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法教育传统_书法论文

日本书法教育传统_书法论文

日本的书法教育传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书法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在观察日本社会时,会发现书法无处不在。大街小巷商家的店名招牌并不是霓虹灯制作的,而是墨字书写的匾额;商品包装上使用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印刷字体,而是在手写基础上加入设计元素的毛笔书法;毕业典礼上,学生们会得到用毛笔书写的毕业证书;年末之际几乎每个日本人都要为亲朋好友寄去由自己亲手书写或制作的新年贺卡……

      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自由时间设计协会”每年对日本国民的业余生活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发布《业余生活白皮书》,其中一项为“书道人口”。根据该项调查结果,2000年至2008年的年平均“书道人口”为629万①,约占全国总人口1亿2700万的5%,也就是说20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人将学习书法作为业余生活的一种方式。如果将希望学习书法和正在准备学习书法的日本人也包括进来,2008年广义的“书道人口”则共有952万②,占全国总人口约7.5%。尽管学习书法的目标或高或低,存在着差异,但确确实实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国民将书法作为自己“终身学习”的内容。在日本,关于书法教育,有“四十的习字”、“年老后的乐趣”这样的习惯说法,体现了书法教育不分年龄、不分学习起点、适合终身学习的特点。

      然而这些并不是偶然的社会文化现象,而是日本书法教育传统的体现。将历史追溯至奈良时代,日本参照唐朝国子监的形式,在中央设大学,下设包括书道在内的六道,是为日本书法教育机构之始。日本拥有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贵族,他们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其地位仅次于皇室,存在时间远远长于武士阶层。③贵族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上,书法是其中的内容之一。由于贵族的书法教育通常采取家庭教育的形式,因此官办学校中的书法教育以培养专业书写人才为目的。贵族的教养不仅来源于其本身对文化修养追求的自觉,更得益于其以家学为代表的家庭教育。一些贵族书法世家将书法作为家业来继承和传播,客观上有利于日本书法的传承,也是日本书法界以“道”传业这一传统的历史源起。

      一、官办教育机构及其书法教育

      圣德太子(574-622)作为一位施政者,最先表示出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他尊崇佛教,兴建法隆寺,使日本举国上下对佛像顶礼膜拜。圣德太子所著佛经撰述合称为《三经义疏》,包括《法华义疏》四卷、《胜鬘经义疏》一卷、《维摩经义疏》三卷。《日本书纪》中就记载了圣德太子宣讲胜鬘经和维摩经的故事。尽管没有圣德太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著作流传今世,但在《三经义疏》中所表达的“一乘思想”主张教育机会人人均等,其中还提到理想的实现和人人平等,这些都是教育本身所追求的最终理念。

      《日本书纪》记载,早在飞鸟时代的671年就出现了“学识头”一职。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序文中也有天智天皇设立学校的相关记载,因此天智天皇时期被认为是日本学校教育的草创时期。701年,日本模仿中国唐朝的国子监制度,颁布了《大宝律令》,由此日本早期教育制度得以确立,这也是日本最早的有关教育的成文规定。唐朝在中央设置两馆和六学的教育机构。其中的两馆指弘文馆和崇文馆,国子监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这六学。日本参照国子监的形式,在中央设大学,在地方设置国学。国学以各郡司的子弟为教育对象,在招生人数未满的情况下可以招收庶民子弟入学。中央设置的大学与地方上的国学相对应,其校舍称为“大学寮”,因此后世常常将大学叫做“大学寮”。大学寮在式部省管辖之下先后设置明经道、算道、音道、书道、纪传道(文章道)、明法道六道。与培养律令制国家中下级官吏的大学寮相对应,又开设了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典药寮、阴阳寮、雅乐寮,进行医学、药学、针灸、按摩、阴阳术、天文占卜、历道、雅乐等方面的教育。当时的寮生都寄宿在学寮内,于是各氏族纷纷为子弟和族人建立专用的讲堂和宿舍。比较著名的有菅原氏和大江氏的文章院、和气氏的弘文院、藤原氏的劝学院、橘氏的学馆院、王氏的奖学院。菅原氏还在自己的私邸招收弟子门生,这被认为是私塾早期的雏形。

