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 830011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在高强度开发和交通拥堵加剧等城市弊端显现后,慢行系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归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笔者通过一个融合郊野慢行系统和城市慢行系统的综合案例来详细说明,以期在今后的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中得以更加完善。
关键词:城市慢行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步行交通系统
一、慢行系统概述
“慢行系统”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打造更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环境的必由之路。
2002年《上海市交通白皮书》普遍定义: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20 km/h,噪声较低,制动较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称为慢行系统。
二、慢行系统构建模式
民众低碳出行的最佳交通组织方式为“公交或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其中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方式都属于慢行交通。
2.1、自行车慢行系统
成熟的非机动车慢行系统主要指以自行车出行,包括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短距出行与公交接驳的辅助交通工具和以自行车主要作为休闲健身的工具三种类型。借鉴时尚的共享单车可以完成交通和健身休闲的双重功能。
2.2、步行慢行系统
步行系统是由城市中所有对公众开放的步行空间,包括居住区、商业区、风景游览区等内部的各步行子系统之间的步行专用通道网络所组成。城市步行系统为市民提供与机动车 完全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体系。
三、慢行系统设计原则
3.1、安全性
慢行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量慢行交通主体的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慢行系统与机动交通系统的交叉连接处的设计。过街道路是城市交通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十字街、岔路口等地段。在车流量比较大或者绿灯时间短的地段,一些行人如老人、小孩可能无法一次性的通过,应考虑延长绿灯时间,或是设计二次过街,也可设计中央安全岛,保障行人在过街时的安全。
3.2通达性
政府要率先推行公交优先, 发展步行与自行车、公交的一体化的交通模式。公交车站的周围要建设慢行系统的交通网络,提高其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尽量缩短步行的距离和步行的时间,进而提升公交的吸引力。慢行系统要从郊野延伸至城区、公园、小区,形成连续的“血管工程”。
3.3特色性
慢行系统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的问题,同时也能起到对特色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慢行系统的合理设计规划,创建城市交通特色,引入大量的本地特色植被,还能起到“城市特色”的名片效益,与城市风貌、休闲、观光旅游以及商业紧密结合,是完善和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增强城市魅力的重要途径。
四、项目简介
呼图壁县运动兴城慢性系统建设项目规划范围共包含城区城区慢行系统及二十里店镇慢行系统两部分内容。 城区慢行系统:道路总长35.7km,涉及到十三条道路,分为城区自行车慢行系统和城区人行慢性系统;二十里店慢行系统:道路总长25.4km,为人非共板慢性系统。
五、设计背景
“呼图壁”一词源于蒙语,寓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68公里,是“乌昌核心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016年,呼图壁县县委根据呼图壁县发展现状,提出以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创新呼图壁、绿色呼图壁、和谐呼图壁、开放呼图壁、幸福呼图壁”全面建设。2016年5月17日,昌吉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清新空气、清洁水系、美丽乡村、美丽社区和绿化美化行动。
依托“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和“苗木交易博览会”全力打造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西部苗都”。同时呼图壁在着力“四季花城、运动兴城、颐养孝城” 的城市品牌联创。
六、上位规划
以“山水+文化、生态+运动”的思路为指导,将呼图壁县打造为:“全疆首个生态休闲运动基地”、“一带一路上重要的运动产业新城”。整体规划按照“运动休闲之城”、“中国十佳运动城市”为建设标准,配建各级体育场地,使呼图壁县具备承揽区级、州级各项赛事能力,通过体育+旅游的产业互助模式,助力城市转型。以各乡镇、村、景区为依托,打造主题慢行步道,构建一条旅游大道、七条主题慢步系统、十二条乡镇慢行系统的县域有氧慢步系统是“运动兴城”城市品牌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设计目标定位
