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曾凡武

宜章县中医医院 湖南 郴州 424200

[摘要]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收治的10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腰硬联合麻醉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4%VS86.27%)(χ2=4.883,P=0.027);麻醉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麻醉前,但对照组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麻醉起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下肢骨折;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改善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进而加重了老年化社会的进展。老年人因机体各方面机能减退,骨质抗冲击能力、协调能力、肌肉收缩能力降低,较易发生下肢骨折。骨折后大多患者需进行手术及麻醉,但老年人机体耐受性较差,尤其是对于合并多种内科慢性疾病患者,对麻醉的敏感程度也增强,故不恰当的麻醉方式可导致老年患者呼吸及苏醒时间延长等不良反应[1]。硬膜外麻醉是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较为多见的麻醉方式之一,但是老年患者存在椎管狭窄、闭塞等特点,即便应用小量麻醉药物,也可引起大范围的有效麻醉,所以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剂量较难把控,易导致患者循环系统紊乱[2]。腰硬联合麻醉是通过结合腰麻和硬膜外导管给药两种麻醉方式给药特点,具有麻醉剂量小、剂量易控、麻醉效果好等优点。现本研究旨在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收治的10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66.02±4.56)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12例,胫骨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18例,其他1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为62-81岁,平均年龄为(65.86±4.62)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13例,胫骨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19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T、X线等影像学确诊为相应的骨折类型;(2)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年龄至少为60岁。排除标准:(1)不能正常交流者;(2)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3)凝血功能障碍及呼吸抑制者;(4)对本研究所涉及麻醉药物过敏者。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水,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水。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给予生命体征监测,鼻导管吸氧,静脉通路开放,并予以静脉静滴500~1000ml林格氏液。对照组: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具体如下:将患者摆侧卧位,常规消毒皮肤,于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的间隙处取穿刺点,穿刺完成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缓慢推注5ml 2%盐酸利多卡因,出现阶段性平面之后,根据患者年龄及自身情况予以2%盐酸利多卡因及1%罗哌卡因维持麻醉效果。观察组在腰硬联合麻醉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患者体位同对照组,在第三与第四腰椎间隙或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的间隙处取穿刺点,通过腰穿针依次穿过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穿刺完成后将穿刺针固定,穿刺成功即回抽可见清亮脑脊液。后在蛛网膜下缓慢推注1ml10%葡萄糖注射液及3m 1%罗哌卡因,注射完成后将针退出,再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将患者摆平卧位,通过导管将5ml 2%利多卡因推入。两组患者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麻醉剂量,并将麻醉平面控制低于第十胸椎水平。

1.3观察指标

1.3.1血流动力学: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1.3.2麻醉情况:记录所有患者麻醉药物使用量及麻醉起效时间。

1.3.3麻醉有效率:显效:手术顺利进行,患者肌肉松弛,无不适及疼痛感;有效:手术能进行,患者肌肉未完全松弛,可感轻微不适及疼痛感;无效:手术不能顺利进行,需换麻醉方式或镇痛药物辅助,患者感明显不适或恶心呕吐等反应。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4%VS86.27%)(χ2=4.883,P=0.027),见表1。

2.2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麻醉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麻醉前,但对照组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观察组(P<0.05),麻醉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及骨密度降低,使得其骨脆性增加,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即可导致骨折。而下肢骨折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是老年人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疾病,且机体机能本身不断衰退,故不能较好的耐受麻醉及手术,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需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若麻醉药物剂量过少,可增加患者疼痛不适感,对麻醉效果造成影响。若麻醉药物剂量过多,又可对呼吸系统造成抑制作用,影响生命体征情况,阻碍手术的顺利进行[3]。故寻找一种在老年下肢手术中有效及安全的麻醉方式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是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方式,其是指在硬膜外腔注入麻醉药物,从而对脊神经根起到阻滞作用,可暂时性的麻痹其相应支配区域。但在麻醉时不仅可阻滞感觉神经,还可阻滞运动及交感神经,且在蛛网膜下腔注入部分或全部阻滞硬膜外所用的麻醉药物,可阻滞全部脊神经,易出现呼吸抑制、血压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4]。其可连续给药,麻醉诱导时间长,在长时间手术中相对适用。腰麻是指经腰椎间隙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物,以此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暂时性麻痹其相应支配区域。但是脑室是和蛛网膜下隙相通,麻醉平面过高可对延髓生命中枢起到麻痹作用,增加了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的危险性,其麻醉效果好,麻醉诱导时间短,在短时间手术中相对适用[5]。腰硬联合麻醉顾名思义是结合硬麻及腰麻两种方式而来,硬膜外导管和腰麻穿刺点距离较远,故蛛网膜下腔不会渗入麻醉药物,可依据硬膜外导管追加给药的方式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了因麻醉阻滞平面不当等引发的不良反应。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且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P<0.05),可表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这可能和腰硬联合麻醉同时结合了硬麻减少局麻药物的使用量,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腰麻镇痛效果好,起效快的优点有关[6]。综上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廖华山 姚喆, 霍红艳, et al.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31.(32):6328-6331.

[2]徐丁滔, 孔宁, 吕欣.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骨科杂志, 2018, 21(2):218-220.

[3]蒋晓华. 布比卡因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膜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s1):217-218.

[4]刘胜强, 阙彬, 张蔚青.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 2016, 18(6):915-917.

[5]邹筱萌, 李和. 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骨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5):908-910.

[6]鲍宏玮, 严力生, 陈红梅,等. 麻醉选择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影响[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4):393-394.

论文作者:曾凡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曾凡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