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九产业带发展的宏观要素与策略_京九铁路论文

京九产业带发展的宏观要素与策略_京九铁路论文

论开发京九产业带的宏观要义及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义论文,策略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世纪正在向我们招手。被全球看好商机无限的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新姿态凝聚起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呢?

中国经济需要在进行世纪性回顾审视的基础上,进行增强活力实力的跨世纪的整合重塑。

一、中国经济版图世纪性的回顾审视

站在世纪之交,俯瞰20世纪末的中国经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的明显差距赫然醒目。其开发程度、人口密度,自东部沿海向中部内陆,向西部纵深,直至边陲,无不呈东高中次西低的梯度递减之势。与我国地理版图之西高中次东低的地形走势,则截然相反。

然而,细致观察东部沿海和中部腹地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则极不协调地存在着反梯度的深深凹陷——京九汕(北京——九江——汕头)经济大低谷。这种凹陷的经济大低谷,自本世纪初一直延续到现在,不仅严重困扰着东中结合部约5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上亿人口生存发展和经济起飞长达近一个世纪,而且严重阻隔着东部沿海与中部腹地两大经济板块的资源互补市场互动,继而难以整合起中国经济版图主体部位的总体实力,去更大范围地参与全球经济的分工和竞争。

京九汕经济大低谷,凹陷在中国经济版图上,众多原因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当属近代工业经济文明之母——铁路大动脉迟迟没有纵贯京九汕地带所致。上半个世纪的旧中国,由于相继修建浦津铁路、宁沪铁路和平汉铁路、粤汉铁路,从而有了沿津浦线、宁沪线及大运河的东部经济带和沿平汉线、粤汉线的中部经济带惨淡经营的艰难里程。在东部与中部经济带之间,即没有铁路贯穿的东中结合部地带,则相对应地凹陷成平九汕(北平——九江——汕头)经济大低谷。新中国诞生后进入下半个世纪,随着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的相继建成,使北京到广州、北京到上海成为贯通南北的京广线、京沪线,加上京广、京沪铁路复线工程建成营运,尤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家实施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发展战略,沿京沪线、大运河、海岸线的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崛起为代表中国经济先导力量的东部产业开发高峰带,中部腹心地区沿京广线也急起直追,成长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中部产业开发次高峰带,使其夹在这两带之间的东中结合部产业开发滞后陷落的程度,便更是与日俱增地加深不止。

面对此状,不仅是京九汕经济大低谷地带强烈呼唤钢铁巨龙能尽快撑起跃出凹陷的脊梁,而且是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东、中、西部的经济合作,更需要填平横亘在东、中部两大产业开发带之间的现代经济的断层,尽快让京九汕经济大低谷隆起为跨世纪的京九汕产业开发新兴高峰带,使东、中部连成一体形成合力,以其改革开放开发的总体经济实力,崛起为西太平洋地区东亚本土最具增长活力的经济高地。

90年代中期,盼望已久的京九(北京——九江——九龙)铁路,终于铺设运行在东、中结合部的中国大地上。与此同时,广梅汕铁路与京九铁路同步建成,并在赣粤边境龙川与京九线接轨,从而事实上使与京九汕经济大低谷走向完全一致的“京九汕铁路”,也奔驰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临近世纪之交的峥嵘岁月,京九铁路(以及京九汕铁路)犹似蘸满沿线地区各级政府与人民群众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蕴藏已久的智慧和激情的神来之笔,将浓墨重彩描绘京九产业开发带(以及京九汕产业开发带)跨世纪的启动,使东、中部两大经济板块的整合和中国经济版图主体部位的重塑,终于有了付诸行动的现实可能。

二、京九产业带开发的战略要义

如果从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的层次上估量,近几年来,京九沿线的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无不将京九线当成百年难逢的历史机遇,将其视为展开生产力布局的启动线,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线,区域经济迅速崛起的希望线。内在的冲动不断加温,开发发展的期盼与日俱增,纷纷在打京九牌,京九效应已开始显露出来。如江西省,由于京九铁路自北向南纵贯该省全境,将京九铁路江西段提升到全省生产力布局主轴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运作。

如果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提升中国经济总体竞争实力的战略高度上估量京九产业带的开发,其重要意义至少有四:

其一,东、中部消除贫困的主战场

沿京九线展开的京九产业带开发的地域,大多数是凹陷在东部地区京沪产业开发高峰带与中部地区京广产业开发次高峰带之间,资源丰富待开发的京九汕经济低谷地带。这个地带不仅有黄泛区的贫困落后,更有大别山、井冈山、赣南、粤东北等革命老区为数众多的国家级贫困县,是东、中部贫困地区的集中地带。我国已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决不把绝对贫困带入21世纪。因此,京九产业开发带,就是主动向贫困宣战,加快消除贫困步伐的一大战场。这个地带通过产业开发消除贫困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并为西部地区提供消除贫困的最新经验。

