶段之后,预料亚太经济的发展将更加活跃,并将使世界经济局面改观。
亚太经济如此迅猛发展,震动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际政界、企业界和舆论界人士惊呼亚太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认为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倾斜。欧共体高级官员1993年9月28日在欧洲议会听证会上说,世界经济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的焦点已由大西洋两岸向亚洲扩展。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94年1月31日评论指出:“在现代史上,欧洲和北美第一次用惊奇的眼光看亚洲”,“人们指望亚洲为使世界经济在经历二战后最长期萧条之后的再度振兴作出贡献”。近几年来,连一向持慎重态度的某些学者也开始赞成这样的预言:“亚太时代即将到来”,“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
亚太经济还在加强区域内合作并扩大同其它地区的经济合作。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倡导召开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建议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首届非正式会议。1994年11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第二届非正式会议宣布“不迟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这一长期目标”,标志着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已进入务实的新阶段。欧洲联盟各国领导人1994年12月9日至10日在德国埃森举行的会议上,批准了欧洲联盟委员会起草的对亚洲新战略。会议认为,欧盟增强竞争力的条件是扩大对亚洲的投资和贸易。据今年2月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工业联合会的一份报告认为,英国21世纪能否繁荣和富足,取决于亚太市场。今年5月初,欧盟和东盟高级官员在新加坡举行会议,为第一届亚欧首脑会议作准备,并探讨在新的基础上发展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途径。在此之前,欧盟与东盟便有高级会晤与对话。这次显然是鉴于亚太地位的上升而谋求更大范围的会晤与对话,以期把欧、亚的发展与繁荣密切联系起来。当然,也应该看到,西方大国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主要是经济竞争,势将日趋激烈。
亚太经济之所以能够获得空前发展,原因很多。其中至少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一是无论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亚太区域,只有在相对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中,经济才能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全区域的经济发展,如无本地区局势的缓和与冷战结束,增长幅度和相互合作程度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冷战结束后,本地区同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和平与稳定的局面最为突出。这就为本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是以新观念对待经济合作。亚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互进行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过去,由于受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因素影响,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受到明显制约。在多数国家摈弃冷战观念,坚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按照平等互利原则进行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的情况下,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便蒸蒸日上。
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为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本地区日新月异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反过来又加深了各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政治上的睦邻友好,从而成为保证本地区长期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是本地区今后经济更大发展的牢固基础,而且将为世界其它地区尤其是处于战乱和动荡的地区提供一个范例,同时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三、诸多方面的新变化
冷战结束前后,亚太地区原有的形势和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一)美苏关系的变化。由于美苏对抗不复存在,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的最大威胁也随之消失。无论是在东北亚还是在东南亚,受美苏对抗和冷战格局影响而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已得到解决,或已开始转化。
(二)各国相互关系的变化。诸如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关系已成为历史;中苏关系已进入友好合作的新阶段;苏韩、中韩相继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朝美、朝日关系开始改善;越南同本地区许多国家或改善了关系,或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越美之间已互设联络处,并存在着建交前景;东盟已经并将继续扩大成员,等等。
(三)热点问题的变化。柬埔寨问题已由国际性问题基本演变为国内问题。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通过六次高级会谈签署了于1992年2月19日生效的《和解、互不侵犯与合作交流协议书》和《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开始了和解与合作的历程。尽管具体落实两个文件的道路曲折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有关因素的进一步变化,其前景还是光明的。
(四)东盟地位的变化。随着政治独立性的增强,组织的扩大,经济实力的上升,东盟已成为亚太地区主要力量之一。美国要继续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日本要实现其政治大国目标,都不能不搞好同东盟的关系并借重东盟。如果说过去东盟国家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曾经有过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情况的话,如今却是美国不得不考虑东盟国家的立场和主张。不少日本首相刚刚上台,大都及早访问东盟国家,也说明东盟在日本心目中的分量。
