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不同方式院前急救的效果差异与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所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2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1月-2016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60例。研究组在抢救过程中先救治后转运,参照组在急救过程中先转运后救治,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抢救方式院前急救的抢救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开始救治时间、病死率以及溶栓时间、病情好转率对比参照组更具优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采用先救治后转运方式院前急救的抢救效果较为理想,预后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方式院前急救;抢救效果;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17-02
【Abstract】Objective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different ways of prehospital study and influence on the prognosis.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Yibi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520 cases as the population sample, visit time is January 2015 ~2016 year in Januar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first treatment in the rescue process after the transfer, the reference group in the emergency process to transfer after treatment, 2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first aid different rescue mode of pre hospital rescue effect and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atients began treatment time, the mortality rate and improvement rate of thrombolysis time, contrast group has more advantag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ring the first treatment after the rescue of pre hospital emergency transport rescue effect is ideal, prognosis the ideal, it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属于严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急性以及持续性缺血以及缺氧导致[1],可造成患者心肌部分坏死,临床特征是发病急骤以及病情进展快,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预后严重不良,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支持,致死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院前急救给予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治疗以及及时抢救,以期可以给予患者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并确保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转送至医院、接受对症治疗,临床作用较为理想,可显著提升患者治愈率并降低患者死亡率。本组探究中共计选取520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采用不同方式院前急救的效果差异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探究的520例患者均选自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所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就诊时间是2015年1月-2016年1月,组别是两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研究组(n=260)和参照组(n=260)。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60例、100例,患者年龄在52岁至82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68.25±5.65)岁,前壁、前间壁、高侧壁患者例数分别是120例、100例、40例;参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70例、90例,患者年龄在53岁至83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67.29±6.38)岁,前壁、前间壁、高侧壁患者例数分别是110例、90例、6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组探究中给予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 方法
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抢救过程中应用先转运后救治院前急救方式,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给予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监测并给予患者吸氧支持,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及时测量患者血氧饱和度,同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干预,然后立即给予患者转运,在转运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有效抢救处理,具体救治措施如下叙述:协助患者取位头高脚低位并确保患者呼吸顺畅,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操作并给予患者输注对症药物:对于需要止痛的患者而言,选择5~10mg吗啡混合250ml生理盐水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对于需要维持血压的患者而言,选择20mg多巴胺混合200~3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对于需要扩张血管的患者而言,选择5~10mg硝酸甘油混合250ml生理盐水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对于需要强心利尿的患者而言想,选择0.2~0.4,mg西地兰混合10ml生理盐水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对于需要保护心肌的患者而言,选择50ml参麦注射液混合100ml生理盐水给予患者静脉注射。
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先救治后转运,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给予患者病情情况进行简单评估并给予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监测,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需要先给予患者患者嚼服阿司匹林(300mg/次)以及氯吡格雷(300mg/次),给予患者吸氧支持治疗以及补充血容量处理等,给予患者镇静止痛处理,在进行给氧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意识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氧气浓度,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给予患者鼻导管输氧支持,每分钟最高吸氧浓度在5~6L且浓度保持在40%[2],具体抢救措施同参照组患者,待患者病情好转后需要实施氧浓度下调操作并立即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补充有效血容量以及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对缓解心肌梗死均有重要作用,在该类患者的急救中具有广泛。同时,需要给予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目的是保护心肌,该药物具有良好的强心、抗炎、抗心律失常作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该药物,可有效增强其心肌与膈肌的收缩能力,对稳定、保护患者心肌具有显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5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经t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本组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经χ2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不同院前抢救治疗后得出的组间数据得出明显研究组患者更佳的结论,组间数据包括开始救治时间、病死率(入院前死亡、入院后死亡)以及溶栓时间、病情好转率,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不断加快呈现为逐年剧增趋势[3],临床特点包括预后不良、发病迅速以及致死率高,传统治疗中,患者在发病后一般由家属送医,病死率较高。目前,患者在发病后需要给予院前急救,即促使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4],据相关性文献报道,再灌注治疗可以直接决定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梗死患者生存概率,已经得到临床重视。基于此,临床上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提出了先救治再转运的院前抢救方式[5],患者可以通过早期对症治疗来显著提高治愈率以及降低死亡率。
院前急救属于急救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且需要得到临床重视,院前急救主要是指急救人员在患者正式入院前开展的以现阶段通行的、正规的治疗方案为临床依据的紧急抢救行为,可给予患者保护性治疗干预并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发病迅速以及病情危重等临床特点,病死率高,必须给予患者院前急救,可稳定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可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通过给予患者保护性治疗干预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大量临床数据证实,通过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以及促进急救医学发展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先救治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方式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在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救过程中需要配备专业救护人员以及完善救治系统且到达现场后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救治,临床目的是进一步缓解患者疾病进展以及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给予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且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给予患者及时专业的进一步治疗,临床目的是可以确保患者救治有效率进一步提升。此外,在急救过程中要为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病情。参照组患者所使用的硝酸甘油,可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全身血管的作用,使外周阻力及静脉回流减少,进而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缓解其心肌缺氧状态。研究组患者所用的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氯吡格雷属于噻吩砒啶类药物,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药物进入体内,可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对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具有重要作用。
本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开始救治时间、病死率(入院前死亡、入院后死亡)以及溶栓时间、病情好转率分别是(24.5±3.2)min、7.69%、(1.2±0.5)d、96.15%,均显著性更佳。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采用先救治后转运方式的院前急救可获得理想的抢救效果,预后良好,开始救治时间以及溶栓时间均得到明显性缩短,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抢救办法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艳英,鞠智卿,黄贤胜等.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5(8):1487-1490.
[2]曾英.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8):1116-1117,1120.
[3]俸秀兰.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进展[J].华夏医学,2014,27(1):192-194.
[4]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
[5]梁晓悦,庄君灿,吴木富等.院前急救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8):128-130,131.
论文作者:饶福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病情论文; 方式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