      大学寮的行政管理机构分为“头”、“助”、“允”、“属”四个部门,各道设有专门的教官,称为“博士”,其中“书博士”两名。六道中以明经道为主,音道和书道是作为明经道的辅助学科而开设的。明经道约有学生四百人,主要学习《周易》、《尚书》、《周礼》、《礼记》、《诗经》、《春秋左氏传》,还兼修《孝经》和《论语》。书道的教官称为“书博士”,学生叫做“书学生”。书博士都有从七位以上的身份位阶,除教授书道以外,书博士主要承担明经道的书法教学任务。据记载,专门学习书法的“书学生”很少,基本上由明经道的学生兼修。

      书博士根据书学生书法水平的高低进行评判并给予成绩。书学生的成绩分为上中下三个档次,“上第”和“中第”为及第,即合格,取得上第的学生将被叙位“大初位上”,中第授予“大初位下”。成绩优异的书学生被任以“内记”一职,参与起草诏书、诏命等,同时负责记录天皇的行政和日常活动。此外,中务省和图书寮两个部门均设置了“写书手”一职,负责经书、史籍等方面的书写工作,笔迹秀丽的书学生就被选为“写书手”。

      进入平安时代以后,赞岐国多度郡的佐伯氏家族独占了书博士一职。据说,高僧空海也出生在佐伯家,空海的高徒、初代东寺长者实慧和尚曾经师从书博士佐伯酒麻吕学习儒学。因此佐伯氏家族对日本书法艺术及书法教育有杰出贡献。进入11世纪以后,书博士一职成了世袭明经道博士的清原氏和中原氏的子弟们成为明经道博士以前的栖身之职,直至后来明经道博士世袭家族将书道和音道统一进明经道,大学寮中独立的书法专业“书道”也就不存在了。

      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的教育机构几乎为贵族所垄断,但也有一些向庶民开放的政策。圣武天皇在位时,分别于728年、730年两度进行学制改革,使大学寮的各种制度得到不断完善。730年的学制改革对文章道、明法道的教育制度进行充实,还设立奖励优秀学生“得业生”的制度。同时下令允许庶民“白丁”入学,这标志着大学寮开始接纳庶民阶层。平安时代的高僧空海在著作《综艺种智院式并序》中提议,制定并实施全体学生和教师的集体供餐制度,开设不分身份贫富、传授各种思想和学艺的教育机构,无论庶民还是僧侣都能进入学校学习儒教、佛教、道教等学问。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空海四处游说。828年,藤原三守将京都左京九条的私邸赠与空海,“综艺种智院”得以开设。尽管综艺种智院的具体招生情况和教学情况无从考证,但这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一个面向庶民的教育机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镰仓时代以后,官办学校已不复存在,家庭与寺院成了武士教育的主要场所。贵族的教育也仅在家庭内部实施,因此贵族的“家学”愈加发达起来,家庭成为贵族子女学习学问、艺能、提高修养的唯一场所。

      二、贵族的教养及家学的发达

      日本的贵族创造了贵族文化,皇室、贵族的文化与教养同武士的义、勇、忠诚结合为一体,构成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缔造了传统的日本民族性格。

      贵族的教养首先来自于身份制度下提高个人修养的自我意识。贵族作为上流阶层,要显示出与这一阶层相符合的行为规范、生活情趣和艺术品味。即使在平安时代以后,贵族已失去昔日财富充盈的生活状态,但他们也不愿放弃贵族高贵的品格和修养。

      贵族的教养来源于教育。日本吸收大陆文化之初,大陆移民的“归化人”掌握着文化的权威,并承担着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历史使命。贵族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掌握中国的文字、经典、政治思想、文化艺术之后,创造了日本独有的文字、文学和艺术。对于贵族子弟来说,由于荫位制度的存在,加上没有科举制度的束缚,无须到大学寮学习,也无须为特定的考试而接受教育。因此大学寮在历史上只作为培养中下级官吏的教育机构而存在,其“书道”中的书法教育也只停留在培养规格统一的书写人才。贵族是通过从年幼开始接受的家庭教育来实现提高教养和修养这一目的的。

