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信用交易的演化博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用论文,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信用交易可以定义为延后支付某一特定时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或者对商品或服务预收货款[1]。这种交易方式是相对于现收现付而言的支付方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信用交易成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在商业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已经成为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主流营销方式,在韩国、日本、印度以及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及一些发达国家也有供应商给零售商提供交易信用的普遍情况。在实践中和大量研究中信用交易被认为是企业短期融资的主要来源,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此外,随着市场竞争日趋加剧,交易信用成为质量、价格、服务以外又一新的竞争要素,被视为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持竞争力的战略工具,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良性循环,总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01年担保论坛上指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中,信用交易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规模。现代市场经济乃是一种建立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信用是交易者之间在交易过程中以信任为基础、以制度为交易秩序的保障、以到期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现代信用的本质是契约关系。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2]。供应链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系列契约联系在一起的,纵横交错的契约规定了供应链内各合作伙伴的责、权、利。供应链中的信用交易,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一体化供应链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对整个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参与各方多赢的特性,有利于相关供应链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高效、快速发展。
现代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和特性趋于差异化、多元化和复杂化,这种趋势一则会提高交易过程中欺骗的收益,二来降低了欺骗被发现的可能性,因此也进一步加剧了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信用问题。Doney等[3]提出信用源于供应链合作伙伴间频繁的接触,信用的行为能够创造更多的信用声誉;夏德等[4]分析了供应链中存在的信用问题,探讨了信用的培养和维护;何明珂等[5]研究了供应链中供需双方的失信动机,分析了供应链信用缺失的形成机理。
信用交易需要在市场交易发育的基础上不断演进,从而使得供应链系统逐渐形成一个演化系统。正如新制度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森所指出[6]: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自利行为倾向和信息上的不完备性,使得供应链的契约集相当不完整,并由此产生对应的机会主义风险,从而将导致契约的失效。因此,借鉴生物进化思想和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经济现象和行为演变规律的新学科——演化经济学[7]就为这类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合适的分析工具。其中,演化博弈论[8]假定有限理性的经济主体不可能正确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利害状态,它通过最有利的策略逐渐模仿下去,而最终达到一种均衡状态。间接演化博弈方法[9]则内生化相关参数,从而将理性选择和演化动态有机地结合起来考察经济现象的演化过程。经济学家们把演化博弈论运用到对社会习惯、规范、制度或体制的形成及解释其形成过程的分析上来,使之成为演化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析手段,并逐渐发展成一个经济学的新领域。
供应链管理要求链内各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相互分担责任与风险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获取收益。但现实中链内各节点企业之间互信互利合作关系的建立却不是一种简单的事情。在这个各种机制还不是很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用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整个市场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由于企业有限理性的存在,他们不愿意相信上下游企业,很少用系统的思考方式考虑系统的开放性。于是他们在与链内其他企业合作时就会藏匿一些信息,使信息在供应链内传递过程中发生波动和偏差,大大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不确定性,降低系统的运作效率[10]。
