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教学生态下学生应注重素质及思想的提升-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论新教学生态下学生应注重素质及思想的提升-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论新教学生态下学生应注重素质及思想的提升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申 玉 李士金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223001)

摘要: 袁编云摘要:如《周南·芣苡》摘要: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据此对这一问题并结合学生素质和思想提升展开讨论。

关键词: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

游编云:全诗3 章12 句,中间只换了6 个动词,但它却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袁编改换说法后表达的意思不如游编具体准确。“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符合文本原意,“采芣莒的整个过程”本诗并未写出,也不必写出。“中间只换了6 个动词”也比“3 章里只换了6个动词”用词准确。袁编行文往往词繁意乱,比如一方面说“3 章里只换了6 个动词”,一方面又云“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3 章中”,3 章用词只有6 个动词不同,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袁编却要说什么“灵活多样的用词”,采芣苢的“不同环节”。

1 吴妍妍“请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听着就让人冒火

课堂上老师会以经典格言的研讨或者学术批评开始。有一次老师说,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此是圣人因材施教之实例也。因材施教最难,学生之天赋、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心理状态,错综纷纭,复杂异常,若机械模式一锅煮,应试教育满堂灌,必然导致普遍厌学现象,形成无效课堂教学状态,浪费国家教育资源,潜伏社会人生危机。因材施教对教育者要求极高,需要个体生命一辈子努力奋斗,不可急功近利也。因材施教之实现须教育者之渊博学识,深通教育规律,热爱教育事业,且社会大环境、教育体制、教育管理均有利于敢于担当者也。当然更多的是引导我们自主讨论问题。吴妍妍同学说她不喜欢辩论,理由是,拿一个没标准答案的命题,来让大家辩,没多大意义。课堂上她一语令我为之一震,感慨颇多。打个比方“请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听着就让人冒火,简直就是瞎扯,胡闹!依我看就是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人瞎捣鼓。但是,想必你也知道,问题是经不起反复推敲的。更何况是荒谬呢?辩论到底有无意义,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确切的,那就是有意义。往浅层次的地方说,可以锻炼辩论者的口才,拓展眼界,增长才智等等。再者虽说这是个“黑白难置”的命题,但通过辩论我们可以寻到最佳方案,力求利益的最大化。当然这只是我一人之词,我表达的只是个人见解,纰漏是难免的。老师提出了,老师批评一些教科书认为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发展,认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主流思想,主宰中国历史千年,必然有其成功之处,他的影响是深远至今的。很多人都对我国的教育制度颇有言辞,一提起教育,都会遭到猛烈抨击。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育,老师教什么,我们学什么,学习的目的也变得功利化。古者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更注重的是人格的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教育就应当将德育放在首位。同时我国古代也重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为己之学,立足自我,胸怀天下,使无数知识分子,走出家庭服务社会,为更多的百姓谋利益。课堂上,老师就“为人之学”还是“为己之学”展开了讨论,在我看来,现代的教育带有功利化色彩,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学生的素质思想趋于低下,知识进步了,思想却跟不上脚步,这类人是危险的。因此,在学校只为提高升学率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思想的学习。

2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化传承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是极为复杂的。具体到人物事件,很难有一致的看法。方孝孺的死不能说是理学原则的体现。方孝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典型意义,但是不是执行“原则”的典型需要深入研究。他的一些思想观念并不深刻。我们的哲学中的调和精神,能不能科学地加以运用,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仍有必要大力讨论的问题。孔子的精神实质是“中庸之道”,朝最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某种情况下最佳的效果。危微精一,不能苛求。但在评价一个人物或事件时却必须力求全面科学。黄宗羲认为方孝孺是朱熹第二,我认为是不能并论的。朱熹始终讲求行动之主客观效果的统一,并不会明知有千百上万人要陪着自己死而固执下去。因为这并不符合孔孟的仁道。刘宗周赞美方孝孺是“伊周孔孟,合为一人”显然是无知妄论。若伊周孔孟如方氏之固执浅识,则中国文化决不会如今日之博大深厚。就说周公的谦逊自抑吧,方孝孺就是无法相比的,更不用说伟大的治国才干了。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李士金.理学思想内涵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 2019-07-04)

标签:;  ;  ;  ;  

论新教学生态下学生应注重素质及思想的提升-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