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上海国际珠宝展

2001年5月上海国际珠宝展

一、2001上海国际珠宝展五月份展出(论文文献综述)

袁园[1](2015)在《策展理念下桂林公共美术展览方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迎来了繁荣的发展契机,艺术作品通过展览、博览会等形式进入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艺术学科建设中博物馆学、美术馆学、展览策划学等研究方向日益成为热门学科,重点围绕展览策划、展馆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受到了学者及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因此,美术展览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综合类型项目将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桂林市荣获“国际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这个曾在抗战期间赫赫有名的“抗战名城”又一次受到世人的瞩目。从桂林近现代文化历史变迁可以看到,桂林文化在新旧时代的战争洗礼与文化选择进程中进行了积累沉淀,使桂林呈现出厚重而深沉的文化精神,如何有效运作策展理念展现高质量展览,为桂林文化艺术发展带来崭新面貌,如何更好呈现美术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将现代文化全新构建于公共场所与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中,如何为人们群众提供广泛参与的展览平台,满足桂林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为桂林美术展览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现实性和必要性。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人文风貌和文化底蕴,其历史文化仍然保留在城市痕迹中,公共美术展览更能体现桂林深厚的艺术文化精神。本文以策展理念为切入视角,通过全面梳理桂林公共美术场馆(主要以桂林美术馆、桂林博物馆和桂林展览馆为研究对象)新世纪以来的展览信息,以计量统计法将展览数据予以了理性分析,以图表形式鲜明呈现现阶段桂林美术展览发展进程中的六个瞩目特征,分析其在美术展览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而对引进策展形式后的展览面貌进行探析,并凝练了策展理念下桂林美术活动出现的变化特点,分析由此引发的积极作用和社会影响,并提出桂林合理可行的策展模式,以期进一步优化桂林策展方式,促进艺术家团体与市场的良性循环,提升桂林的城市文化形象,真正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选题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策展和策展理念进行了定义,阐述本文的研究范畴:第二章主要是梳理桂林美术展览的发展概况,通过溯源桂林近代美术活动的历史文化背景,探析桂林美术展览的发展现状,“以问题带研究”的方法提炼现阶段美术展览的基本特征,并揭示现阶段桂林展览形式和作品风格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求策展对桂林美术展览及其活动的重要作用;第三章是主要是论述桂林美术展览策展理念的面貌,从展览策划、策展人、策展团队和展览效应几方面展现策展引发的积极作用和社会影响,进而探究引进策展理念和应用后桂林美术活动出现的变化特点;第四章是桂林策展机制模式的探索及现实意义,以策展、地域文化精神、文化品牌意识、媒介平台和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对桂林策展方式的优化和完善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措施建议,以此建构策展机制新模式,助力桂林美术展览新发展,推进桂林文化艺术传播与推广,全面提升桂林城市文化形象。