      贵族的教育并不是应试教育,而是体现出与实际生活需求相结合的实用性特点。贵族聚会、朝廷际会等场合都需要赋诗、作和歌并将其书写下来,因此贵族们以会写汉诗、和歌和精湛的书法技艺为荣耀。除此以外,绘画、抚琴、吹笛等雅趣艺能也是贵族在上流社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不具备这些基本修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藤原赖长(1120-1156)的日记《台记》中,在久安六年(1150)正月十二日一条中就记录了赖长十岁的三子隆长第一次进入清凉殿时展示书法的情景,仅比隆长年长两岁的幼帝近卫天皇耳闻隆长的书法技艺,命其在殿上书写和歌。至于时任左大臣的藤原赖长本人,是当时贵族男子心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赖长还在其日记《台记》的久安三年二月三日条中称赞同任左大臣的源有仁(1103-1147),“大臣为人,容貌壮丽,而进退有度,长丝竹之道,琵琶及笙习入木之样,亦巧于和歌,详习我朝礼仪,少失礼……”④。可见,不单单是“容貌壮丽”,是否精通音乐、书法、和歌等技艺更是对贵族男子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标准。因此,出生在贵族家庭的男性理所当然地要从小接受各项技艺的严格训练。其中,书法是贵族子弟每天的必修功课,对于这一点,《九条殿遗诫》的作者藤原师辅(908-960)在《诸书类从》中有所记载:“凡成长颇知物情之时。朝读书传。次学手迹。其后许诸游戏。”⑤

      藤原赖长称赞源有仁“少失礼”,指的是贵族阶层的礼仪规范。在社交礼仪和书信礼仪方面,受唐朝的影响,日本也在宫廷中形成了严格而繁琐的礼仪规范,于是产生了专门研究和介绍各种宫廷礼仪、装束、典故等方面规范的学问,称为“有职故实”。

      贵族不仅重视男子教养,同样注重女子的教养。奈良、平安时代,贵族利用外戚身份接近皇室,以达到争权夺利、控制皇权的目的。藤原氏、平氏都曾利用把自家女子嫁给天皇的手段来实现特殊的政治目的,贵族之间也以女子作为攀附权势的工具,因此形成了让女子从小接受教育的传统。贵族家庭一般由父亲、母亲或祖母来承担女子的教育。另外,平安时代的贵族男女之间交往离不开互致和歌,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只能通过和歌和笔迹了解对方的性格和为人,因此精湛的书法和汉文修养是平安贵族女子的必修课。描写平安时代女性贵族生活的文学作品《枕草子》中对此有所描述:

      “村上天皇的时代,有一位宣徽殿女御,她乃是小一条的左大臣千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少时,她父亲便教导她:‘首先要习字,次要学琴,必要下决心比别人弹得好。再下来,就要熟读《古今集》二十卷,以此为必修之学问。’……”⑥

      可见,书法在当时是体现女性修养的最重要因素。《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本身就是修养极高的才女,她在自己的作品《枕草子》第一百六十二段“可羡者”中写道,“写得一手好字,又擅长咏歌,逢着什么时节,总是第一个给人选出来的”⑦,流露出对擅长书法的人的倾慕。

      贵族教育一般指的就是“家学”。兴起于贵族之中的“家学”是典型的家传式家庭教育。平安时代后期,贵族政治体制确立,大学寮的教官“博士”也由特定的某一氏族世袭。教官将大量寮内珍贵的文献和书籍藏于私邸,用于对本族子弟的教育,以达到世袭大学寮博士的政治目的,这也是“家学”的历史源起。

      平安时代的大书法家、“三笔”之一的空海就出生在赞岐国多度郡的书法世家佐伯家,平安时代大学寮中书道专业的书博士一直被佐伯氏家族独占。被誉为“书法之神”、“学问之神”的营原道真是文章博士世家菅原氏的代表。在日本,学习书法时都要祭拜菅原道真。由于菅原道真在书法、学问方面的“天神”地位,日本人将他的书法封号为“天神样”。菅原道真的祖父、父亲都曾任文章博士,是朝廷的名士。道真自幼聪慧,862年入大学寮文章道成为一名文章生。当时在学的文章生一般为20人,从中选出两名成绩优异的“文章得业生”作为文章博士的候选人,菅原道真就在867年成为了文章得业生,877年他又成为文章博士并兼任掌管教育和人事的式部少辅。据记载,菅原道真的书法作品有《离家三四月帖》、《秋潭水帖》、《白炼镜》,真迹至今罕见。

