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爱国主义新探_爱国主义论文

列宁爱国主义新探_爱国主义论文

列宁爱国主义思想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宁论文,爱国主义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十月革命以来,在我国学术界,探讨列宁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几乎数以千计。但是,面对列宁那博大精深的爱国主义思想,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新的探索,仍有谈不尽的话题。在精心学习列宁有关著作的基础上,我们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列宁的爱国主义思想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具体的爱国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已远远超越了狭隘的爱国主义樊篱,是在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指导下,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着眼,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着想,从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心愿出发,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以下两方面。

一、爱国主义与革命妥协

在不少人心目中,“妥协”与坚贞不屈的革命者无关,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行为无缘。但是,在苏俄历史上,1918年签订的著名的布列斯特和约,却是列宁采取革命的妥协策略,从而达到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目的的。这一“妥协”是革命的需要,是列宁爱国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十月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苏俄同德奥仍处于战争状态。为了赢得时间,集中力量在国内镇压地主、富农、资产阶级不断发动的反革命叛乱,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必须尽快结束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迅速缔结停战和约。为此,早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和平法令》中,苏俄政府就建议交战各国立即停止战争,各方缔结公正和约。但是,这一建议遭到了英、法等国的断然拒绝。它们拒绝的目的就是妄图把年轻的苏俄绑在帝国主义的战车上,使苏俄在同德国的战争中遭到彻底毁灭。在此严峻的形势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高瞻远瞩,毅然决定单独同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1917年12月3日,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谈判。谈判中,德国向苏俄提出了十分苛刻的缔约条件,他们要苏俄放弃被德国占领的全部土地,并要赔偿俘虏给养费近30亿卢布。当时,苏俄的国民经济已遭到了严重破坏,旧军队正在遣散,红军又正在组建中。因此,是否签约关系着苏维埃政权的生死存亡。

在这关键时刻,国内的阶级敌人疯狂反对和约的签订,企图借德寇的剌刀屠杀苏俄人民,扼杀苏维埃政权,并叫嚣签订条约就是和帝国主义勾结,就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就等于卖国。面对苛刻的缔约条件,在是否签约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党内也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主张为了全世界革命的胜利,没有军队也要进行战争,并声称“即使丢失苏维埃政权也在所不惜。”托洛茨基派则竭力掩盖苏俄面临的严峻局势,提出了“既不进行战争,也不缔结和约”的所谓“不战不和”的口号,反对立即签约。顶着国内外、党内外的巨大压力,列宁纵观全局,精心权衡利弊得失,多次郑重建议中央委员会立即签约。但由于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激烈反对,列宁的建议未被采纳。

1918年2月18日,德军开始大举进攻,侵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从北部直接威胁着彼得格勒。苏俄政权面临着被帝国主义扼杀在摇篮中的危险。

在危急关头,列宁一面怒斥托洛茨基等人的罪恶行径,指出他们是帝国主义的帮凶。一面于2月21日向全国人民宣布:“祖国在危急中!”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抗击德寇,保卫祖国。经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2月23日,暂时解除了德军对彼得格勒的威胁。但是, 苏俄人民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德军的进攻暂停之后,为了使人们不致于再无为地牺牲,为了获得宝贵的时光巩固苏维埃政权。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主张再与德国举行和谈。这次德方提出了较以前更加苛刻的缔约条件。对此,列宁是十分痛心的,他说:“当强者踩着弱者胸口的时候,签订不幸的、无比苛刻的、无限屈辱的和约,是非常痛苦的,极端痛苦的。”〔1〕但是, “从保卫祖国的观点来看,我们必须签订最苛刻、最具有压迫性、最野蛮、最耻辱的和约。”〔2〕

在列宁的坚持下,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和约规定:德国占领了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以及部分白俄罗斯地区,乌克兰变为德国的附属国。苏俄需向德国交付巨额赔款。很显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对于苏俄来说,正如列宁所说的,是一种妥协。但是,列宁强调指出:这是有利于革命的妥协,是“交出了次要利益而保存了根本利益”的妥协。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妥协,不能概而论之,更不能全盘否定,应该具体分析每一妥协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有限的条件,把革命的妥协同机会主义的叛卖行为区分开来。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在妥协对革命利大于弊的条件下,革命者实行妥协、退让是容许的,也是应该的。实行妥协的目的正是为了巩固革命成果进而扩大革命成果。