其二,东、中部协调发展的耦合带

俯瞰我国经济版图,作为一个整体观察,就不难发现,南北走向的京九铁路线,犹似平分线,恰好将17省市区的整个区域分为大体相等的两部分。这种布局,从一定意义上说,就为东、中部经济协调发展在地域空间上找到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心线。

那么,依托京九线展开生产力布局的京九产业开发带,其地域空间,自北向南,就直接在东部地区的京津南部郊区、冀东地区、鲁西地区,中部地区的豫东地区、皖西地区、鄂东地区和江西的赣北、赣中、赣南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粤东北地区展开运作。京九产业带的开发,便最现实地沿着京九线将东部众多区域和中部众多区域,象运行的经济齿轮一样相互耦合在一起。从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视角观察,京九产业带便是东、中部协调发展最具凝聚力和开发潜力的耦合带。也是东中部全面合作共同开发协调发展无法替代的跨世纪的首选工程。

其三,整合中国经济版图的率先之举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来已久。到世纪之交,必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坚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即全面整合重塑中国经济版图也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面对国情分步走,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近30年计划经济的时期内,国家投资一直实施向内陆大后方大幅倾斜为基本特征的地区发展战略,其愿望初衷是好的,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迟缓,使包括中西部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的历史经验教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根据1997年国家统计资料计算表明:

东部沿海狭长地带12省市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不足15%,但拥有全国人口的40.76%,占全国GDP的57.96%,人均GDP8848元。中部内陆腹心地带9省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5%,拥有全国人口的35.35%,占全国GDP的28.1%,人均GDP4951元。西部纵深边陲地带10省市区,占国土面积超过60%,只拥有全国人口22.83%,仅占全国GDP的13.91%,人均GDP3791元。整个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仅与东部地区占国土面积才1.1%的上海、江苏两省市大体相当(沪苏占全国GDP13.44%)。

因此,面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进程的严峻课题,当然要充分重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已相当严重的事实,必须切实加大东部对西部地区对口扶贫和重大战略资源协同开发的力度,以确保少数民族安居乐业。但同时要充分重视东、中部两大经济板块,在不足40%的国土面积上养育着全国76%的人口,创造着我国86%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东、中部开始具有塑造中国经济版图主体部位的现实存在。那么,以壮大主体带动全局的思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首先加快地域相连、资源互补性强、经济效益明显的东、中部协调发展的步伐,并将其整合成有机的整体,就是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正确选择。然后,以东、中部整合起来的巨大经济实力,全力支持和投入西部地区的开发,最终全面实现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中国经济版图的全面整合重塑。放眼外部世界,就象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首先整合西欧、中欧,并加快其一体化的进程,然后再向经济开发成熟较晚的东欧地区推进,是现实合理的选择一样。

科学有序重点推进京九产业带跨世纪的开发,有四两驳千斤的相关效应。纵向看,以京九产业带为中介,耦合起东部京沪、中部京广、东中结合部京九三大产业带,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整合成东部沿海与中部腹地连通一体的发展格局;横向看,京九产业带的开发,更似一条新兴的“经济高速公路”,自北向南,将环渤海经济区、黄河中下游(陇海)经济带、长江中下游经济带、珠江流域经济带及香港经济紧密地联接互通起来。总体上,京九产业带的开发,则具有使东、中两大经济板块纵横贯通、南北交汇、东中联体、协调发展整合提升中国经济版图主体部位的战略功能。

其四,构筑东亚经济高地的关键之举

80、90年代,西太平洋东亚地区崛起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虽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尚未平息,对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世界大部分国家仍普遍认为,中国大陆经济是牵动东亚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力。

然而,我们决不能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观察中国大陆经济作为东亚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带,临近世纪之交,基本上还只限于东部沿海的狭长地带。这个狭长地带中,就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活跃、增长最快、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之间,彼此尚处于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还没有紧密地整合起来;有一定开发基础、潜力很大、幅员广阔的中部地区的经济,省际间的封锁亦尚未打破,亟待整合;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内陆地区的经济更是没有整合成一体。而跨世纪的世界经济的规模更大,竞争更趋激烈。不进则退,小进也会陷入被动。只有当东部沿海经济整合起来,中部腹地经济也整合起来,东、中部两大经济板块整合并提升成有机统一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与竞争的实力强大的经济高地,才是名符其实可以跨入新世纪的。要构筑起这块东亚大陆的经济高地,关键就在于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规则,切实取得京九产业带跨世纪开发的成功。

三、开发京九产业带是重塑经济版图的成功之策

随着京九铁路的建成通车,京九产业带的开发已拉开序幕。但由于一线贯穿九省市,一带关联全中国,国家统一科学的规划还没有跟上。京九产业带整体系统开发的意识不强,各地便匆匆上马,措施很不得法,致使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的支离破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已露端倪。世纪之交还不及时正视的话,独具特色新兴现代化京九产业带的合理开发便难以奏效,整合中国经济版图的历史使命亦难以完成。为此,对京九产业带的全面开发,必须站在造福沿线地区人民、增强我国总体经济竞争实力、重塑中国经济版图的战略高度,以跨世纪的时代紧迫感,进行科学考察,系统分析,尽早拿出京九产业带整体开发的国家规划。从而,在国家规划的基础上,上上下下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其“共识”的高度,切实加大其“共为”的力度。

