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世纪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再过几年,人类将实现两个世纪和两个千年的历史性大跨越。在这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回首本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深刻反思和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推动现时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复兴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至少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理论的飞跃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个重大贡献。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到底给后人提供了什么,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有深刻的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可以说,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深受教条主义之苦。一方面,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提供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它们所要做的就是实践马恩的预想。用理论裁剪现实,现实中照抄理论,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另一方面,把马克思的所有结论都看作不可更改的教条,不管历史条件,不问当时的背景,不联系现实的实际。凡是马克思说过的,那是万万动摇不得的,凡是马克思没有说过的,那也是万万不能搞的,否则就有背离马克思主义之嫌。正是这种以教条主义的、僵化的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使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了曲折性。比如,在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上,马克思曾认为在未来社会里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复存在。“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①]因此在实践上,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一段时间里,都排斥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把它看作是导致资本主义的危险因素。这种僵化的认识观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说,二十世纪社会主义不是苦于商品经济的泛滥,而是苦于商品经济的不发达。因此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里有这样几个问题必须明确。第一,马克思从来没有也不可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定一个现成的公式和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也没有以他们的理论锁住未来人的头脑。相反,他们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正象恩格斯所说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②]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最终夺取政权。而对夺取政权之后的状况由于没有直接的社会主义实践,他们只能设想一个大致的框架和一些基本原则,因此是很不完善的,其中的所有结论未必都符合实际,如果简单化地照搬只能给社会主义实践造成危害。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对象和它们首先夺取政权为条件来作出理论上的规定的。但现实的发展突破了他们的预想。社会主义首先是在一系列落后国家开始的。这样理论与现实之间就有不小的差距。因此,重要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落后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在于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

纵观本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什么时候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代和本国实际结合得好,社会主义就顺利发展和前进。例如,正是有了本世纪初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才出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正是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才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时代。反之,什么时候教条主义盛行,理论上滞后与不发展,社会主义实践就曲折,甚至遭到失败。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可以说是这些国家在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经济不断处于劣势而国内的反社会主义势力泛滥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出现同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教条主义盛行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理论要创新。尤其是一个新的世纪即将来临,社会主义的复兴即首先取决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当然这种发展与创新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特点与本国实际的有机结合。

二,必须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

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经济文化上起点低,和资本主义相比处于劣势,因此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这对巩固社会主义都是十分不利的。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手段,是应当随着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国家应立即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纵观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不少国家在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上都是脱轨,用阶级斗争代替和冲击经济建设,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时机。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此应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随着过渡时期的结束,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基本上被消灭以后,阶级斗争的主要矛盾就被经济的落后性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新的主要矛盾所代替。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手段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动摇。当然,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并不等于阶级斗争消失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存在,而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搞阶级斗争不能运用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主要要依靠法制。因此,正确估计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对于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意义重大,这方面的教训非常深刻。正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利用科技革命浪潮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恰恰在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延误了大好的发展时机。

集中主要力量搞经济建设,还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如果发展战略失当,不但不能使生产力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激化矛盾,加剧危机。比如,我国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也曾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但由于发展战略失当,还是失败了。前苏联在长时期内没有从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其经济发展缓慢,效益差,并最终造成其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必须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社会主义民主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上就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政权和各项事业的权力,以及对权力进行民主监督的现实可能,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然而,自十月革命以来在欧亚拉一系列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屡屡出现践踏民主与法制的现象。如在前苏联发生了肃反扩大化,在中国则发生了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封建主义的影响。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在封建主义影响较为深重的国家。苏联在革命前是一个军事封建专制的国家。中国则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封建主义思想有一种自然的历史延续性。尤其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未经历过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缺乏资本主义民主对封建主义系统清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封建残余随着制度的更替也一同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又相当程度上轻视了封建残余的影响,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因此封建主义对现实的体制,人们的思想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便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的影响来自苏联模式。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不足,由于受教条主义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在一个时期内照抄照搬过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在政治上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权,因此它也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照抄苏联模式在政治上的必然结果。高度集权,尤其是权力过分集中于领导者个人,民主政治就要遭到破坏。由于历史上的这些影响,再加上对社会主义民主宣传和实行得都不够,制度上就产生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以致未建立起可以有效地防止个人专断、破坏法制的权力监督制度,使社会主义国家中发生的有些社会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而不必要地激化起来,酿成了种种危机。邓小平同志指出:“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也不可能发生,”“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③]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制度上入手,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但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又丝毫不意味着要去照抄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多党制,议会制和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唤散的局面。”[④]原苏联在1991年骤然解体,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戈尔巴乔夫从斯大林肃反扩大化中错误地吸取教训,走向另一个极端,大搞资产阶级民主的结果。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必须划清两种民主观的根本区别,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

本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注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发展就曲折,一些灾难就无法避免。但如果不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照搬资产阶级民主,也会葬送社会主义。

四,必须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好

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昭示:无产阶级政党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败。本世纪初,列宁之所以能领导俄国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俄国有一个不同于第二国际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思想上统一、纪律严明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苏联东欧国家之所以会剧变解体,关键性的原因,在于在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压力和影响下,那里的共产党领导人推行一条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错误路线,或者蜕化变质,严重地脱离群众的结果。可见,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加强对执政党的建设是一个一刻也不能忽视的重大课题。

结合本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第一,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使无产阶级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这种指导地位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由于社会主义较资本主义的落后性尤其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容易滋生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倾向,什么“马克思主义不灵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都是这种倾向的反映;另一方面来自国外敌对势力。西方敌对势力为了颠覆和搞垮社会主义,从未停止过用种种手法攻击和抵毁马克思主义。因此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设好,最重要的是排除各种干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什么时候削弱和动摇了这种指导地位,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就要发生变化。第二,要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党风建设。共产党之所以有战斗力,最重要的是她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风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实践证明:共产党如果忽视和弱化了党风建设,使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任意泛滥,就会逐渐脱离人民,失去人民的信任,就会葬送社会主义。因此一定要从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风建设。第三,要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这里有两点很重要。首先要把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堡垒是很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如果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思想混乱、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原则性淡化,就会威胁着共产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要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要采取必要和强有力的措施,把各种搞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分子清除出党,组织纯洁,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健康发展和战斗有力。

五,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纷纷在落后国家里实现。在一定时期里,资本主义将保持其经济和技术上的先进与优势。因此社会主义要发展,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采取一种开放的体制非常重要。必须吸收和借鉴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训也相当深刻。在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关起门来搞建设,尤其是全盘否定资本主义,实践证明,这大大制约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之所以不断下降,在先进科技上同西方的差距逐步扩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指导下,它关起门来搞建设,没有通过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交往,吸取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去发展经济的缘故。在这方面,在思想认识上需要澄清的一个界限是,在发挥社会主义固有优势的同时,吸取和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有用的办法发展生产力,并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也不会让社会主义回到资本主义去。

在借鉴资本主义一些有用的办法去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有两点必须明确把握。首先必须对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有高度的警惕。西方资本主义一刻也没有忘记促使社会主义的演变。在现时代,其和平演变的手法更多样化、更巧妙。因此社会主义在利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有用的办法来发展生产力的时候,又必须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挫败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其次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东西等消极因素的影响,防止它们冲击社会主义制度。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总之,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深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并以其指导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我们就能创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复兴便指日可待。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4页。

标签:;  ;  ;  ;  ;  ;  ;  ;  ;  ;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