历史证实了列宁的正确预见。由于和约和签订,苏俄获得了必要的喘息机会,从而积聚了力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结果缔约之后历时8个月,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彻底结束,苏俄立即宣布废除和约,并把被德国割占的领土收了回来。很清楚,列宁在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实行的妥协,既不是某些人所谓的“和帝国主义勾结”,更不是什么“卖国”行为。恰恰相反,这里的妥协仅仅是一种必要的手段,而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才是真正的目的。正是通过实行妥协策略最终达到了爱国的目的,这也正是列宁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爱国主义与扬“家丑”

“家丑不可外扬”,是许多人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受此影响,当人们谈及爱国主义问题时,不少人总是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凡是张扬本国历史和现实中不光彩的东西,便是不爱国的表现。对此,列宁却有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一个革命者,应该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应该坚持同国际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爱国主义。任何站在狭隘的民主主义立场上,遮蔽或粉饰本国历史上和现实中丑陋的或反动的东西,都不利于推动人类历史的前进,不利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这是与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主张格格不入的。

人们看到,在列宁的著作中,曾多次愤怒地声讨俄国政府无耻地侵略别国的罪行。 其中对俄国加入八国联军侵华罪行的揭斥便是一例。1900年底,针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暴行,列宁在《火星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对华战争》一文,他无情地揭露道:“欧洲资本家贪婪的魔掌现在伸向中国了。俄国政府恐怕是最先伸出魔掌的,但是它现在却扬言自己‘毫无私心’。它‘毫无私心地’占领了中国旅顺口,并且在俄国军队保护下开始在满洲修筑铁路。……它们把一座座村庄烧光,把老百姓赶进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3〕列宁对俄国政府无耻的侵华罪行, 不仅没有半点回避与掩饰,而且是给予了淋漓尽致地揭露与痛斥。这里,列宁的用意何在?难道只是为了一味地扬“家丑”吗?

我们还是看看列宁是怎样讲的吧,列宁指出:“俄国工人阶级已经开始从人民群众所处的那种政治上的愚昧无知中挣脱出来。因此,一切觉悟的工人有责任全力起来反对那些煽起民族仇恨和使劳动人民的注意力离开其真正敌人的人们。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它使人民更加贫困,使人民受到更深的毒害和更大的压迫。沙皇政府不仅把我国人民变成奴隶,而且派他们去镇压那些不愿做奴隶的别国人民。它不仅帮助俄国资本家剥削本国工人,把工人的双手捆起来,使他们不能团结自己,而且还为了一小撮富人和显贵的利益出兵掠夺别国人民。要想打碎战争强加在劳动人民身上的新的枷锁,唯一的办法就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以结束政府的专制统治,迫使政府不要光照顾宫廷奸党的利益。”〔4〕

在这里,列宁是从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出发,从俄中两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着眼,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深刻揭露给两国人民带来苦难的侵华战争的。其目的就是要唤起俄国人民,以实际行动来结束沙皇的专制统治,使俄国人民不再受压迫,使中国人民不再受侵略,使全世界劳苦大众都能得到解放。在此,我们看到了列宁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和博大的国际主义胸怀。由此可见,列宁的爱国主义,是建立在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基础之上的,是把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列宁爱国主义思想的又一具体体现。

今天,探讨和学习列宁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是要以列宁为榜样,为了维护祖国的根本利益,当形势需要妥协让步的时候就大胆地妥协,不必为条条框框和“左”的言行而退步。当正义的事业需要我们揭批本国历史上或现实中一些无比丑陋的东西时,就大胆地扬“家丑”,不必怀疑这是否与爱国主义相抵触。一个不敢揭露“家丑”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毫无希望的民族。民族无望,谈何爱国!

注释:

〔1〕〔2〕《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版,第385页,第409页。

〔3〕〔4〕《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版,第 320页—321页,第323页。

标签:;  ;  ;  ;  ;  ;  ;  

列宁爱国主义新探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