1.以两个根本性转变指向,使京九产业带尽快成为以市场经济体制集约化增长方式进行开发的现代化新兴产业带。京九产业带的粗放式生产经营的现有企业的历史也较少,理应成为带动全局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先锋带。

2.深入研究京九产业带开发区域自身的特殊性质,依靠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全面推动,在形成其产业特色上下真功夫,寻求在全国经济一盘棋和国内外市场中能产生的特殊效益与特殊功能。即充分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借鉴京沪、京广产业带开发的经验教训,博采众长,高起点自成一格,切不可只是京沪、京广经济带产业同构的简单重复,或只是开发地域和经济量的一般性扩张。

3.京九产业带的开发不能囿于东、中结合部的区域内搞封闭式的小循环,必须参与开放式的大循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长足发展。东部沿海产业经济带已张成面向海外市场的“弓”,长江沿岸产业经济带也初步铸造成出江入海的“箭”,纵贯南北与“弓”的两个端点紧紧相联、与“箭”垂直相交的京九铁路与京九产业开发带,完全有条件成为蓄势可绷、射箭出弓的“弦”。京九产业带作为经济潜能巨大的“劲弦”,应与“强弓”、“利箭”合理分工、配合默契,形成合力,尽快成为国际竞争力持续高速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开发带,为全国外向型经济跨世纪的发展作出经久不息的特殊贡献。

4.京九产业带的开发,应是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示范带。该带的产业开发,决不能走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的老路。今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水长时间的狂奔肆虐,就是最新最严酷的现实警告。应以人为本,寻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主动运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成果手段,将其逐步开发成资源配置合理、投入少产出高的新兴工业带,和特色鲜明不断增殖的现代农业带,以及生态良好胜景叠出的风光旅游带。

5.京九产业带的开发,要抓住“京九大动脉,一线变三线”的扩散效应,逐步滚动发展成“一带变三带”的乘数开发的壮丽图景。一者由于广梅汕铁路与京九铁路已经接轨运行,沿“京九汕”铁路可进行“京九汕产业带”的开发;二者京九铁路到广东惠州站,距离大陆深水良港大亚湾仅47公里,京九铁路系借广梅汕铁路由惠州向西拐至常平上广深铁路抵达九龙。倘若铁路从惠州开始裁弯取直南下到大亚湾直接出海,“京九大铁路”(北京——九江——大亚湾)又将呼啸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既可纾缓广深运能瓶颈的制约,又可减轻香港维多利亚港的中转压力,更可能使“京九大产业带”耸立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抓住世纪之交的时机,能动地推进京九产业带“一带变三带”,则不仅能加快京九汕经济大低谷的全面隆起,而且扩大了我国大陆汕头港、大亚湾港自主出海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主动权。

6.京九产业带,应积极主动参与扩大内需的运作,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上,选准争上独具特色跨世纪的标志性大工程。从1998年起国家以前所未有的气魄,连续加大能源、交通、电信和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巨额投资,京九产业带理应成为这种投资的重点。时不我待,现在就要在整个京九产业带地区进行项目筛选、论证。譬如,京九铁路旁,京九产业带南段(九江——九龙)地域内的中国第二条南北大运河的控制工程——赣粤运河,就应该成为世纪之交尽早上马的跨世纪标志性的大工程。

由于与京九铁路大体平衡相伴属长江水系的赣江已开始梯级开发,珠江水系的北江也启动梯级开发工程,有利于蓄水防洪,其上游水位得以抬高又有利于赣江、北江上游的通航。赣江与北江的支流源头,分别在江西信丰九连山北麓桃江水河口的深坑和广东南雄九连山南麓浈水的大方镇,而深坑和大方镇仅一山之隔,位于一山南北两坡。只要在深坑与大方镇间大幅度降低海拔高度,国资、民资、外资一起上,科学开凿9公里长隧洞式的赣粤运河,即可将中国最富饶、经济增长最快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沟通起来。辅之以赣江和北江的疏浚渠化及鄱阳湖的整治,那么,赣江、鄱阳湖和北江长达1500多公里的天然航道,就奇迹般地成为连接长江珠江千船竞发百舸争流的“中国第二条南北大运河”!与“中国第二条京广线”(京九线)并行,一水一路,相得益彰。继而将赣江流域、北江流域,逐步开放开发成类似欧洲莱茵河流域那样生产力密集、经济发达的现代化的产业带和山青水秀、景色旖丽的新兴旅游风光带,为整个京九产业带的开发增添最耀眼的光彩。如果说,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老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那么,这条“中国第二条南北大运河”,必将是中国现代化文明跨世纪的最新标志。

标签:;  ;  ;  ;  

京九产业带发展的宏观要素与策略_京九铁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