      贵族的“家学”不仅对于培养本族后代极为重要,在日本社会的整体范围内也起到了传播贵族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进入武家政权统治的幕府时代以后,贵族不再像以往那样荣耀,生活也大多陷入拮据。于是,贵族家庭只好依靠世代相传的“家学”开办私塾来补贴家用,在艺能方面有家传的贵族将其作为“家业”来补贴家用。其中,就有不少以书法为家业,产生了众多贵族书法世家。

      三、贵族书法世家及其“家业”

      以艺能为家业的贵族家庭都成为各种艺能的“宗家”,例如冷泉家的和歌,五条家的相扑,飞鸟井、难波两家的蹴鞠,四条家的料理,高仓家与山科家的衣纹,园家和植松家的插花,甘露寺家的吹笛,西园寺家的琵琶,锦小路家的医道等。⑧

      以书道为家业的贵族有石山家、大炊御门家、劝修寺家、持明院家、世尊寺家、清水谷家、西大路家、六角家、广桥家、正亲町家、庭田家、花山院家。

      其中,“世尊寺家”⑨是平安后期出现的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书法世家,其书法被称为“世尊寺流”或“世尊寺样”。世尊寺家和世尊寺流始自藤原行成。藤原行成是平安“三迹”⑩之一,他还因在一条天皇在位时官拜“权大纳言”,与同为权大纳言的源俊贤、藤原公任和大纳言藤原齐信并称为“四纳言”,因此行成是在艺术和政治两方面功垂史册的人物。藤原行成晚年隐居在祖父代明亲王宅邸,因在宅内修建世尊寺并且其子孙继承世尊寺这一姓氏,而使其家族书法得名“世尊寺流”。

      世尊寺家以行成为初代,至第八代时行能开始使用世尊寺为姓氏,直至最末一代第十七代行季。翻阅日本史,可以观察到世尊寺家几乎每代当主都被贯以“能书家”的称号。“三迹”之一的首代行成自不必说,他当之无愧为世尊寺流的鼻祖。后世还将行成、第八代世尊寺行能、第十二代世尊寺行尹合称为“世尊寺流三笔”。第六代藤原伊行除了留有书法名作《戊辰切》和《苇手下绘和汉朗咏集》外,还为后人留下了现存日本最古老的书法论著《夜鹤庭训抄》,他还著有日本最古老的《源氏物语》注释书《源氏释》。据说,伊行还擅长古筝,多才多艺。世尊寺流代代作为朝廷公务诏令的“书手”并世袭这一职位,因此世尊寺流不仅是和样书法的第一流派,也是当时日本官方书法的代表和权威,可以说它体现了执政者的书法趣味。

      宗家将书法作为家学和家业在族人内部代代相传,一般在向他族子弟传授书法时须立下誓状,保证不向外泄露宗家的秘诀,通常称作“口传”,也叫做“口诀”、“秘传”。入门弟子经过中间人介绍,在交纳一定的入门费之后便可入门学习。学习期间不再交纳学费,但学生及其家长一般都在年中和年末时向宗家赠送礼品表示谢意。持明院流发展至江户时代,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世家,吸引了众多大名及其子弟前来拜师入门学习书法。按照入门时间的长短,持明院向弟子传授不同等级水平的书法技艺,由低至高称为“初传”、“中传”、“皆传”、“奥传”、“口传”。“初传”至“奥传”阶段还不能得到持明院家当主的亲自指导,而是由学生在家练习,每月数次向持明院家提交作业“清书”,当主亲自指导的当家弟子负责对其批改和评判,直到书法水平提高至一定水平,才能接受当主的“口传”。但是对于天皇及皇室,持明院家不仅要由当主进行“口传”,还要针对每个字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称为“御传授”。

      日本的书法流派的特征是家业化传承,重视师统和师承。贵族家业的产生和发展为日本创造了一个艺能界的不成文规定,即不经宗家传授的技能和知识都是不被认可的。这一习惯在当时维护了各宗家的权威,使贵族们通过传道授业获得收入来维持生活,另一方面也使书法等各种技艺和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来。直至今天,书法家们依然沿用这种办法来传授他们的“道”,可以说贵族书法世家及其家业是日本书法及书法教育的重要历史源泉。