鉴于此,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供应链中信用交易的演化过程和市场机制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分析了政府失信惩罚机制的有效性,给出了从根本上消灭失信动机的惩罚区间,为信用制度建设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建议。
模型的构建
随着现代竞争形式的变化,从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1]。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其所在的供应链作为依托,参与到新的竞争环境中。同时随着供应链管理视角的转变,企业在供应链柔性、创新、配送、信息等方面的绩效影响作用越来越显著并得到重视,从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企业间的问题成为必要。
供应链网络主要是以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因此,企业可以借助供应链在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赊销(购)、预付货款等商业信用形式以及补偿贸易形式实现短期资金需求。供应链体系中供需双方在进行交易及选择信用模式时,其面临的决策环境是复杂的。道德、信誉和法律是三种不同的契约约束机制,也是市场秩序的基本保证机制[12],但是这三种契约实施机制在实施者、约束手段、运行成本、灵活性、约束效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见表1)。
从表1看到,法律机制的运行成本最高,但是难以解决复杂契约的隐含条款。从某种意义上讲,使缔约和履约成本最小的机制就是最有效的契约保证机制。所以,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人们不轻易动用法律机制,而更多地依赖信誉机制。信誉作为一种行为约束机制,通过动态的威胁和激励保证了借款合约的执行。其作用机理是:不履行诺言或欺骗的一方会立即受到终止长期合作关系的制裁。供应链企业通过长期互惠互动的合作实现了生产、销售、配送等领域的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间的重复博弈、长期互惠、信息共享以及违约成本使声誉机制在供应链企业交易过程中的实现。随着信息的扩散,潜在的合作者也会拒绝与之合作,违约方就会失去未来获利的机会,为了未来的利益人们会克服短视,尽量“严于律己”。这样,信誉机制通过长期利益的诱惑而约束了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保证诺言的履行。
供应链体系中供需双方在进行交易及选择信用模式时,其面临的决策环境是复杂的,为了便于分析,在不影响研究结论的条件下,作如下假设:
(1)供应链体系中交易者的博弈只存在两个参与人:供应商和零售商。
(2)双方信用选择抽象为两种理想情况:守信和失信,即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信用程度是离散的,交易中只存在守信(F)和失信(N)两种模式。在供应商和零售商都守信时,供应商获得的收益为,零售商获得的收益为;供应商守信零售商失信时,供应商的收益为-,零售商的收益;供应商失信零售商守信时,供应商的收益为,零售商的收益为-;供应商失信时产生α的声誉损失,零售商失信时产生β的声誉损失;当供应商或者零售商失信时,通过对那些失信的供应商或者零售商诉诸法律,经查实后执法机关对其处以罚款并责令其诚信经营(极度严重时查封该企业,禁止其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政府对供应商的惩罚力度为B,对零售商的惩罚力度为D。
根据以上说明,供应商和零售商在这两种策略下的博弈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
在现实世界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博弈行为是重复且动态的,其决策行为也并不是基于完全理性而做出的,而是基于有限理性,因此,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策略选择实际上是不断调整的,并且是根据对方策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某种程度上,他们的选择其实是一种试错过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演化博弈工具来研究供应商和零售商策略的调整更符合现实情况。
模型的演化与稳定策略
与生物系统类似,供应链中的信用交易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结构调整的交互作用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变进化。从微观层次来看,信用交易是在一个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的空间进行的,彼此的策略又相互影响。因此,由这些参与者在每一阶段重复地进行博弈便构成了演化博弈模型。借鉴生物系统自然选择的思想,演化博弈论中群体的复制者动态被假定为:某种策略的增长率依赖于它的适应度,产生更高收益的策略具有更高的增长率。因此,处于供应链系统中的供应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模仿和试验使那些应用成功策略的企业增加。
此时(1,1)为系统的不稳定点,(0,1),(1,0)为系统的鞍点,所以(0,0)是系统(1)(2)唯一的ESS,演化稳定性分析如表3所示(证毕)。
命题1说明如果市场交易中的信用信息流动不畅,失信者不能及时的被市场上所有交易方了解,使其受到足够的惩罚和名誉受到足够的损失,守信者就会在以后的交易中进一步受到损失,从而会逐渐采取失信策略。此外,如果政府惩戒失信者的成本高昂从而不能对其采取恰当的惩罚,损失会波及市场交易中的其他成员,造成整个市场交易走向失信的局面。这种情形下,整个市场将会逐渐变为无信用可讲,市场将走向没落。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的约束和威慑,是信用缺失行为泛化的原因所在。命题1的演化相图如图1所示。
图1 命题1的演化相图
图1描述了供应商与零售商在命题1下的演化博弈过程。系统由一个不稳定点、两个鞍点和一个ESS组成,并且从不稳定点开始逐渐演化到ESS。由于系统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一种守信与失信策略共存的局面。