全民参与的健身步道;串联各个旅游节点的特色旅游经济大道;花香四溢的文化景观长廊。
7.1城区慢行系统:
依托城市道路和城市绿化打造一条引领居民绿色出行、慢跑健身和举办赛事活动的幸福之道。
7.2二十里店慢行系统:
依托现状苗区和农家乐打造观光游憩、农家体验、亲子活动、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行之道。
八、设计理念
8.1地方性理念
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 设计应就地取材, 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 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8.2整体性理念
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 从城市的整体出发, 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 考虑休息换乘点、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的规模, 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 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九、设计思想
9.1城区慢行系统
连接城区内主要公园绿地、商业街、行政办公形象展示街道、形成点线面结合辐射的慢行系统环线,方便居民以最短时间进入慢行步道,去往公园等休闲场所,也有助于外来游客游览参观,完善和提升了城市交通空间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特色,展现的城市的青春与活力。
9.2二十里店慢行系统
有效串联了锦华园、北美海棠园、香妃海棠园、天润珍惜植物园等景点和良种场、十四户村、二十里店镇村、东滩村等周边50多家农家乐。不仅是一条市民休闲观光的旅游线路,更是一条带动周边景点农家乐发展的经济线路。后期还将通过举办马拉松、自行车骑行赛事等体育赛事活动,成为呼图壁县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使呼图壁县“运动兴城”“乡村旅游”的名片更加闪亮。
十、详细设计内容
10.1城区人行慢行系统
城区规划13条道路的人行道纳入步行慢行系统,现状人行道分类:单独人行道(3-5米);人行道与商铺场前空间相结合,兼有停车场;缺少人行道。现状人行道铺装材质也不统一,多以水泥花砖为主,场前空间为花岗岩。根据现状人行道状况,步行慢行系统设计分为以下四类:
10.1.1仿石砖人行慢步道
拆除现状不好的水泥砖人行道,重新铺设仿石砖。现状没有人行道的,新建仿石砖人行慢步道。即大部分道路。
10.1.2水泥砖人行慢步道
保留现在良好的水泥砖,增加陶瓷颗粒标志。即沙舟路、吉祥大道(文化大街—S115)。
10.1.3陶瓷颗粒人行慢步道
利用现状非机动车道沥青路面,铺设采用陶瓷颗粒面层。即乌伊路。
10.1.4花岗岩人行慢步道
保留现状花岗岩路面,增加陶瓷颗粒标志。即东风大街(西市路—园户村路,沙舟路—良种场路),园户村路、西市路(东风大街—乌伊路)。
10.2城区自行车慢行系统
通过现场调研,将14条道路分为现状有单独非机动车道和无单独非机动车道2大类。 根据现状不同情况,自行车慢行道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
10.2.1现状有单独非机动车道道路:利用现状非机动车道,增设自行车慢行道标志标线。
10.2.2现状无单独非机动车道道路:借用机动车道1.5米空间,增设自行车慢行道标志标线。
10.3二十里店慢行系统
二十里店镇慢行系统属于郊野型慢行系统,规划三期建成,已完成的一期设计南北4米人非混行慢行系统利用原有苗圃机耕道建成,新修沥青路面满铺红色陶瓷颗粒路面,具有防滑耐磨的特性。慢行系统通过贯通的黄色实体标线划分为1.5米的步行慢行系统和2.5米的自行车慢行系统。东侧6米道路兼具市政道路的性质,此路以划线来贯通慢行系统。
10.4标志设计
慢行系统的标志标线主要有:入口/出口组合标志、行进箭头标志、限速标志、减速慢行标志、里程标志和体育馆、政府等重要出入口慢行道中设置五环标志。根据现状公交车站,设置公交车站标志。公交车站除标志外满铺红色陶瓷颗粒。标志材质采用彩色陶瓷颗粒。
10.5标线设计
现状有非机动车道的,标线宽150mm,距现状路沿石150mm。在慢行道出、入口设置横向标线,宽度300mm。横向标线与现状机动车道停止线平齐。标线为实线,但遇到机关单位、小区、公交车站等出入口位置标线改为虚线。两个路口之间距离小于20米时,可连续画虚线。标线采用孔雀蓝热熔标线。
十一、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把握住经济性、美学、与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与其他交通系统无缝衔接。更要符合老百姓的需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慢行圈,并在慢行圈内实现道路网络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应结合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加强城市景观环境品质的塑造,体现城市个性,展现城市风貌,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为人民提供一个舒缓宜居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李璐、高晓原.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中的经验与思考究[J].低碳世界,2016(7):216-217.
论文作者:李榕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系统论文; 城市论文; 呼图壁县论文; 呼图壁论文; 标线论文; 交通论文; 现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