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创引领下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转化的策略探析
——以常山县金源村为例
张 爽 杨小军 (浙江理工大学 310000)
摘要: 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本身的存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反映着各个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资源的新旧更替。文章基于乡村文创的背景下,以金源村为例,进行内涵挖掘和表现解析。探析文化基因在生态环境、旅游开发、产业发展及民俗风情上的转化,对其进行生态化、生活化、生产性、生命性的保护与发展。希冀为传统村落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乡村文创;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转化;金源村
文化的各异是一个地区可识别性的表现和精神文明的契约。转化文化基因,通过创意助推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拓宽旅游开放平台,共享特色文化和产业资源,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与地方文化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市场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及常山县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乡土文化传承高度重视且相关规划皆以围绕生态休闲及文化传承方面展开。金源村经过前期的项目建设,已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和条件。
一、乡村文创的特征
乡村文创是乡村活化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在地化和品牌打造。是基于在地资源、地域文脉和乡村产业打造出来的,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和地域根植性;乡村是培育的土壤,文创是发展的芽,乡村文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乡土文化的再生产,凸显时代创新性;研究马斯洛需求层级得出,随着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创意需求变更速度快等现状,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地方物件为载体等进行文化创意结合而形成的产品逐渐更为大众所接受。这种以乡村+文创来引领乡村建设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对乡村的反哺,具有经济发展性和互动体验性;产业联动发展共建文创产业链,形成多元化文创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展模式。
二、乡村文创与文化基因
文化,是内在化的东西,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基因”又叫遗传因子,源自于生物学且是生物细胞内具有遗传效益的DNA片段。能忠实的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具有适应变化的环境并随之发生异变的特点。文化基因是由村落物质形态和内在精神文化形态组成的,是村落的灵魂。在被动接受的基础上通过时代变化具有主动的选择发展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灵活性,且在固定时代具有相对稳定性。抽象化的文化基因需要通过实体进行传承,以产业进行依附,共同谋求发展。
乡村文创的发展带动一系列的产业转变,助推着乡村的前进。通过对文化基因的提取和转化,挖掘村落物质形态背后的含义并进行具体展现成为区别各个村落的重要体现。乡村文创的发展衍生出对文化基因转化的需求,而文化基因的转化又促进着乡村文创的发展,两者共同引领生活方式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劳动方式转型,从而拉动经济发展、延续历史文脉、适应时代需求,以此增强村落核心竞争力、塑造独特的乡村精神,打响村落发展品牌。
起步停车功能首次应用在奥迪V6 3.0 TDI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的动力组合上。起步停车功能对自动变速器提出了特别的挑战。在起步停车模式下,要求起步响应时间很短。为了不出现明显的启动延迟,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必须在350ms内就做好启动准备。如果自动变速器没有经过相应的设计并对供油系统采取适当措施,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
三、金源村现状与特征
(一)村落现状
“书之器”为主题的民宿产业项目展示,以书法工具“笔、墨、纸、砚、水、毡、章”为设计元素,将其运用到村内七个民宿组团主题中,形成书法主题民宿群来增强书法文化体验。丰富旅游内容的同时也带动了书法衍生器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产业联动发展的模式。依托丰富的文化基因,通过对其在生产上的转化来推动产品的特色形成和开放发展,增强村落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资源
村落文化遗产是悠久历史的见证和村民自发形成的精神契约的体现,是生态环境与思想文化结合的产物。优越的村落基质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未来村落发展的重要依凭。村内物质遗产保存良好,忠实地还原了“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原貌。现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以“贤良宗祠”“世美坊”“贞节坊”等为代表的王氏宗族建筑与规模宏大的五十余幢完整明清古民居建筑资源丰富。古有挚友米芾与王涣之的书信往来,今有书法文化的历史人文资源。在此基础上发挥文化建设引领作用,成立书法协会、创建“省级书法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种类齐全,资源分布集中且便于开发,资源组合优良且形式多样。
(三)存在问题
以“文聚贤”为主题的项目主要落实在对宗族文化的展示上。以“贤良宗祠”“世美坊”“贞节坊”为中心形成乡贤文化、廉政文化和进士文化的文化展示圈和以“民俗展示馆”、“酒坊”等为主题的耕读文化的展示,配合果园采摘、瀑布田等极具生活气息的生态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村落文化氛围;“书之体”为主题的书法文化展示项目,以书法字体“篆、草、楷、隶、行”为主要元素,将其运用到具体节点设计上,打造多元业态。以文化礼堂、书法景墙等为依托,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提升资源利用率,保证村落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文化旅游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支持“一地一品、一村一貌、一行一优”的特色旅游品牌战略,营造独具地方文化基因的氛围。文化基因的转化应该摒弃过去静态单一的表现方式,融合科技、可体验式及多元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展现,通过传播媒介进行推广。静态景观与动态体验相结合开发旅游的新型模式。
四、文化基因的转化策略
物质环境的提升和改造影响着村落的动态发展,文化基因的生态化转换也成为了必要。通过从维护村落格局原真性、还原村民生活真实性、完善建筑体量完整性和规划环境风貌协调性入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具体设计来进行对村落的维护和修缮.
