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宣威 655402
摘要: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其中40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其余采用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稳定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下降,而FCP与2hCP水平则增加,其显著性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P、ALT、AST、UA等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的达标时间为(8.1±1.6)d,少于对照组的(13.6±2.8)d,低血糖发生率为7.5%也明显比对照组17.5%更低,P<0.05。结论 阿卡波糖与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均得到保障。
关键词:阿卡波糖;胰岛素;2型糖尿病;安全性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的80例采用不同的两种方式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53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8±4.6)岁,病程在1年~10.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7±2.4)年。对照组中,男女各20例,年龄在54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8±4.5)岁,病程在1年~9.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2±2.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8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保持适度的运动和饮食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患者早餐服用格列美脲1mg,每天服用1次,在进食后服用阿卡波糖25mg,每天服用3次。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服用阿卡波糖的要求与上述相同,而胰岛素通过患者早餐后皮下注射进行,初始量控制为10U/d,保持患者的空腹血糖为4.4mmol/L~6.1mmol/L的正常范围,血糖每超过1mmol/L就相对增加1U剂量的胰岛素,如果血糖在4mmol/L以下,则要减少2U剂量的胰岛素注射,医疗人员每隔三天都要针对患者血糖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直到患者FPG不超过6mmol/L,2hPBC不超过8mmol/L,胰岛素的剂量就维持最小值。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统计学处理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FCP、2hCP等对应指标、治疗前后各项肝肾功能指标对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对比分析,x2与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一些疾病患发到一定程度,采用各种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因此医疗人员常常给予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甘精胰岛素是利用较为广泛的注射药物之一,通过DNA重组技术生物合成的一种长效类似人胰岛素的药物,经过皮下注射后能够逐渐被患者机体吸收,控制血糖并降低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但在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医疗人员要注重剂量大小以及患者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阿卡波糖则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人体肠道中通过竞争性结合,延迟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预防餐后血糖高的情况发生,结合胰岛素的治疗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1]。在本研究中,采用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水平下降明显,FCP与2hCP水平则大幅度增加,表明治疗效果更好,而治疗前后的TP、ALT、AST、UA等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表明具有很好的安全可靠性,达标时间为(8.1±1.6)d,低血糖发生率仅为7.5%,这些均显示比采用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情况更好,P<0.05。
综上所述,采用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云霞.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3,19(06):1125-1126.
论文作者:王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胰岛素论文; 患者论文; 阿卡论文; 血糖论文; 对照组论文; 剂量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