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语文教育经验述略_语文教育论文

百年语文教育经验述略_语文教育论文

百年语文教育经验漫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教育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世纪初,语文脱离经学,学习西方,独立成科。现代语文教育伴随儒家文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深刻的历史断层。在“断层”性变革中,在反封建、引进西方科学民主的呐喊声中,现代语文教育以“科学救国”为追求,开始了世纪之旅。

纵观百年历程,“科学化”和“引进”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从五四时期欧式语法的引入,到建国之初一边倒向苏联文学汉语分科,再到改革开放后对标准化试题的钟情,及至上世纪末对研究性学习的关注以及新世纪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热衷,“科学化”和“引进”贯穿于中国20世纪的整个语文教育。

尽管不时“食养未化”,文化断层背景下的现代语文教育,在“引进”中还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语文教育功能上看:

传统语文教育以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人文知识的灌输为中心,教化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功能。

“五四”前后,杜威“实用主义”被译介到我国,反对“八股”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面向实际、贴近生活的能力,逐渐为当时具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家们,如叶圣陶等人接受。这一时期,国语国文课既具有发展思想、涵育情感的教育功能,更突出养成读书、思想、表现的习惯或能力的实用功能。时至今日,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学文与做人的语文素质,仍是现代语文教育应有之义。只不过受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影响,教育以立人为本,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愈来愈明确,语文教育正以其鲜明的工具本性和深厚的人文特征向世人昭示其独到的“立人”功能。

由单一的教化走向关注人的语文能力及全面发展,现代语文教育在器化教育向人化教育转变的路上前行。

从语文教育内涵上看:

传统语文教育是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先秦书面言语为语言规范的文言文泛语文教育体系。传承典籍文化,以思想义理为本位的语言内容教育是这一时期语文教育的内涵。它绵延两千多年,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言文一致”“我书写我口”的呼喊中,受西学东渐影响,白话取代文言,国语得到创新,传统语文教育才发生明显变化,开始了向现代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育进化。

白话取代文言,不仅是对传统语文教育内容载体——文言形式的抛弃,更是语文教育内涵的历史性转型。这是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对传统语文教育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变革。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使其走上了大众化的道路;又昭示了现代语文教育发展言语交际能力,以语言运用为本位的语言功能教育内涵。

由语言内容教育走向语言功能教育,语文才有了独立学科的深层动因。

从语文教学内容上看:

白话文运动冲垮了文言的世袭地位,并带着马建忠从西方印欧语言中移植进来的语法走进了语文教学。由此,“义理”一统天下的语文教育局面被打破,“语言”开始进入语文教学。

随着语文教育从传统经史哲教育中的分化,独立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就成为现代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以语言教育为平台,现代语文教育一方面寻求语言知识体系的系统与完整,一方面在传统读写训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谋求听说读写言语技能训练体系的系统与完整。“双基”成为现代语文教育内容的代名词。

尽管对“双基”还有不同看法,尽管“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争论还未平息,但现代语文教育在语言教育上所做的种种探索,毕竟为独立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建构迈出了必要的一步。当前,以语用学为中心的现代语言学正悄然挺进现代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从语文教材编排体例上看: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用成书无所谓编排。教材先天贫弱,文间缺乏联系,没有梯度。传承典籍文化,是此类教材文选的共同特征。

以《国文百八课》为代表的现代语文教材,开了语文教材编排体例新纪元。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作为传授语文知识的实例和训练语文能力的情境,是此类教材的共同特征。

传统与现代语文教材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教教材”,后者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着眼于道的传承即言语内容,“用教材教”是在不放弃内容的前提下,更有意于让学生在一定的教育程序规定下学习言语形式。

现代语文教材编排体例较之传统语文教材,注意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为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创设了前提。教材无非是例子,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舍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让学生举一反三,以篇达类,是现代语文教材编排体例给今后语文教学的启示。

从语文教学方法上看:

现代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化。知识讲授明确了传统的积累模仿,技能训练代替了亘古的经验感受,讲解分析取代了古代的涵泳体悟。现代语文教学一扫传统的混沌玄妙,意会沉潜,而变得更加科学,更加明确。

超稳定的传统语文教育确实积淀了一套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母语习得规律。结合整体语境释字、句读、训诂,多读多背、关注经验、强调语感,无一不是传统积累的宝贵经验。但总是一个玄妙笼统、模糊教学是不行的,教学的双边活动均要有既定的方向,相对确定的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有规格、有标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几个不同阶段,语音、文字、词汇、说话、读书、作文等方面,都应当分别有明确规定。如果一味强调“自为”“随意”,势必造成教学效果的少慢差费。为此,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抛弃水乳交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传统思维方式,采用西方讲逻辑、讲条理、讲构件的现代思维,汲取先进教育理论素养,从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步骤的设计等各方面追求语文教学的相对精确化、序列化、客观化,力改语文教学中模糊不清的意会为清晰的言传。

不能否认,语文材料中确有意会沉潜的一方面,但就专业教学而言,明晰有序是导教导学的前提。当明晰之处且明晰,是语文教学现实和未来的呼唤。

从语文教学模式上看:

传统语文教育千年稳定存在,而百年来,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黎锦熙、朱自清等到八十年代的段力佩、潘凤湘、于漪、魏书生,再到近来涌现的一些教坛新星,一大批勇于探索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凭借对语文教学的睿智思考,大胆开展语文教改实验,摸索了一套套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百年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模式异彩纷呈,在经历了从世纪早期“教本”模式(关注老师怎样教)向世纪后期“学本”模式(根据学生的学确定怎样教)的漫长曲折而渐趋成熟的改革之路后,“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已成共识。

这些从实践中生发出来的成功经验,具有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不容抹杀的借鉴作用。进行科学分析,剔除其个性成分,整合升华为理论,将能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从语文教学理论上看:

语文教学理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备受老一辈语文教育学家关注,世纪末以来,在一批学者如余应源、韩雪屏、李维鼎、王尚文的冷静思考中,语文教学理论建设正由感性、经验走向理性、科学。

他们筚路蓝缕,条分缕析,区分语文与语文教学、语言与言语、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习得与学得,在“三老”语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立足于言语形式,基于生活世界“习得”进行科学世界“学得”的言语教育,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为本质同时弘扬人文与科学精神的课程,从而为语文教学理论建构起一套专属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

学者们的探索为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奠定了基础,也终将在21世纪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百年语文教育在演进中不断向科学化靠拢,世纪之交,社会转型,一切都在急剧地变化,语文教学如何面临新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在历史文化的断层中“找到本来面目”进一步完善,都将成为新一轮百年语文教育思考的起点。“重中而不轻外,厚今而不薄古”,当是我们应持的冷静态度。

标签:;  

百年语文教育经验述略_语文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