(五)俄罗斯的变化。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之后,对内对外都遇到不少困难和麻烦,一时无力在亚太地区有更多作为。俄虽在本地区拥有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但它当前似无意同本地区任何国家为敌或对抗。俄希望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表明它对有助于本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事业抱有浓厚兴趣。
(六)日本的变化。日本的经济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有重要影响。日本政府一再宣称日本是和平国家,要为世界和亚洲和平作贡献。但日本国内政局严重动荡,军国主义势力伺机而动并妄图否定甚至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加上它又在质量上增强军力,使得亚太国家和人民不能不对日本今后向何处去产生疑虑和警惕。另一方面,日美经济摩擦日趋尖锐,日本越来越不买美国的帐,说明日美关系也在起变化,并可能对亚太局势产生某些影响。
(七)美国的变化。在美苏对抗消失后,美国意欲领导或主导本地区的企图并未改变。它虽开始部分地调整亚太政策,改善同一些国家的关系,但始终重视本地区的战略意义,至今仍保持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今年2月美国国防部发表的东亚战略报告表明,美国将长久地介入亚太地区,并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此同时,冷战后美国在本地区的霸权行径和强权政治屡有表现。它动辄向亚太国家挥舞“人权”大棒,干涉别国内政。还以其本国的法律为依据,强令亚太国家按美国的要求行事。这对本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健康发展不可能不产生负面影响。
除上述变化外,随着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我国政治上保持长期安定、经济上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安全、发展与繁荣作出的积极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四、新格局初露端倪
在本地区各种力量较量、消长和局势演变中,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开始显现。从发展趋势看,新格局将明显有别于旧格局,并可能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领导或主导本地区。当年,美苏在本地区争霸,主要目的之一是主宰本地区。50年来的历史证明,它们的图谋都没有得逞。亚太国家昂首阔步走自己的道路,它们不仅无可奈何,而且不得不面对现实,被迫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尊重。如今,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虽仍力图在本地区起领导和主导作用,但时代已变,政治多元化、发展道路多样化在本地区已成为必然趋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接受“领导”和“主导”,当然也不会接受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东亚经济论坛(EAEC)初步构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排除美、欧大国,在东亚国家间建立制度化经济联系,开展经济合作,旨在维护东亚国家的利益。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出抵制和反对某个大国的“领导”和“主导”。至于日本,它在政治、军事上并无“主导”条件。日本在经济上虽能起重要作用,但亚太国家寄希望于日本的是起建设性作用而非主导作用。因此,即使日本有此意图,也不可能实现。显然,只有以平等地位处理亚太事务才符合时代精神。任何国家都无权凌驾于别国之上指手划脚,“领导”和“主导”别人。这将是亚太新格局的重要方面。
(二)和平共处,睦邻友好。本地区各国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相互之间通过战后几十年来的相互了解与关系的改善,大都不仅已经形成正常的国际关系,而且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朝着睦邻友好合作的方向发展。尽管存在着社会制度、民族、宗教、文化、生活方式各异等等情况,但亚太国家大都能够相互尊重,并共同致力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这将成为保持和平共处、睦邻友好局面的基本条件。
(三)互利合作,共同繁荣。亚太经济的迅速崛起,同本地区密切的经济合作分不开。本地区经济上互利互补的优势,在全球也是著称的。在世界经济向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情况下,本地区全区域或次区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合作蓬勃兴起。除东亚经济论坛活动外,在各个次区域,各类经济圈、“增长三角”从南到北到处可见。经济上互利合作的更加密切,势必加深各国的相互依赖,并大大促进本地区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同时,也是增进政治上友好相处和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安全的有利因素。
(四)排除干扰,自我协调。战后本地区冷战格局的产生和长时间国际关系状况不佳的远因是二战结束之前美苏即划分势力范围;近因则是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超级大国为达到自己争霸的战略目标而蓄意在亚太国家之间制造敌视、不和与猜疑,挑拨离间。亚太国家通过切身体验对此已有认识。西方个别国家的某些人居心叵测,近来又制造种种谬论,包括“中国威胁”论,挑拨亚太国家关系,以便从中渔利。由于广大亚太国家把加强友好合作、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国策,这些谬论不仅未能在亚太国家中产生某些人所预期的影响,反而增强了亚太国家的警惕,并通过对话与磋商取得新的共识,不受外界干扰,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今后,亚太国家排除干扰,通过双边与多边对话进行协调,把友好合作推向更高水平的趋势会继续保持下去。
亚太新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以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为主体的亚太新国际关系格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力量也不可能使之逆转。
当然,必须看到,有些问题如何发展,将加速或推迟新格局形成的进程。除大国关系和外部干预问题外,突出的还有朝鲜半岛局势及统一问题,建立亚太安全机制问题,经贸合作中的竞争与摩擦问题,领土与领海争端问题,甚至环境保护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能得到妥善解决,无疑将有助于新格局的加速形成,并且符合本地区各国的根本利益。
综上所述,亚太地区已进入一个新时代,本地区各国和各国人民将以更豪迈的步伐和崭新的面貌跨21世纪。届时,亚太在全球的分量将举足轻重,并将对整个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军事历史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