刘雅[2](2013)在《展会与媒体互动研究 ——以“2012第五届青岛秋季国际车展”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会展业发展迅猛,势如破竹十一五期间,会展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大2010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更是进入了一个大会展时代综观一些展会的成功之处,除了自身质量过硬,吸引着该行业佼佼者的参展与观展,无不与其自成体系的整合营销计划以及媒体的宣传和造势有关,而媒体对于展会这一大事件的报道也能提升其自身的人气指数展会和媒体双方存在着利益的互通之处,两者之间的互动不仅有助于展会得到良好的宣传,同时也能给媒体带来良好的收益因此,若能创新媒介沟通互动理论,并引起展会组织者的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展会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平台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将研究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缘起所在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及意义,并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媒体与展会互动如何选择媒体及传播效果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理论基础由于展会与媒体互动的研究稀缺,理论基础主要论述展会及媒体宣传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展会和媒体内在需求分析分别从媒体与展会的各自内在属性特点及各自所处的环境进行论述,认为媒体具有传播的职能属性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渠道其行业参与度和社会关注度高但同时竞争压力也很大;而展会类别多样化并需要吸引高质量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当出现危机事件时需要通过媒体及时公关等这些需求表明媒体与展会有着互动的基础和必要性第四部分,展会与媒体的互动研究这一部分对展会如何与媒体互动进行探究,首先以一个成功沟通的案例进行铺垫,从而得出去单向互动——广告投放双向互动——新闻传播和多面互动——通过新媒体与公众互动这样一个多层次的互动模式第五部分,以2012第五届青岛秋季国际车展具体案例为例,深入展会现场进行相关数据调研,并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自动将其互动效果分为公众对展会宣传注意程度对媒体传播的认知对展会宣传的认知对展会传播情感反应公众行动的诱发动机以及展会的宣传对公众的行为影响这几方面,最后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认为展会应该强化共赢意识,进一步深化与媒体的合作;在广告的设计中要突出广告创意,调动公众的情感反应;报道内容应避免单一化,需改善报道内容,引起公众兴趣;了解公众的媒体习惯,针对各媒体的特点,正确使用媒体;利用好互动媒体深入与公众的互动并强化多媒体的互动营销最后一部分为结语,综述全文总结不足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武洪滨[3](2010)在《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历程与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艺术博览会”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新兴事物,迄今为止历史还不足50年,在我国的历史更是不到20年。它是从较早成熟的综合性市场运作模式——“博览会”中逐渐细分出来,形成的一个专业性的市场形态:即一种艺术商品集中展示交流与交易的形式、一种将艺术审美与商品经济有机结合的组织活动。艺术博览会所具备的开放式、全景式市场模式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种艺术品展示和交易的商业活动,同时也为当代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社会化的舞台。艺术博览会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带动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其既是一种产业形态又是一种市场形态。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属性使其产品与业态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这样艺术市场行为的发生就不仅仅具有经济特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具有一种社会特征与精神影响的现实意义。也正因如此,对于学术性的建构成为艺术博览会区别于其它类别博览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本文以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历程与问题为切入点,行文从以下四个角度对这一论题进行析理与研究:一、对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发生、发展进行客观、翔实的考述,并对其在我国当下市场语境中的具体形态与表现进行全面的考察与阐释;二、对其学术性建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对其中所存在的现象与问题予以总结和剖析;三、从学术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市场传播等三个主要矛盾层面,对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价值目标进行拟设;四、针对上述分析,结合国际规范与成熟业态的发展模式,为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学术性的建构提出现实策略。可以说,艺术博览会在经济全球化下如何面对行业竞争健康的发展,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与影响,既是一个艺术领域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如今艺术博览会已经成为我国当代艺术市场链中的重要一环,与画廊、拍卖会共同构筑起当代艺术的两级市场,在规范与完善市场机制与秩序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商业本质的产业形态,其在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艺术的社会推广与普及、艺术教育等方面也产生着巨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对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全面考察与研究,我们也理性的认识到在市场化进程中我国的艺术博览会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引起业内人士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环境下,艺术市场已呈一日千里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代文化艺术产业与市场相关领域的介入与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2001上海国际珠宝展五月份展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上海国际珠宝展五月份展出(论文提纲范文)

(1)策展理念下桂林公共美术展览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及范围
一、选题意义与相关概念
    (一) 公共美术展览的相关概念
    (二) 策展与策展理念
二、桂林美术展览发展概况
    (一) 桂林近现代美术活动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 桂林美术展览发展现状
        1. 展览场所的分布情况
        2. 美术展览的基本特征
    (三) 桂林展览方式及作品风格特点
三、策展理念下桂林美术活动的特点
    (一) 解析桂林策展模式
        1. 策展理念明确展览的艺术面貌
        2. 策展人决定展览方式
        3. 展览效应助力公共服务教育
    (二) 策展理念下桂林美术活动的变化特点
        1. 引进策展理念初见成效
        2. 团体协会互动活跃
        3. 推动女性艺术的繁荣
        4. 公众审美需求不断升温
        5. 艺术投资势头上升
四、桂林美术策展模式探析及现实意义
    (一) 桂林策展模式探索
        1. 构建可持续的策展模式
        2. 凝练作品的文化精神
        3. 树立展览的文化品牌意识
        4. 拓展媒介信息平台
        5. 整合公共服务资源
    (二) 桂林推行策展理念的现实意义
        1. 促进艺术家团体与市场的良性循环
        2. 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3. 促成区域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科研
致谢

