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鹏1 杨梅1 殷丽平2(指导)
(1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 随着我们的社会快速发展,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担也愈重,笔者经过临床观察实践,发现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打破恶性循环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318-0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患肢麻木不仁,痛如针刺,或其它感觉异常。如患者未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诊治,极易发展为溃疡、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目前单纯西医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本病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特征,本病属于中医“消渴”、“痹证”、“痿证”、“血痹”、“麻木”、“脉痹”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在于局部与整体、内治与外治的有机结合。
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紊乱、血管病变、神经损伤、免疫失调等”是本病主要发病机制[1]。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在阴虚燥热、脏腑亏损基础上,脉络瘀阻、气血不畅,或气血津液亏虚、肢体失濡”。
将中医经典基础理论与纷繁复杂的临床实践结合,我们治疗本病需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既能把握全貌,又可有所侧重,可收“如鱼得水”之效,现介绍如下:
1.论病因
《内经•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水谷不能运化,积酿湿痰;情志不遂,郁久木亢乘土,脾气不利;房劳不节,耗伤肾元,元气不能上养脾脏,脾虚失运。久病入里,损及脾脏;殷师认为:饮食、情志、房劳、久病等,终致脾虚,化湿生痰,与瘀血搏结,故临床以此为本病机要,各种致病因素,皆入此环节,若临床把握此关键,则驭繁以简,收效非凡。
2.论病机
湿痰瘀互生,恶性循环。湿痰为有形之邪,阻滞气血,气血运行不利,脉络瘀阻,“因痰致瘀”;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气为血帅,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虚则脉络瘀滞,瘀血内生,“因虚致瘀”;血瘀脉络,阻滞气机,水湿失运,精微失布,化生痰湿,“因瘀生痰”;瘀血亦为有形之邪,同气相求,痰瘀相互交结,脉络不通,肢体失于濡养,并发消渴痹症。殷师曰:湿痰瘀互生,恶性循环,疾病不断进展,致使本病难治,若不打破该恶性循环,阻止疾病进展,则后果严重,故临床需内治湿痰,外治瘀血,往往收效颇良。
3.论治法
提倡“内外合治、迅速打破湿痰瘀互生的恶性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内治法当“健脾除湿、益气化痰”,选方“自拟方”,外用“活血化瘀、通利经络”,选方“浴足方”。自拟方以参苓白术散为底方,稍加化痰活血通络之味,脾气健旺,气顺痰消瘀自失,杜痰瘀之源,起效虽慢,但后劲十足。瘀血阻络,故见肢体麻痛,浴足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活血化瘀,气血畅行,一可收麻痛减轻之效,二可至痰湿难以积聚形成。内治从湿痰瘀形成基础入手,治本杜源,效达全身,脾土健运,气血源足,阴阳调和;外治直接针对湿痰瘀病邪,药物直达病所,湿痰运化,瘀浊消散,非内治药物比拟,效果宏快。两者相辅相成,有力打破湿痰瘀互生的恶性循环,为更好治疗本病提供更佳契机。
4.论临证
临床时证候变化多端,宜审明病因、辩证详细、用药精当、灵活变通。若痛甚者,为瘀痰皆重,加用活络效灵丹;若纳差反酸,为食滞胃脘,加保和丸;若腰部酸痛,为肾元暗耗,加金匮肾气丸;若急躁易怒,为情志郁火,加丹栀逍遥散。
例:艾**,男,51岁,职员。2013年02月11号初诊,主诉:手足麻痛,活动后甚,伴乏力头晕,口渴纳差,大便溏泄,形体偏胖。查空腹静脉血糖8.8mmol/l。现病史:9+年前患者体检时测得随机血糖8+mmol/l, 患者未予重视及治疗。半年前患者出现双足趾端麻木,患者仍然未予重视。最近一周患者发现双足掌及双手麻痛不适。故来我院门诊求治于中医,查OGTT、胰岛功能、双下肢神经传导、感觉检查,见:舌淡暗,边有齿痕,白腻厚苔少津,舌底有瘀点,脉沉弦略涩。诊断“中医:消渴病(痹证) 脾气亏虚,湿瘀互结证;西医: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拒绝西医治疗。治以“益气健脾,化湿活血”,内服中药选方“自拟方”,具体药物:生晒参20g,炒白术15g,白扁豆20g,白茯苓20g,陈皮15g,怀山药20g,砂仁10g,莲子仁15g,薏苡仁15g,桔梗10g,郁金15g,醋延胡索15g,川牛膝20g,生黄芪30g,水煎服,每天一剂,每次100ml,口服,每天三次。外用中药选用“浴足方”:桃仁20g,红花20g,川芎20g,赤芍20g,当归15g,生地黄15g,鸡血藤20g,桂枝15g,桑枝15g,僵蚕15g,地龙15g,白附子10g,炙甘草5g,水煎浴足,每天一剂,每次300ml,兑入温水,刚淹过膝盖,睡前一次,每次浸泡半小时。内服合浴足15剂后,自诉刺痛明显减轻,手足麻木较前稍减,乏力口渴也减轻,守方15剂后,手足麻痛明显缓解,余症悉解,测空腹静脉血糖降至6.0mmol/l,随访至今为未再复发。
析:脾胃恶苦喜甘,恶秽喜香,恶湿喜燥,恶滞喜利,内治方:人参、扁豆、甘草,味甘能健脾益气,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陈皮,甘而微燥,健脾除湿,黄芪益气以助血运,白附子燥湿化痰通络,砂仁辛香而燥,醒脾平胃,延胡索、郁金活血化瘀,桔梗甘而微苦,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能通天气于地道,川牛膝载药下行,两药合用,一升一降,条畅气机。外治方: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白附子燥湿化痰通络,地龙、僵蚕、鸡血藤、桂枝、桑枝通利经络。诸药合用,共奏“健脾除湿、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示:人参中所含人参多糖、皂苷能保护胰腺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利于骨骼肌对葡萄糖摄取利用,从而降低血糖。麦冬、黄芪、苡仁、怀山药、白术、茯苓、知母、桔梗也有具有降糖作用[2]。本例病人急需解“肢麻”之患,急则治其标,故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增强逐瘀之功,气血畅行,肢麻顿减。患者见到疗效,依从性增强,以便临床治疗方案更好执行。内予参苓白术散为底方,稍加化痰活血通络之味,脾气健旺,杜痰瘀之源。一内一外,一标一本,两者相得益彰,故收效良好。
综上所述,本病通过使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收效颇良,尽管为个人经验,但临床类似案例众多,中药内外合治渐成大势所趋,故临床可借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超 综述,杨梅 审校.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概述[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 1814-1817.
[2]王丽杰,王春艳,张冬艳等.人参治疗糖尿病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07): 906-909.
论文作者:桂鹏1,杨梅1,殷丽平2(指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周围神经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气血论文; 本病论文; 患者论文; 白术论文; 恶性循环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