      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日本民族擅于从“传统”中寻找出与“现代”的结合点,堪称传统文化再开发、再利用的高手。在追求“现代”的时期,总是出现“传统”的复兴来与之调和。“日本各时代的‘现代文化’总是在获取新的发展形态的同时,保留了日本的感性并使其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得以传承。”(11)谓“现代”并不特指今天的社会生活,而是日本各历史时期出现的以及当时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社会文化现象。

      中国书法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时候,汉字、书法、汉学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是相当时髦的外来文化。然而,日本书法在经历了对中国书法的崇拜、学习之后,将其与本民族传统的语言文字结合,融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继而创造了独特的日本书法“书道”。

      近代以来,书法已经不再是新生的“现代”事物,而是“传统”的象征。由于日本的文字和书法都引进自中国,近世以前的书法教育是以古代中国书法教育为母体的。不管是涉及书法教育的教育机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书法字帖都与中国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吸收借鉴中国书法的过程中,日本书法与本民族语言文字和精神风格相结合,开始了独创性的发展和演变。江户时代庶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普及,这对于日本书法教育发展和书法教育传统的形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培育了书法赖以生存的社会根基——广大人民。

      目前,每年新年举办的新春试笔大会是影响最为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全民书法教育活动。在日语里,“新春试笔”称为“书初”,意思是一年之中第一次用毛笔写字,也叫做“吉书”、“试笔”、“初砚”、“席书”。新春试笔源于近世以前的宫廷仪式,在江户时代得到发展,并作为庶民教育机构寺子屋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此后在全体国民中得以普及。每到新年,日本各地的神社、公民馆、学校都会举行新春试笔大会,普通日本国民都可以参加,用毛笔书写对新年的期望。

      在社会方面,日本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较高的国民素养。我国许多美学家都不约而同地表达过西方以音乐教化民众、而中国则是以书法来教化民众的观点。同为汉字书法之国的日本正是用书法教育的传统,在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三个不同层面培育了高素质的国民。在文化方面,日本书法教育的传统起到继承、发展与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作用。书法教育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使得书法以及与书法相关的国家和民族文化得以继承下来,并逐渐成为被全体日本国民认同的精神文化象征。在经济方面,书法教育的传统带动教育、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创造了“设计书道”、“商业书道”等新兴行业,为古老的书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现代日本社会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其中一些内容必定随着时过境迁而失去意义,但其蕴含的精神却亘古不变,我们要从平凡的生活开始,发现书法的价值,将其作为我们建设新文明的资源,让它萌发出新的生机。

      ①河内君平、高城弘一:《书道教科书第1卷书道学概论》,二玄社2011年版,第37页。

      ②河内君平、高城弘一:《书道教科书第1卷书道学概论》,二玄社2011年版,第37页。

      ③李卓:《日本古代贵族刍议》,《古代文明》2012年第3期。

      ④小松茂美:《小松茂美著作集第十五卷日本书流全史一》,旺文社1999年版,第155页。

      ⑤小松茂美:《小松茂美著作集第十五卷日本书流全史一》,旺文社1999年版,第156页。

      ⑥清少纳言:《枕草子》,林文月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

      ⑦清少纳言:《枕草子》,林文月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06页。

      ⑧李卓:《日本古代贵族刍议》,《古代文明》2012年第3期。

      ⑨世尊寺家的嬗递如下:第一代:藤原行成(972-1027)→第二代:藤原行经(1012-1050)→第三代:藤原伊房(1030-1096)→第四代:藤原定实(?)→第五代:藤原定信(1088-1156)→第六代:藤原伊行(1139-1175)→第七代:藤原伊经(?-1227)→第八代:世尊寺行能(1179-1255)→第九代:世尊寺经朝(1215-1276)→第十代:世尊寺经尹(1247-?)→第十一代:世尊寺行房(?-1337)→第十二代:世尊寺行尹(1286-1350)→第十三代:世尊寺行忠(1312-1381)→第十四代:世尊寺行俊(?-1407)→第十五代:世尊寺行丰(?-1453)→第十六代:世尊寺行高(1412-1478)→第十七代:世尊寺行季(1476-1532)。

      ⑩平安时代中期的三位书法家: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

      (11)长谷川如是闲:《日本的性格》,岩波书店1940年版,第78页。

标签:;  ;  ;  ;  ;  ;  ;  ;  ;  ;  ;  ;  

日本书法教育传统_书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