(2)展会与媒体互动研究 ——以“2012第五届青岛秋季国际车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媒体互动的研究综述
        1.3.2 媒体选择理论综述
        1.3.3 媒体传播效果评价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展会
        2.1.1 展会及其发展
        2.1.2 展会的类型
    2.2 媒体宣传相关理论
        2.2.1 关于媒体的研究
        2.2.2 大众传播学
        2.2.3 媒体传播效果评价
3 展会与媒体互动内在需求分析
    3.1 媒体的内在需求分析
        3.1.1 媒体的传播职能属性
        3.1.2 媒体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有利渠道
        3.1.3 媒介的行业参与度与社会关注度高
        3.1.4 媒介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
        3.1.5 塑造良好媒体形象的需求
    3.2 展会的内在需求分析
        3.2.1 对展会自身的分析
        3.2.2 吸引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需求
        3.2.3 提高关注度和知名度的需求
        3.2.4 及时危机公关,宣传正面形象
4. 展会与媒介互动模式探究
    4.1 展会与媒介沟通成功案例的借鉴—— “2010 上海世博会”媒介推广计划
        4.1.1 2010 上海世博会简介
        4.1.2 2010 上海世博会的媒介沟通计划
    4.2 展会与媒介互动模式
        4.2.1 单向宣传——广告投放
        4.2.2 双向互动——新闻播报
        4.2.3 多面互动——通过互动媒体与公众的互动
5 展会与媒体互动效果评价——以 2012 第五届青岛秋季国际车展 为例
    5.1 展会介绍
    5.2 展会与媒介互动分析
        5.2.1 单向传播——广告投放
        5.2.2 双向互动——新闻报道
        5.2.3 多面互动——通过互动媒体与公众的互动
    5.3 互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调查结果统计
        5.3.1 调查方法及调研过程
        5.3.2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5.3.3 个体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
        5.3.4 展会与媒体互动效果因子分析
    5.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展会与媒体互动效果评价
        5.4.1 公众对展会宣传注意程度分析
        5.4.2 公众对媒体传播的认知
        5.4.3 公众对展会宣传的认知
        5.4.4 公众对展会传播情感反应
        5.4.5 公众行动的诱发动机
        5.4.6 展会的宣传对公众的行为影响
    5.5 基于效果评估的策略和建议
        5.5.1 强化共赢意识,进一步深化与媒体的合作
        5.5.2 突出广告创意,调动公众的情感反应
        5.5.3 改善报道内容,引起公众兴趣
        5.5.4 了解公众的媒体习惯,正确使用媒体
        5.5.5 深入与公众的媒体互动
        5.5.6 强化多种媒体互动营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3)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历程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行文思路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 研究现状
        (二) 文献综述
第一章、艺术博览会历史溯源及当代阐释
    引言
    第一节、艺术博览会的由来与发展
        一、艺术博览会历史溯源
        (一) 从博览会到艺博会的近现代衍变
        (二) 我国艺术博览会的早期表现形态
        二、艺术博览会在当代的发展状况与表现形态
        (一) "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出现
        (二) 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全球化下的定位区隔与整合竞争
    第二节、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发展描述
        一、1993——2004年:摸索期的本土形态
        (一) 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的过渡
        (二) 参展主体的渐次清晰与规范化
        (三) 遍地开花与三足鼎立的地缘呈现
        二、2004年以来的国际化接轨与竞争格局的形成
        (一) "当代艺术"与"国际化形态"的艺术博览会应时而生
        (二) 低端市场与高端市场分流
    第三节、当代艺术与文化经济合力引导下的新兴业态与走向
        一、创意经济与文化资本对当代艺博会的产业促成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艺博会的时代背景与动因
        (二) 当代艺术品资本市场对艺术会展业的促成
        二、从艺术博览会看我国艺术的市场化过程(兼论我国一、二级市场业态与现状)
    小结
第二章、我国艺术博览会学术性建构历程及现象剖析
    引言
    第一节、市场体制中我国艺博会学术性建构的17年衍变
        一、1993——1996年:学术与市场结合的尝试
        二、1997——2004年:学术与市场的磨合
        三、2004年以来:学术与市场的逐渐融合
