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对我国产业的控制方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资论文,方式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引进外资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这就是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一改过去对我国市场观望和试探的态度,而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开始了大规模、实质性的对华投资。
跨国公司的进入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引进外资的质量,但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跨国公司利用其竞争优势对我国产业进行控制、排挤的问题。在不少产业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在某些产业中表现得十分严重,就全国而言,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应予以高度重视。
目前,外资对我国产业的控制主要是从两个层面,即中观层面(产业和地区层面)和微观层面(企业层面)上来进行的。在中观层面上的控制表现为,外商着眼于整个产业或整个地区,通过其一系列的购并、合资操作,对我国某个产业或某个地区内的所有企业或大部分企业进行控制,从而形成其在该产业或该地区的垄断。这种垄断也有可能影响到其它相关产业。在微观层面上的控制是指外商通过以某一行业中原来占垄断地位或扮演行业领先者角色的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或与之进行合资、嫁接,并对该企业进行控制,进而达到控制整个产业的目的。在这两个层面上,外商进行控制的主要方式如下:
一、中观层面上的控制方式
1.产业或地区内部一体化控制方式 外商对同一产业内的企业进行兼并、收购及系列投资,实行产业内部一体化控制,其结果会造成外商对我国某些产业的垄断;而采取地区内部一体化的投资战略,则会控制该地区的经济命脉。外商通过产业或地区内部一体化控制方式,能够对我国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这种控制方式隐蔽性很强,往往容易给中方造成“系列引进外资”的错觉,从而达到其控制目的。我国某些地区搞某个国家或地区招商的“国别开发区”或“某国工业园区”,实质上在无形中便利了外商在该地区的一体化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外商左右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较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桑塔纳轿车合资项目所带来的德国企业对我国轿车零、配件生产厂商的系列投资。上海大众公司为了实现轿车国产化目标,加快国产化进程,于1987年7月由上海市政府牵头成立了“上海市支援上海大众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上海市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协调办公室”,落实了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配套规划和厂点。同时,德国大众公司也积极介绍其国外的合作伙伴(德国大众的零部件配套厂商)来华投资。到1994年8月底,为上海大众配套而来华投资或转让技术的外国公司一共达到169家,其中包括著名的奥托立夫(Autoliv)、汉高(Henkel)、纳铁福(GKN)、博世(Bosch)、巴斯夫(BASF)等跨国公司,从而实现了对我国轿车工业的系列投资。
2.产业关联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主要是外商对我国一些关联程度高的关联产业实施控制,即利用我国某些产业关联程度较高的特点,对其上、下游产业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以达到控制某一产业就能同时控制和影响其它相关产业的目的。例如,泰国正大集团在与我国进行养殖业合资后,利用养殖业对饲料生产业的依赖关系,又与我国进行饲料生产项目合资,从而构成了其“饲料—养殖”生产的循环控制。与此同时,正大集团还投资于畜产品加工业,从而最终形成它对各相关企业的“饲料—养殖—加工”产业的循环控制。
3.战略联盟控制方式 由于大型跨国公司的实力雄厚、各具优势,因此其各自的市场占有率都很高。如果它们在我国市场相互间展开全面竞争,必然会导致成本的提高。因此,许多跨国公司之间采取合并或联合协议的方式以避免过度竞争。他们主要采用对我国产业市场进行细分或形成各自的市场区域的方式,或者通过在我国市场上共同开发技术、分享利益的战略,构成几家大型跨国公司通过战略联盟同时控制某一产业的格局,以达到寡头垄断控制某产业或市场的目的。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战略联盟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采用这种控制方式的突出例子有:摩托罗拉、AT&T、上海贝尔通信设备公司对我国电讯产品的垄断等。
4.产业技术源控制方式 目前,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投资我国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就我方来讲,可以获得大量的科研开发资金。但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产业技术的发源地和制高点。外商通过合资或合作,不仅能获得我方的技术,其更重要的目的是想通过影响和控制我方的产业技术开发,进而控制我国的产业发展。
二、微观层面上的控制方式
1.多数股权控制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出现在对外方股权比例未加限制或者允许外方占有多数股权(外方股权比例大于50%)的合资项目中。在这些项目中,外商可以通过独资或对我国企业进行收购、兼并以及合资面取得在企业中的多数股权优势,实行控股,从而控制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决定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这种方式也是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进行控制的基本方法。例如,摩托罗拉公司1992年在天津投资1.2亿美元独资建立的中国摩托罗拉公司;肯德基家乡鸡公司1986年12月与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畜产公司合资建立的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连锁企业——北京肯德基家乡鸡有限公司(全部股本大约合3700万人民币,肯德基占60%的股份);美国吉列公司1992年与上海刀片厂合资成立的上海吉列有限公司(美方投资2065万美元,占总投资2950万美元的70%);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1993年与沈阳空调器厂合资成立的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计划年产空调器40万台,其中日方投资1671.8万美元,占总投资3039.6万美元的55%),等等。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权或主导权均被外商掌握。