(一)村落环境的提升——促进文化基因生态化保护
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系统梳理文化资源特色,建构了“世美传书,古韵金源”的发展理念,进而打造未来“乡村生态圈”,将“山、水、村、筑、文、游、居、业”结合为一体。以“书法文化”为主要切入点对村落进行不同方面的具体设计,提取“书法”元素对设计内容进行指导和丰富,形成以“书之体”、“书之器”“文聚贤”“文会友”“衍之物”“新之颜”等为主题的项目策划和规划设计,突出村落文化形象。
2016―2017年实施的湖南省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项目,按全面更新和快速更新模式[1]进行,实现了全省范围1∶10 000数据的统一,现势性大幅提高,重要要素现势性普遍达到2016年,其成果已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与治理、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多元业态的植入——改善文化基因生活化氛围
立春开展的祭祀节,学习宗法礼制与参加祭祀活动,传承传统礼制;惊蛰举行的踏春游增加游客与村民的互动交流;在品清明泪中怀念故人、感受宗族氛围;立夏的品茶会主张贴近生活原态;芒种的亲子游培养感情、体验耕种;小暑的制药节展现金源村独特的风采;立秋的品柚节举办展销会等活动推广胡柚的知名度;白露的登高节使游客念乡情更切;寒露的文化节展示金源悠久的特色文化;立冬的曲艺汇进行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发展;冬至的养生节提供针灸疗法与中药补身的活动;小寒的书法节举行文化比赛,丰富书法的传播形式。以各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为活动举办的载体,保证了活动的代表性和延续性,每月一个的形式也保证了节庆活动的季相性,有利于形成文化共识。
非物质文化在村民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行为习惯的表现中逐渐丧失,已开发的传统建筑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因表现形式、创新体验和文化内涵的缺乏,加之文化基因的复制、遗传和传承的形式作用不明显、文化背后的逻辑缺失、未能与外部环境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导致文化基因载体的功能性单一、文化衍生品缺乏内涵,对环境和建筑仅停留在观光式游览,未能真正展现村落独特风格。
(三)产业项目的建设——助推文化基因生产性发展
物质产品的形成是文化在一定社会内形成的动态产物,以此为媒介来展现和延续文化的发展。文化基因在生产性上的转化也印证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与时俱进的活力。对于政府来说,应大力扶持手工艺者的作坊;对于村落来说,应积极组织书法活动进行宣传;对于手工艺者来说,应培养年轻人来进行手艺传承,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技艺进行创新传承,助推文化的生产性发展。
以“衍之物”为主题的设计主要为提升公共服务和旅游配套设施等项目。包括对村委会、游客接待中心及养老中心等的设计上,改善建筑外立面和丰富单一性景观,使之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相协调;以“新之颜”为主题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重要道路两侧外立面的改造和农房庭院环境提升以及搬迁安置区入口的景观绿化设计上,通过环境提升展现村落特色。
金源村位于常山县东北部,由原高角村、底角村、外宅村、后宅村四个相挨的村庄合并而成,村域总面积约35.5公顷。村临上源溪上游东岸,水源穿村而过,故而得名。据清光绪《常山县志》和《王氏家谱》记载,其历史可推算至北宋宣和年间,旧称“上源”,王介王氏家族于宋末定居于此,系宋庆元五年进士王一非故里,是一个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群山环绕,北高南低,两山夹水。“村中见溪出门见山”,村落格局设计精妙,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喀斯特地貌显著,地质遗迹景点较多;周边分布田地与胡柚林,为主要的的经济作物,具有天然的绿色背景、优越的环境基质,山水资源突出且乡村田园特征明显;梅树底4A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处于线路重要节点上的金源村也极具乡村科考和旅游的发展优势。
(四)节庆活动的策划——保证文化基因生命性延续
通过对文化基因在生命上的转化,将地方特色文化和现有民俗活动进行创造性融合,激活文化发展的宽度和广度,以心口相传和感知体验来延续文化发展的生命性。通过对文化基因的有效发掘与利用,产生一系列以“文会友”为主题的民俗节庆日的活动策划。选取十二个典型节气,开展具体的民俗节庆活动项目。
虽然结肠癌的风险和预后在男性和女性之间都不同,但在临床上却往往忽略了性别间的差异。这是因为目前对驱动这些性别差异的分子特征知之甚少。最近《Cancer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作者应用网络建模的方法,来推断结肠癌患者特异性基因调控网络(LOPES-RAMOS CM,KUIJJER ML,OGINO S,et al.Gene regulatory network analysis identifies sex-linked differences in colon cancer drug metabolism,2018,78(19):5538-5547)
旅游中的体验和认知都是生活化的一部分,在保证物质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对文化基因进行生活化的转化,来促进旅游的高效和谐发展。将物质资源与非物质文化基因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区,带动各个产业的发展,解决村民就业和收入问题、推进地方区域的平衡发展,形成资源的主客共享。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有效地提高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消费新热点。
在乡村文创的引领下,通过对文化基因的不同转化方式来促进村落各方面的发展。地区和文化虽有差异性,但文化基因的转化方式却是异曲同工,需要在保留本身建筑风貌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拓展文创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建设地区独特产业、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塑造特色田园风光、传承优良乡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乡村文创为引领、以文化基因转化为策略,共同推动乡村产业、生态、人文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发展。
(1)实时切换。支持快速实时编辑切换、实时播出回放,广泛应用于演播室播出、多机位录制等各种同步素材应用场景,并可与非编精剪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笑石. 山地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辨识及价值评价[D].浙江海洋大学,2018.
[2]职建仁,杨媛媛.豫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识别与表现——以林州西乡坪村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3):120-121.
[3]庄伟光.传承历史文化基因视角的特色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以粤东西北地区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7(04):46-5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村落动态保护机制及活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BGL277。
作者简介:
张爽(1995- ),女,汉族,河南周口市人,学生,硕士研究生,单位:杭州市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乡村景观可持续。
“所谓同声传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与讲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处理的一种翻译实践”(张维为)这种“同步性”意味着译员需要同时完成听力、理解、表达等多个任务。这个过程需要高强度的精力。在精力分配不佳的情况下,译者就会出现错误。然而译者在这一过程是主动的,可以对分配过程进行控制的。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译者的协调机制。
杨小军(1978- ),男,汉族,江苏启东市人,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单位:杭州市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乡村景观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