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火电、核电、水电、燃机等能源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多能源结构形式愈发明显。以光伏、风电、风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渔光互补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主力的新能源电源结构已经正式确立。然而新能源点多、面广、装机容量少,光伏电站、风电场往往布置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影响新能源电站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将结合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模式下的新能源运性、维护、事故处理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
引言
以目前全世界光伏的龙头企业,国家电投集团为例,目前国家电投已计划2020年底之前建立并投产40个新能源运营中心,目前已建成并投运的运营中心有20余个,分布在全国的各个省市。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格局是“得运营中心者得天下”,其他四大电力集团也在集控运营中心上有不同的动作,集控运营中心和设备检修中心是未来新能源新型运营模式下的有力产物,将点多、面广的新能源布局集中于城市监控中心,不但提高了运维人员的满足获得感,有利于人才梯队的建设,也是对新能源调控电力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利于企业优化属地范围内的各种资源配置,真正做到新能源电站负荷可控、可调。同时这种运维模式将现场大量的运维人员解放出来,无人值守模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1生产运营中心模式下概述
生产运营中心就是在现在的“互联网+”模式下设立的,将集控运用中心的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营销管理等模式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使其具备核心竞争力。【1】
2生产运营中心运维关键技术
2.1组织构架
组织构架的建立,对生产运营中心的定位极为重要。生产运营中心作为本部非法人机构、本部生产运行部的延伸,负责新能源项目(含海上风电)的远程集中监控、电力营销等管理。生产运营中心下专设生产技术处、监控调度处、计划营销处、通信自动化处4个部门。其安全管理、资产管理、党群管理、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等职能纳入一体化管理。
2.2运行管理
2.2.1两票管理
在运营中心模式下,如何使作业现场的两票有序、高效执行,值得深思。首先作业现场的人员有时无法满足“三种人”的工作要求,这种模式下,要结合现在的微信视频功能,截图功能能,确保“三种人”工作的有效落实。现场维护检修人员填写工作票,交集控中心值班员审核后,现场人员在现场许可开工。安措执行情况,需要集控中心值班员复核。工作票的开工、终结,需要向集控中心值班员汇报。核心总结:远程集控中心的把关作用,串联在安规规定的传统的操作票、工作票流程中。
2.2.2建章立制,制度为先
制订了《生产运营中心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运营中心调度规程》、《场站接入管理规定》等制度规程,树立运营中心值班员的监控、调度的权威性,确保远程集控下的生产管理安全、规范、高效。《发电量基金奖励评比实施细则》、《关于运维消缺响应时间的具体规定》、《生产管理考核细则》等奖惩制度。
实践证明:制度的有效建立对梳理生产运营中心模式下的各种现场管控作用巨大。如通过《发电量基金奖励评比实施细则》、《生产管理考核细则》制度,迫使运营中心人员自觉开展对标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全能值班员模式探索
相较于火电而言,新能源值班员普遍综合技术水平低、成长周期慢,传统运营模式严重制约了新能源值班人员水平的提升。而运营中心模式下的集控值班人员将是风电、风光、分布式光伏、山地光伏、水库光伏、分布式风力发电等多形式能源领域的专家,运营中心对值班员提出了全能的要求。这就需要运营中心需要在人员培训方面下功夫,建立培训机制,集中监控模式下,对于运行值班员的技能水平比传统的场站值班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鼓励学习的机制,与人资部门一起,高强度开展监控班运行人员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既懂风机、又懂光伏,既懂“一次”、又懂“二次”,各个场站的不同厂家设备都熟悉掌握的“新能源全能值班员”技能水平,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2.2.4精细化管理+电网协调
利用运营中心数据平台,深入开展运行分析和对标管理,助推场站保持发电高效。2017年开展了风机、逆变器机组每日小时数对标和滚动排名的运行分析,对提升场站设备可靠性和发电效率效果显著。2018年将运行对标分析再细化,深入到最底层指标,开展场站相同区域内每台风机、逆变器甚至支路的运行对标分析,将精细化运行分析落实到极致。每天出所有风机、光伏逆变器的发电量对比表,进行排名,排名末位的,第二天安排检查。长期滚动排名。
2.3检修管理
将场站划分到人;将场站设备按专业再细化设备主人,开展同电站区域机组设备主人间的效能评比,鼓励设备主人努力提高所管机组的可靠性和效率。制定运维消缺响应时间的具体要求,开展缺陷消除时间竞赛,对夜间缺陷立即响应给予奖励;制定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范检修的工期和质量。将检修抢修全过程对电量的损失降至最低。
创新实践:采用微信位置共享,实时跟踪消缺人员动向。
结合季节性特点,有预判性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对于春夏之交飘柳絮季节设备容易超温跳闸,雷雨季节山地架空线路容易遭雷击跳闸,春季地埋电缆线路容易被施工和农耕破坏、春季鸟害容易造成线路跳闸、雨水少的季节光伏组件容易脏污影响发电、夏季中午高温期间逆变器过热超温降容等季节性、周期性易发的故障事件,提前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避免故障重复发生影响发电。【2】
光伏、风电项目受组件衰减、周边建设影响风资源等因素影响,发电效率必然呈下降趋势,只有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的开展设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可靠性和效率,才能保证新能源的生命力。
3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探析
与广域能源资源协调规划技术相比较能源模块信息交互协作技术有相同的地方,能源模块信息交互协作技术的应用主要借助与大数据的使用与云端共享科技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发现的一种先进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中主要设计到了三个方面:第一,大数据采集技术;第二,大数据挖掘技术;第三,大数据识别技术。能源模块信息交互协作技术将这三种技术与云端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应用,将采集到数据及时、准确的上传到云端上,在此技术基础上,区域内各个生产运营中心共同组成了一个数据云中心。数据云中心的建立更有利于生产、运维、营销等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新的技术发展衍生出了新的运营模式,生产运营中心、生产运维检修中心、集中控制云中心等模式均是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的积极探索。生产运用中心模式下的生产、运维、营销等工作只是刚刚起步,还依赖于各种规章、体系、标准的建立、成熟与发展,依赖于人员的水平提高,依赖于国网调度中心对运营中心调度权限的认可,依赖于生产运营中心与场站之间的数据链接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鸣.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初探[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3):681-691.
[2]周冠辰.基于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4):9.
论文作者:家正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新能源论文; 中心论文; 值班员论文; 场站论文; 模式论文; 设备论文; 光伏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