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本文拟就如何恰当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通过动静交替、张弛错落、疏密有间、强弱分明、起伏跌宕的变化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教与学融洽统一,教学相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 节奏 教学改革
节奏是一个音乐术语,它与旋律一样,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数学课堂教学也应有节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大脑优势兴奋中心是随时间的变化进程呈曲折变化的,且这种兴奋中心不是长时间固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而是随着外界因素而不断转移的。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节奏,做到有张有弛、有展有敛、动静交替,是很有必要的。
一、有动有静,动静交替
“动”与“静”是教学方式的外部表现。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激烈争辩等,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其大脑思维保持求知的高度兴奋状态。所谓“静”,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等,它是学生汲取知识、消化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教师应巧妙安排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引入新课,首先要有精到激越的导语,紧紧抓住学生,激发兴趣,打开思路,吸收学生主动参与、踊跃发言、热烈讨论、激烈争辩。接着,趁着学生方兴未艾的学习兴趣,授以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刺激,或讲或辩,或议或练,或演或做,使学生兴趣保持一定时间,将大部分任务完成于此。之后再继以舒缓,让学生静心地思考,认真演练,默默回顾全课,使之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全课应是“动”与“静”交替的有机结合。
二、有张有弛,张弛错落
“张”就是紧张、急促;“弛”就是轻松、舒缓。一堂课有时要像山间瀑布,飞流直下;有时要像村边溪水,涓涓而流。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综合智能活动取代单一、乏味的你说我听的“灌注”。如果数学课堂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数学课堂一味地驰,学生会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老师在学生课堂教学中既要运用竞赛、抢答、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短促的语言、严肃的表情来营造紧张的课堂气氛,又要运用故事、游戏和幽默的语言、活泼的表情等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通过互相错落的张与驰,使课堂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具有韵味美。
三、有疏有密,疏密有间
“疏”就是指间隔大、频率小;“密”就是指间隔小、频率大。“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家调查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25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这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划定了大致区域:课的起始阶段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或用三言两语导入新课,或开宗明义明确学习目标,或创设质疑条件,或让学生提出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激起矛盾,造成质疑、辨疑、解疑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等到学生注意力已集中、学习积极性调动之后,就进入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阶段,通常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因为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为积极。下课前几分钟,可安排一些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加深理解,在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有强有弱,强弱分明
语文课堂教学上讲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如些,声调要高低起伏、有波有澜,既应有高亢激昂的鼓励,也要用轻声细语来诱导。如:对法则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结论的归纳等重点部分,可采用高亢激昂、洪亮清脆的声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难点知识时应和风细语,低语轻声,循循善诱,化难为易。这样通过语调的强弱变化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有起有伏,起伏跌宕
“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最活跃、师生情感交流最通达的高潮状态;“伏”是指学生情绪相对平稳、兴奋稍微退落的状态。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通过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伴随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课堂教学节奏存在于课堂自始至终的变化中,体现出一种流动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恰当地掌握“节奏”组织教学,综合考虑,巧妙安排,让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构成了数学课堂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尚延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节奏论文; 课堂论文; 注意力论文; 数学论文; 是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