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1)
【摘要】 目的: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第二季度门诊处方调查,了解氯吡格雷在临床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在临床使用是否合理。方法:收集2018年第二季度所有门诊处方再从中提取出含有氯吡格雷的处方,根据氯吡格雷说明书和相关指南由临床药师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第二季度氯吡格雷用药总体较为合理只有极少数处方在用法用量和诊断上存在欠缺
【关键词】 诊断;氯吡格雷;使用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86-01
随着近些年我国老年人的逐步增加,冠心病和高血压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症。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该药能选择性的抑制血小板的受体从而防止大量血小板聚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其在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疗效及安全性。本文通过对近期门诊氯吡格雷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其使用情况为促进氯吡格雷合理的临床应用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第二季度门诊病人使用氯吡格雷的处方共48612例,其中男性28312人,占全部人数的58%,年龄处于22—82岁之间,年龄平均为63.2。女性病人20300人,占全部人数的42%,年龄处于24—80岁之间,年龄平均为62.1。认真调查病人基本情况,发现不存在精神病患者,其思维清晰、可以准确回答有关问题,患者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此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方法 统计出门诊处方总数分别对诊断,用量,患者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分析。原研氯吡格雷使用情况:用于临床治疗的氯吡格雷包括仿制与原研二种,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52%的人使用原研的氯吡格雷,而且此药物在全部治疗药物中的费用占61%。氯吡格雷剂量使用情况: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36459例病人用法为75mg/d,占全部人数的75%。有8750例病人用法为50mg/d,占全部人数的18%,有3403例病人用法为25mg/d,占全部人数的7%,不存在其他用法用量情况。在年龄处于75岁以上的病人中,每天服用剂量25mg的占20%,每天服用剂量50mg的占27%。
2结果
在调查时间段内门诊西药处方总数为48612张其中氯吡格雷处方数为652占(1.2%),其中心血管科患者和神经内科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处方数为325张占所有氯吡格雷处方一半以上;患者年龄在51-77之间最多,最大的为94岁,最小的患者为22。高血压病人服用氯吡格雷326张,冠心病病人服用氯吡格雷处方数为220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分析与讨论
3.1氯吡格雷的出现与发展
氯吡格雷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法国著名制药公司最新研发的一种防止血小板过度聚集的药物。在动脉粥样斑块引发血栓疾病的原理中,血小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关于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究一直得到大量专家学者的关注。虽然当前已有大量药物可以用于此方面的治疗,但治疗效果与安全隐患却在较长时期内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法国研发氯吡格雷药物有效弥了此方面的空白,但美国是实现此药品批量生产的主要国家,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覆盖欧洲、北美、澳洲与新加坡等地。2001年8月出现于我国市场,2002年2月,我国有关专家在开展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此药物可以用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同时得到了美国有关部门的认可,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方面,当前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法的同时可以使用此药物防止病人并发心脏病、卒中或心血管死亡等病症,因此其适用范围有效扩大。
3.2氯吡格雷使用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多。本次调查研究发现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51到76岁之间,最小年龄为22岁,提示心血管疾病事件越来越年轻化,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名患者在患有高血压疾病的同时可能同时存在高血脂等各种疾病,这些都是引起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
在使用低剂量病人中,老年人占有较大比重。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已经下降,药物在身体内部起到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量医生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认为老年人使用氯吡格雷过多会导致大量出血,因此减少了此药物的应用剂量。关于氯吡格雷的用量,当前大量专家学者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如在使用50mg方面,有人认为亚洲人种与欧洲人种身体条件不同,因此不易于应用剂量相同的氯吡格雷,亚洲人属于黄种人而且体重不及欧洲人,药物剂量应该比欧洲人少,而且有数据显示,亚洲人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发生大量出血的案例较多,大量国外学者提出,年龄也是引发大量出血的主要原因,年龄处于75岁以上的病人比年龄低于75岁的病人大量出血人数明显增多,表明随着病人年龄的增大,在使用氯吡格雷药物中大量出血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3.3关与单纯诊断为高血压使用氯吡格雷的分析
在所有氯吡格雷处方中单纯诊断为高血压的有28张占4.2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提出当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冠心病等疾病时需应用(100mg/d)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血栓症急性发作时可给予阿司匹林负荷剂量(300mg/d),然后才应用(100mg/d)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对于单纯诊断为的高血压患者,最新指南或其他诊疗规范并未推荐使用氯吡格雷作为一级及二级预防首选药。因此,单纯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属于无适应症用药。
3.4部分诊断为高血压、脑梗塞的病人同时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情况研究
根据《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在同时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二种药物,防止病人出现大量血小板聚集的方法一般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针对脑卒中病人,笔者认为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中的一种,不应该将二种药物长期合并在一起服用。单纯脑梗塞病人如果同时使用上述二种药物,不但不利于病人的及时康复,而且极有可能引发大量出血。【4】
综上所述,大多数的氯吡格雷使用规范只有极少数需要参考说明书和相关指南。必须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者,需明确诊断后再用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1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467-1478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于波、于建春等.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41(3):183-194
3、白永怿、霍勇、李小鹰等.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10-25
4、杨俊.凌峰。张召才等.冠心病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1).
论文作者:李玲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格雷论文; 病人论文; 药物论文; 高血压论文; 处方论文; 年龄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