2.技术工艺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目前在许多合资企业中普遍存在,且不受具体产业的限制。这种方式主要是外商利用中方技术开发能力差、工艺技术水平低、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等弱点,通过技术转让造成合资企业在技术上对外方的依赖。同时,外商利用技术优势来控制合资企业,进而达到控制行业生产技术的目的。这种方式也是跨国公司在追求股权优势之外所采取的非股权安排的一种主要方式。象福日电视机有限公司在合资初期全套引进日方设备和工艺,但中方由于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因而在技术上完全依赖日方,造成零部件进口渠道单一、价格被日方控制的局面,完全丧失了生产、经营的主动权。又如,80年代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向我国九家冰箱生产厂转让生产线,用于生产阿里斯顿品牌冰箱,形成所谓的“阿里斯顿现象”,曾一度在较大的程度上控制了我国的冰箱生产技术。
3.无形资产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利用其拥有的著名商标、品牌或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对合资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活动实行控制,使合资企业产品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控制该产业的产品市场。这种方式是跨国公司采用非股权安排的又一种方式。近年来,外商广泛采用这种方式对合资企业进行控制,其具体做法是在合资企业中用外方品牌取代中方品牌(甚至是一些国家级名牌),并通过对中方原有销售渠道的扩展,使中方的销售渠道为其所用。据统计,我国现有的20多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竟有90%以上的企业使用外方商标。实际上,许多外国商标原来在我国的知外度并不高,它们在我国的知名度往往是通过中方的销售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后才获得的。这样,合资企业花费了大量钱财进行广告宣传,最终却是使洋品牌在我国扬名。例如,1988年广州肥皂厂与P&G合资成立中国宝洁公司后,该厂原有的著名商标“洁花”便停止使用,而改用“飘柔”、“海飞丝”、“潘婷”等外方商标,“洁花”成了明日黄花;上海家化1991年与外商合资成立上海利华公司后,原有名牌“美加净”、“露美”被外方买断,产品改用“力士”等外方商标。近年来外商在我国大量注册登记专利,并在海外抢先注册我国的驰名商标,利用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产业市场上排挤中方企业,并企图把我国企业排除在国际市场之外。
4.管理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主要是指在外资企业中的外方利用其管理资源上的优势对企业进行控制,进而控制该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管理资源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供应与销售渠道。外方利用其拥有的供应和销售渠道对企业的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进行控制,并可利用转移价格等手段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②统一的财务管理。外方母公司可以利用其统一财务管理的优势,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进行财务调度,从而对各合资子公司进行控制。③独特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外方可以利用其独有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对合资企业的管理方法进行控制。例如,肯德基和麦当劳利用其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服务规范对全球所有的连锁店进行统一管理。在我国市场,这种方式对我国的快餐业形成了威胁。
5.资金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是外方利用中方资金不足、在国际资金市场上融资渠道不畅的弱点,运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及灵活的融资手段,对合资企业进行控制。这种控制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外方利用其资金规模上的优势,采取低价抛售产品,抢占市场,挤垮中国企业,形成其很高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并最终达到对该产业的垄断。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曾就声称在中国投资要注重市场占有率,在中国的投资可准备3~6年不盈利。这表明这些大型跨国公司非常重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以最终获取长期的高额垄断利润。②利用大型合资项目中方配套资金不足的弱点,乘机投入大量的资金,迫使中方放弃多数股权,以便其获得多数股权,从而控制这些合资项目的经营权。③对于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的股份合资企业,外方往往还会提出增资扩股以稀释中方股权比例,形成外方的股权优势,对企业实行控制。例如,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的合资外方瑞士迅达控股公司,去年向中国迅达公司增注资本900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2亿元),并将合资期限延长50年。通过增资,瑞士迅达控股公司的股份由原来的15%提高到60.33%,占据了多数股权并控制了公司经营权。此次增资使中迅公司的总资本由增资前的1.97亿元上升到8.2亿元,从而成为目前中国电梯制造业规模最大的企业。瑞士迅达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获得中迅公司的控股权,实际上也意味着外资对我国电梯制造业的控制和影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6.人才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主要是指外商通过对我国各类人才的争夺、吸引,在竞争中形成人才优势,从而控制该产业。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由于高科技人才对该行业中各企业的竞争地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说,在这些产业中,对高级人才实行控制也就是对该产业实行控制。近年来,国外大电脑商在北京中关村与我国企业争夺计算机高级技术人才,形成其人才优势,就是这种控制方式的明显例证。外商的人才控制方式不仅包括对科技人才的争夺控制,还包括对经营管理人才的争夺控制。外商主要利用高薪、住房、优越的工作条件、良好的职业培训和颇具挑战性的个人发展机会来吸引人才。
总之,外商通过上述各种控制方式对我国产业进行控制或垄断,会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乃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必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