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建(重庆市巴南区花溪小学 重庆 巴南 401320)
摘要:基于我校致力于构建“乐学、善思、慧雅、灵动”的“乐雅”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我们开展了低段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分模式的探究,立足于小学一二三年级“认识图形”课堂教学实践,初步将“认识图形”课型的教学模式确定为四大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复习引新—— 导学;二是观察操作、主动探究—— 助学;三是分层练习、适度挑战—— 测学;四是回顾知识、拓展延伸—— 评学。
关键词:认识图形;空间观念;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90-02
根据《数学标准(2011版)》的要求,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一二三年级数学教材中“认识图形”的教学是空间与图形领城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空间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在原有的日常生活中认识有关图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抽象等探索常见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通过“认识图形”的学习,培养他们空间观念。低年级学生对于“认识图形”这一块学习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上学年着重研究“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对一二三年级“认识图形”部分内容通过上教研课,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采用一课三上和同课异构,二年《角的初步认识》、三年级《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采取集体备课、磨课初步摸索出了“认识图形”课堂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们摸索出的“认识图形”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新——导学
情境的创设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件出示课间活动主题图,动感的画面、欢快的音乐,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冲击,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对生活中所感知的“角”的回忆。通过观察,发现画面中藏着新认识的平面图形——角,学生在欣喜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二、观察操作、主动探究—— 助学;
引导学生观察是教学“认识图形”的重要途径,而加强指导操作则是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都需要他们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掌握角的边是直直的,角的组成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观察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又如《认识立体图形》观察长方体: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观察长方体的每个面你能发现什么?观察正方体:(用我们观察长方体的方法来观察正方体,数一数、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你有什么发现?观察球:拿出球,把球放在桌面上观察,发现有的孩子用手把球扶着,为什么?在观察中初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更愿意自己去动手实践,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学中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创造探索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操作,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实物、学具、教具,让学生动手摸、滚、搭、做、收、放、剪、拼、折、量、画、移的过程中,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去发现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特征,把由观察获得的初步的感性认识推向深入,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会学习的乐趣。如一年级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让学生摸一摸,滚一滚,摆一摆、搭一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索、体验、创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各种立体图形形状的体验,形成了初步的表现,建立了空间观念。让孩子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滚一滚,摸一摸,从动手操作中发现哪些是能滚动的,哪些的面是平平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加深立体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四边形的认识》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的学习过程,探究出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让学生体验量、比、折方法到抽象出四边形特征、特性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建构平行四边形图形的模型。
三、分层练习、适度挑战——测学
课堂练习或检测内容要体现基础性,适量性,层次性。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兼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从容易到困难安排,同时教师设计课堂的练习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又不至于因练习太易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尝试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降低重复练习,提高层次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到不同的数学,也保证了教学无空隙,提高实效性。如:《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层次:辨认角,出示
这些图形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并说出理由。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第二层次:数角。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三层次:拓展延伸。课堂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设计的练习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拓展思维十分必要。如:《角的初步认识》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评学。
回顾总结是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再分享,是对重难点知识的再强化,是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再培养,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角的初步认识》,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如下:想一想,剪一剪,数一数: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这样的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总之,要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并能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意义,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通过对一二三年级“认识图形”课堂教学的模式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得到发展,数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 张建珍.浅谈认识图形特征的教学[J].俪人.教师,2014
[3] 赵新慧.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
论文作者:陈福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图形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发现论文; 长方体论文; 特征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