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它承载着建筑物的安全,决定着结构的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确保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和施工质量,必须强化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有效解决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简述了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特征,分析了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以期提高施工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基础工程施工;要点
1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特征
1.1 潜在性
潜在性是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特性之一,由于建筑行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行业,建筑行业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检测。建筑工程从立项开始、招投标、设计图纸、施工协商、施工、监督管理、竣工、质量检测、用户使用。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每一次的施工都是在上一项工程中继续施工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连带着后面所有环节都会出现质量问题。这些潜在的质量问题,并不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就能及时发现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潜在性,只有工程竣工的时候才能发现,但是到工程竣工才发现质量问题已经晚了,处理返工重新施工。但是返工又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工期的进度。所以,潜在性是我国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之一。
1.2 复杂性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之间的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复杂的地貌和地形环境。同时,我国的土质混合了多种类型的土壤,诸如淤泥土、冻土、黄土等。另外,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容易受到地震作用的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还存在大范围的熔岩土质。我国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施工单位对于基础工程的施工,必须深入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施工技术。
1.3 多发性
通过这几年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很多地方的建筑物都有因为质量原因,引发建筑物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总体来说是因为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不正确的施工方式导致的。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者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物事故多发性也是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之一。
2 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施工要点
2.1 地基施工要点
(1)地基基础勘察技术
对于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来说,勘察技术是极为关键的一种,并且还是整个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首先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其勘察的结果也会对于后续的一些施工技术应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于勘察施工技术的控制是极为必要的,一般来说,在勘察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全面性和准确性是勘察技术实施的根本要求,只有保障其勘察结果满足地基基础施工的要求才能够确保其具备一定的可用性;②对于具体的地基基础勘察技术实施过程来看,对于勘察点的选择是极为关键的,也是保障其勘察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一般说来,在对地基基础进行设计之前,对岩土工程进行一定的勘察十分必要,并且还要确保其勘察的准确性和全面性;③对于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深度和宽度还应该进行严格的设置,一般说来,其深度和地基基础工程所要求的稳定性存在直接的关系,而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宽度则需要满足其最底层应该在5m以上,如此才能够满足后续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基本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加强地基的刚度和强度
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和地基的持力层有关。当处理地基的填土层中含有很多的有机物对基地基础有较大腐蚀性时,如果填土没有经过科学的处理不能做为地基的持力层。当填土层的密度和相关的粘性能达到持力层要求才可以做为持力层使用的。当地基是淤泥时,并且土层有很薄的情况下,应当采取避免扰动淤泥和淤泥的措施。最为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换填法,即把软土地基内的所有软土土质换为强度较高的一些土壤;②强夯法,即采用具备自动脱钩能力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相应的机械设备来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强夯,提升其承载力;③固结排水法,对于含水量较多的地基较为适用:④桩基施工技术,即在软土地基内部构建相应的混凝土桩体来提升其强度和稳定性。总体来说,要想选择出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就必须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土质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只有选择出合适的方法才能保证基地的刚度和强度。
2.2 基坑支护施工要点
(1)土方开挖
对于深基坑的土方开挖,通常采用分层开挖和分段开挖的形式,这种开挖形式有利于增强土方开挖效果。在对深基坑进行土方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操作,实现对支护系统不均衡受力的有效避免。在对深基坑土方的分层开挖中,要加强对土方开挖厚度的控制,使之保持在2米以下。基础工程施工的测量人员,要加强对深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和开挖区域的实时监测,防止开挖深度对设计标高的超出。开挖深度超出设计标高,会增加土方开挖的施工成本,导致施工进度的延误。因此,为避免对基坑土方的过度开挖,通常在开挖到深基坑标高200米的位置时,要进行人工开挖。在进行较大面积的基坑土方开挖时,要统筹安排施工人员的配合开挖,有效防止基底局部的长时间暴露而导致基坑的结构失稳。
(2)支护施工技术
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支护施工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点,其对于提升地基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这种支护施工技术主要就是针对地基基础工程的边坡采用相应的水泥砂浆进行必要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有以下几项:①对于地基基础工程中的边坡进行必要的清理,并且针对其相关的电缆、排水管等进行恰当的搬离;②恰当的设计边坡坡度,一般来说这种边坡坡度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己经得到了有效地设定,因此,在支护施工中只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即可;③对于临时排水构的设置应该恰当,最好是能够满足大于0.002的标准;④还应该准确的选择各种挖掘和支护工具,尤其是要根据其处理的对象不同选择最为恰当地工具进行处理;⑤在支护施工过程中,还应该针对其基地土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好是能够事先预留10cm的基地施工缝隙。
(3)排降水技术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要考察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排降水方式。在对深基坑的土方开挖之前,主要采用明排水形式,在深基坑土方开挖之后,最好采取轻型井点降水,实现对基坑底部积水的有效避免。在深基坑的土方开挖过程中,要采取疏通手段实现对基坑积水的有效排放。当深基坑出现积水渗漏时,要及时对积水进行排除。对于基坑中较少的积水渗漏,可以通过对海绵等吸水物体的使用,实现有效排水。对于基坑中较多的积水渗漏,需要压实土体,采用注浆技术封堵渗漏区域。
3 结语
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础工程施工带有诸多的特殊性,其施工复杂而隐蔽,修改困难而影响重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要点的有效把握和应用,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基础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基础工程的注意事项与施工探讨[J].李梦奇.工程技术研究.2017(07).
[2]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张亮,杨灵峰.建材与装饰.2017(19).
[3]刍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监测新技术[J].王国斌.建筑知识.2016(11).
论文作者:张思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基础论文; 土方论文; 地基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工程论文; 基坑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