    第二节、我国艺博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问题呈现及深层剖析
        一、参展主体混乱
        (一) 现象呈现:个体化经营、私下交易、行画充斥
        (二) 深层剖析
        二、藏家群体缺失
        (一) 现象呈现:藏家基础薄弱、高学术含量作品遭市场冷遇、成交量偏低
        (二) 深层剖析
        三、专业定位不明
        (一) 现象呈现:艺术博览会变身艺术类产品大杂烩
        (二) 深层剖析
        四、税收瓶颈制约
        (一) 现象呈现:贸易壁垒阻碍业态顺利发展
        (二) 深层剖析
    小结
第三章、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价值目标的拟设
    引言
    第一节、学术性与商业性的共赢
        一、市场与学术:从博弈走向互惠的时代趋势
        二、学术价值在当代两级市场(博览会与画廊)中的体现
        (一) 商业与学术的两翼共振:当代艺博会之圭臬
        (二) 学术性视野下的画廊经营:从品质到品牌
        三、艺术展会市场中的商业合作行为:从助力到获利
    第二节、艺术博览会与画廊、艺术家、藏家良性市场关系的确立与维护
        一、当前我国艺术市场的级别失序与艺博会的市场身份定位
        (一) 错位的产生
        (二) 纠偏与理序:定位的意义
        二、通过规范画廊市场行为建立与艺术家的间接合作
        三、培养与引导藏家开拓艺术消费市场
    第三节、艺术在市场形态下的有益传播
        一、艺术市场中文化主体价值的传递
        (一) 我国当代艺术市场中文化价值传递的失误现象解析
        (二) 从完善市场机制到承担文化责任
        二、市场传播对艺术推广与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 作为媒介的艺术博览会
        (二) 当代艺博会对艺术教育功能的承载与体现
    小结
第四章、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学术性建构的现实策略
    引言
    第一节、"巴塞尔模式"的启示:"学术引领市场"理念下的市场机制生成
        一、会展的核心理念:学术引领市场
        二、会展的品质保障:严格的遴选与管理机制
        三、会展的活力之源:内在创新机制
    第二节、会展准入制的建立——学术性保障的前提
        一、准入制:市场规范与学术保证的互证关系体现
        (一) 准入制的历史动因与内外之差
        (二) 艺博会与画廊双向审视的实现
        二、从"画廊博览会"的产生与发展看我国艺博会准入制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一) "画廊博览会"的出现与表现
        (二)、传统形态展会的对比性存在
    第三节、定位与品牌战略——学术性的载体与依托
        一、当代的艺术博览会定位应体现出"专业主题"与"市场方向"的复合
        (一)、对比性分析:以"CIGE"、"艺术北京"、"ShContemporary"为中心
        (二)、问题呈现及对策
        二、以学术创新为基点与核心的品牌战略实施
    第四节、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联动——学术性的延展与综合呈现
        一、作为"城市事件"的艺博会对城市文化的彰显与互动
        (一) 表征与互动——城市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博览会
        (二) 我国的艺博会与城市文化——以北京、上海为中心
        二、资源整合带动下"展——会——节"联动效应的发生
        (一) "展——会——节"从模式到效应
        (二) 从"艺术北京"看"展——会——节"联动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
    小结
结语:艺术博览会——市场中的一场艺术盛宴
参考文献
文中所附图、表情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附录:艺术博览会业界访谈录
中国艺术博览会主要创办者之一王仞山访谈录
"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执行总监董梦阳访谈录
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总监王一涵访谈录
第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当代艺术展总监秦思源访谈录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秦宏奇访谈录
艺术中国艺术博览会总监姚薇、副总监杨帆访谈录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访谈录
"长征空间"画廊总监卢杰访谈录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总监郑林访谈录
BOERS-LI画廊总监皮力访谈录
当代艺术收藏家张锐访谈录

四、2001上海国际珠宝展五月份展出(论文参考文献)

  • [1]策展理念下桂林公共美术展览方式研究[D]. 袁园.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8)
  • [2]展会与媒体互动研究 ——以“2012第五届青岛秋季国际车展”为例[D]. 刘雅.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3]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历程与问题研究[D]. 武洪滨.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09)

标签:;  ;  ;  ;  ;  

2001年5月上海国际珠宝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