信用缺失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严重影响企业之间的交易速度、交易效率、交易规模、交易质量,破坏了经济主体之间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正常信用关系;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别是信用消费,使扩大内需政策的效用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市场体系的发育和成长,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制约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为严重的是,失信毒化社会风气,败坏社会公德,动摇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同时严重损害我国的国际信用形象。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当零售商和供应商守信时的收益大于失信时的收益,并且失信时受到的名誉损失和政府或者法律的惩罚力度足够大,都大于守信时的收益,他们就没有失信的动机,从而采取守信策略。于是,我们可以得到:
当命题2成立时,由表4可知,此时(0,0)为系统的不稳定点,(0,1),(1,0)为系统的鞍点,(1,1)是系统唯一的ESS(证毕)。此时,系统的演化相图如图2所示。
命题2说明如果失信交易方的负面信息传播构成对失信方的震慑力,加上政府对失信方采取恰当的惩罚力度,也就是当失信惩罚和声誉损失之和大于守信时的收益时,则供应商和零售商均会逐步趋于积极实施守信策略。这种情形下,市场交易将朝着健康守信的局面发展。
图2 命题2的系统演化相图
当惩罚力度和声誉损失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影响不均衡,或者说惩罚力度和声誉损失对一方的影响足够大而对另一方的影响不够大时,则会出现以下两种可能性:
证明:(Ⅱ)的演化稳定性分析如表6所示。
命题3(Ⅰ)说明当供应商的名誉损失和受到的政府惩罚之和,大于守信时的收益与失信时的收益减守信时的收益之差中的较大值时,这样的惩罚对供应商的决策是有效的,他有积极性采取守信策略。但当零售商的名誉损失和受到的政府惩罚之和小于守信时的收益与失信时的收益减守信时的收益之差中的较小值时,对零售商的决策已完全不起作用,他会有动机采取失信的策略。(Ⅱ)说明当零售商面临(Ⅰ)中供应商所面临的形势时他也会采取守信策略,同样的选择也适用于供应商面临(Ⅰ)中零售商时的情形。
命题3中,(Ⅰ)条件下的演化相图如图3所示,(Ⅱ)条件下的演化相图如图4所示。
从命题3我们可以看出,要促进社会信用交易制度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法律维度的建设,解决法律治理机制不健全的矛盾,形成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设置恰当的失信惩罚力度,体现法律的公平,使交易双方受到的失信惩罚力度达到影响他们采取守信决策的程度。增加信用制度的供给,形成顺畅的信用信息传导机制,提高供应链个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使失信者付出代价,甚至不能在社会信用环境下生存,而守信者则不断受益,将其良好的信用转化为潜在的财富。这就是我们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追求的社会效用。但从根本上来说,信用制度的供给需要在市场交易发育的基础上不断演进。
由上面的3个命题我们可以总结出:
数值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在市场机制与政府失信惩罚机制下的演化情况,采用数值分析如下。
从图5可看出初时策略的选择比例影响系统演化的路径,供应商和零售商开始选择策略的比例差别越大,向平衡点(0,0)演化的速度越慢。
从图6中可以看出当惩罚力度较小时,供应商和零售商会向平衡点(0,0)演化,惩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惩罚力度不均衡,一方惩罚力度较大而另一方较小,供应商和零售商会向平衡点(0,1)或者(1,0)演化,惩罚力度较大的一方会采取策略F而较小的一方会采取策略N;当两者惩罚力度足够大时,供应商和零售商会向平衡点(1,1)演化,即两者都开始趋于采取策略F。这说明足够大和均衡的惩罚力度是政府失信惩罚机制所必需的。
结语
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信用交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1)信息不对称和政府失信惩罚力度不足是供应链信用交易中失信的根源。只有当失信惩罚和声誉损失之和大于守信时的收益时,供应商和零售商才会逐步趋于积极实施守信策略。
(2)当失信惩罚力度不足或者不均衡时,将会出现只对一方起到惩戒作用或者对两方都不足以形成惩戒作用的情形,所以要根据信用交易各方的不同情况,设定恰当的失信惩罚力度,促使企业诚信经营。
(3)企业声誉损失是政府失信惩罚机制的有效补充,所以要促进信用信息的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信用服务环境,降低信用搜索成本。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必要制度,是建立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条件。国内发展现代信用的路径应该是促进信用的服务和管理,在制度和市场环境方面创造条件,降低信用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用交易成本,促进失信惩罚机制的形成,构筑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信用平台和信用机制,以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促进供应链健康、有序的发展。
标签:信用交易论文;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企业信用论文; 供应链物流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经济学论文; 供应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