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研究论文_徐丽莉

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研究论文_徐丽莉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的40例行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的手术麻醉与治疗方法。本组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腹膜后肿瘤后择期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患者接受手术麻醉前、后疼痛指数差异。结果:4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均取得成功,预后出院。患者实施手术麻醉前疼痛评分为(6.5±1.3)分,患者实施手术麻醉后疼痛评分为(3.0±0.5)分,手术麻醉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麻醉前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期间采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方案干预有利于患者临床疼痛指数降低,手术成功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手术;手术的麻醉治疗;腹膜;

【中图分类号】R5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4-127-01

Retroperitoneal tumors surgery anesthesia therapy research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sia and treatment of postperitoneal tumor surgery. Methods:the surgical anesthesia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peritoneal tumor surgery were selected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 The patients in this group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postperitoneal tumor and then underwent surgical excision treatment,and th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as give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The difference in pain index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he patient underwent anesthesia. Results:40 cases of postperitoneal tumors were treated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surgical excision was successful and the prognosis was discharged. Patients before surgery anesthesia for pain score(6.5-1.3)points,patients after surgery anesthesia for pain score(3.0-0.5)points,after anesthesia pain sco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anesthesia pain score,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patients with retroperitoneal tumors surgery treatment intervention is helpful to the plan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general anesthesia during clinical pain index decreased,surgical success rate is high,has clinical value.

Keywords:postperitoneal tumor surgery;Surgical anesthesia;The peritoneum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肿瘤发生率逐渐上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目前对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切除治术,为了让患者更好的接受手术,减轻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本次主要研究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效果,临床上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义为腹膜后潜在腔隙内肿瘤。腹膜后肿瘤由诸多因素所致而形成,如腹膜后间隙的脂肪、淋巴组织、筋膜肌肉、胚胎残留组织及疏松结缔组织和血光神经。对于腹膜后肿瘤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复合麻醉,效果好,用药量少,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且手术后清醒时间快,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腹膜后中立手术麻醉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3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热、患者无法进食导致的消瘦或恶液质等情况,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具体麻醉方法

手术方法: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规范的根治切除,对于不可以进行手术切除的部分患者采取化疗和放疗。麻醉方法:所有患者给予复合麻醉,即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监测。注射平衡液,剂量为500毫升,入手术室后,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在颈内静脉置入双腔导管(以备术中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挠动脉置管,以备术中随查血氧和度(SpO2),电解质、血球压积等,并置入尿管监测尿量。病人采取右侧40°半卧位,血压124/76mmHg,血氧饱和度(SpO2)98%、心率108次/分,以2。5%硫喷妥钠—氟芬合剂—琥珀胆硷,诱导快速插管。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来治疗腹膜后肿瘤,除淋巴瘤以外的所有腹膜后肿瘤都进行手术切除。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淋巴瘤可以进行化疗和放疗,对于儿童神经细胞瘤进行放疗。评估腹膜后肿瘤患者行麻醉手术前和行麻醉手术后的疼痛指数,评分标准50分。

2.结果

4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均取得成功,预后出院。患者实施手术麻醉前疼痛评分为(6.5±1.3)分,患者实施手术麻醉后疼痛评分为(3.0±0.5)分,手术麻醉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麻醉前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临床上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义为腹膜后潜在腔隙内肿瘤。腹膜后肿瘤由诸多因素所致而形成,如腹膜后间隙的脂肪、淋巴组织、筋膜肌肉、胚胎残留组织及疏松结缔组织和血光神经,对于腹膜后肿瘤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复合麻醉,效果好,用药量少,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且手术后清醒时间快,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防病意识日益增强,近年来腹膜后巨大肿瘤病例已较少见。所谓的腹膜后肿瘤指的是一种在腹膜后起源的肿瘤,一般潜伏在腔隙内。腹膜后肿瘤是我国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低的一种疾病,均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0.01%~0.30%,其中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最为常见,这一疾病主要指的是源于患者腹膜后间隙内的脂肪、筋膜、纤维、结缔组织以及血管、肌肉、淋巴、神经以及胚胎残留组织、器官等的肿瘤,在对这一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的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这一疾病与患者付某后的重要血管、组织和气管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完成的切除相对较为困难,而且切除之后容易复发。腹膜后肿瘤的来源一般是胚胎残留组织、淋巴组织、血管神经、筋膜肌肉、疏松结缔组织和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等在麻醉处理方面主要有以下体会。由于腹膜后间隙组织疏松及腹腔的高度适应能力,腹膜后肿瘤发病隐蔽,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肿物可以长得很大,且与腹腔脏器或一些重要大血管关系密切,手术容易损伤,所以手术范围和难易程度无法进行。

在对腹膜后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合理麻醉方法的运用对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和质量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对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临床疼痛指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诚龙;出血后用等渗、高渗盐水、Hetastarch液和全血复苏对脑和心血管作用的比较[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6年03期

[2]宋少柏,王平,梁法启,蒋彦永;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手术处理经验(附20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2017年01期

[3]张普华;血吸虫病异位损害误诊腹膜后肿瘤手术1例[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年02期

论文作者:徐丽莉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  ;  ;  ;  ;  ;  ;  ;  

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研究论文_徐丽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