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溶血者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以我院门诊部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84例溶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患儿分为一般、观察两组,其中一般组42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加用IVIG),对用药前后患者血清中总血红素水平变化进行检查记录,同时检测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用药后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一般组,P<0.05;治疗后7天免疫功能指标CD4+、IgG水平观察组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临床对新生儿溶血者以IVIG治疗,患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一段时间内免疫因子IgG、CD4+水平会升高。
【关键词】细胞免疫;溶血;IVIG;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167-02
新生儿溶血发生是由于胎儿血型与母体血型不合,母体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相对的抗体,而这些抗体经由胎盘进行胎儿体内进而引发免疫性溶血,疾病不仅对患儿生长发育有影响,同时临床致残致死率高。目前疾病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为换血,但考虑到新生儿内环境较为脆弱,各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使用换血治疗风险较大,因此临床一直在寻求一种疗效好、创伤低的方式用于改善患者溶血情况[1]。有学者提出IVIG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溶血情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本文观察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42例患者以IVIG治疗的情况,具体情况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门诊部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84例溶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无早产情况,临床出现贫血、黄疸等症状,符合临床溶血诊断标准[2],患儿无红细胞酶缺陷。按随机排列表法将患儿分为一般、观察两组,组数42例,一般组日龄1~5天,平均日龄(2.6±0.5)日,其中男24例,女18例;观察组日龄1~5天,平均日龄(2.8±0.6)日,其中男23例,女19例,新生儿(日龄、性别)资料组间差别无意义,P>0.05,可行比较,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新生儿在确诊疾病后均给予蓝光双面照射,每日照射之间在12~20小时,照射时需注意对患儿会阴部、眼睛进行保护,连续照射3日,观察组每日1次加用IVI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43086,每瓶含IgG2.5g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剂量800mg/kg,连续用药3天。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在患儿满足换血指征后及时进行换血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用药前后患者血清中总血红素水平变化进行检查记录,同时检测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用药后改善情况。清晨空腹抽患儿入院及治疗后7日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取血清以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试剂盒对TBiL水平进行检测,IgG、CD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检测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入院时组间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7日CD4+、IgG水平观察组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溶血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疾病,由母体与胎儿血型不合所致,疾病致死、致残率高,早期临床多采用光疗进行治疗,其能有效降低患儿体内已产生的总胆红素水平,从而改善溶血情况。但临床发现光疗无法减少红细胞破裂,会有新胆红素形成,易造成疾病复发,有学者提出在治疗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减少红细胞破裂,抑制新胆红素的形成,从而提高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结果入院时患儿总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水平降低明显优于一般组,P<0.05。结果提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降低患儿体内总胆红素水平。我们推测这于药物能与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结合有关,药物通过结合Fc受体阻碍细胞吞噬致敏红细胞,从而有效阻断机体抗原抗体反应,避免溶血发生[4]。我们对患儿治疗后7天免疫功能进行检查,发现观察组CD4+、IgG水平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结果表明IVIG治疗能使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体内IgG、CD4+水平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IgG高水平能阻断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避免造成红细胞破坏,CD4+水平高表达对减少红细胞被吞噬破坏有利,从而促进临床病情控制,减少胆红素生成、有效改善患儿溶血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对新生儿溶血者以IVIG治疗,患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同时机体免疫因子IgG、CD4+会在一定时间内高表达,以减少红细胞被吞噬破坏。
【参考文献】
[1]胡魁夫.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症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0):60-62.
[2]周小兰.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2):190-193.
[3]舒琳琳,詹洁瑜,宁岑等.探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7):6-8.
[4]辛玥,王静,穆青.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46-348.
论文作者:赵素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新生儿论文; 水平论文; 患儿论文; 免疫论文; 红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胆红素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