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_钏红玉

中考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_钏红玉

(保山曙光学校,云南省 保山市 678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影响下,中考语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中考语文成绩,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提高学生审题以及做题能力,尽管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阅读成绩,但是时间一长,阅读教学的实际价值难以发挥,为改变这一不良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水平,下面笔者将重点分析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从现状出发分析中考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考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师没有将学生摆在重要地位,教学过于形式化

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课内阅读课程之中,往往固守一定教学模式,即一步步讲解文章段落,对段落中运用特定描写手法的句子进行重点讲解,并让学生画出句子中的词语以及四字成语,告诉学生这些重点词汇的意思以及适用的场景,由此带领学生理解整个段落大意,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整体大意,但是却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过于程序化以及形式化,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被迫接受教师传授的基础内容。不仅如此,教师由于过于依赖这种形式化教学,使得语文教师为学生讲解课外阅读题目过程中,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以及阅读技巧,有些教师甚至让学生直接将这些答题技巧牢记心中,遇到类似题目之时,让学生直接按照框架答题。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变色龙》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体会标题:变色龙的含义,在讲解过程之时,教师往往从以下两点出发:首先、语文教师会为学生讲解变色龙标题的字面意思,变色龙为蜥蜴,它的身体能够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次、语文教师会带领学生挖掘变色龙潜在意义、深层意义,借助变色龙“善变”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人公善变以及趋炎附势、官腔十足的性格特征,即从比喻义以及引申义角度带领学生挖掘文章标题含义,讲解完毕后,教师会告诉学生在分析标题含义过程中,要从标题本义以及引申义入手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如果教师长期使用这种方法教学,会使得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总结好的知识,逐渐丧失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很难自己寻找合理方式分析标题含义,把握文章情感以及作者思想感情,教学程序已成定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层。

2、语文教师没有重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才会花费时间以及精力去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对语文保持高度浓厚的学习兴趣,于课堂以及课下帮助学生养成优良阅读习惯。倘若学生对语文阅读毫无兴趣,在阅读课堂之中昏昏欲睡,没有精神,那么无形之中会增加学生压力,时间一长,学生闻阅读课色变,对阅读课程产生倦怠以及厌烦情绪,另外,一直以来,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之中往往重视向学生讲解重点词汇以及阅读理解的做题方法,比如:初中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中考成绩,其在讲解课外阅读过程中,会告诉学生某个句子利用什么表达手法,倘若利用比喻,那么教师会告诉学生在答这一类题目之时,应当首先点出该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并点明将什么比喻成什么,随后再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能够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及反应出什么文章主旨,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对课外文章进行细致以及详细的研读,更无法让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情感,严重固化学生阅读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在遇到这一类文章之时,只会想到教师讲解的做题技巧,对阅读的学习兴趣急剧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1、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优良阅读环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教师之所以为学生设置阅读教学,其主要目的为借助阅读课堂提高学生本身阅读水平以及语文素养,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设置优良阅读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初中阶段便掌握足够阅读技巧,增强学生代入感,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来说,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在为学生创设优良阅读环境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初三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比较紧张,因此教师要选择最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阅读素材,并利用多媒体,使用微课和语文PPT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

具体教学案例为:当初三语文教师为学生讲解九年级上册《孔乙己》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中营造一种酒馆的氛围,借助小组合作以及分角色扮演教学模式,以四名同学为单位,由学生扮演旁白、孔乙己、短衣帮以及其他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孔乙己的生活状况,体会孔乙己实际情况和短衣帮相同但是却不想和短衣帮同流合污,视劳动为下贱,将读书地位抬高的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人物性格,由此教师将学生带入到当时封建社会下层读书知识分子被科举制度摧残的情景,并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体会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师要抓住各个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保证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效果,就应当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阅读教学环节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教师成为阅读教学的引导者,第二、教师带领学生并和学生共同阅读教材以及课外内容,第三、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精髓以后,要主动对文章进行升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教师在把握这三个阅读环节基础上,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做课堂预设工作,深层次解读教材,介入教材之中,从学生对阅读的实际认知入手,将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衔接于一起,并设置一定教学内容,问题要具有层次性,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 具体教学实例为:当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变色龙》过程中,要首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告诉学生本文的体裁为小说,随后让学生根据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以及故事情节,寻找文章的主人公即奥楚蔑洛夫,引导学生划分文章层次,明确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从这四部分入手,明确文章具体故事情节为奥楚蔑洛夫碰上一个“案子”--狗咬人事件,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整个处理案件的历程,主人公在处理这个案件之时,经历了六次判定,因为狗主人不同而五次变色,实践表明,教师通过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能够让其明确文章故事情节,还有一部分学生能够从中悟出奥楚蔑洛夫阿谀奉承、官腔十足的性格特征,由此帮助其对文章主旨有一个整体把握。

结束语:

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深受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使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而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尽管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比如:教师忽视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教学过于形式化、程式化等问题,但是只要教师结合教材,从学生实际现状入手,抓住全部教学环节,并为学生创设优良教学环境,学生定可以理解文章主旨,融入到文章氛围之中。

参考文献

[1]陈小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8).

[2]李永旗.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之探讨[J].学周刊,2018(36):107-108.

作者简介:钏红玉(1990.12-)女,云南保山人,大学本科,中教二级,保山曙光学校,初中语文。

论文作者:钏红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中考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_钏红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