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萨伊在19世纪提出了著名的“供给创造需求”的理论,本文通过对萨伊提出萨伊定律的理解与分析,提出对当今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萨伊定律 供给 市场 宏观调控
一、萨伊定律的提出与内容
19世纪上半期,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的理论。萨伊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在他看来,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出售和消费任何人出售商品都是为了购买对自己现在或未来有用的其他商品,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换结束时,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市场上货物充斥过剩的现象,由于它的供给超过了需求,供给所以超过需求,是因为生产过多或是别的产品生产过少。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会自行进行调整,最终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总结出来它包含三个要点:
(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2)由于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
(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二、对萨伊定律的理解
谈到萨伊定律,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凯恩斯在他的通论中对萨伊这一思想的精辟总结,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但是由于凯恩斯对萨伊定律的解读也不尽正确,因此,有必要对萨伊定律进行重新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萨伊定律,并在这个基础上挖掘萨伊定律的真实含义。其中以马尔萨斯、西斯蒙第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萨伊定律无法解释当前的经济危机,他们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需求侧;而以李嘉图、萨伊和约翰•穆勒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则认为萨伊定律能够很好地解释当前的经济危机,他们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供给侧。在此基础之上,对萨伊宏观经济思想以“萨伊定律”进行命名的经济学家弗雷德•曼维•泰勒对萨伊定律的解读则更进一步,他认为萨伊定律的基本含义是“如果商品是直接依据个人的需求所生产,并且产品能够立即构成商品的需求和供给,那么供给和需求必定相等”。
虽然萨伊定律与供给学派都强调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但萨伊定律是从结构视角来强调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而供给学派则是从总量视角来强调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一般均衡理论是不能解释萨伊定律的,因为这两种理论运用价格机制调节市场的外部环境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认为:为了解决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市场必须通过不断生产来创造自己的需求,并且市场中的个体所生产的效用必须是他人所需要的,或者个体的生产是建立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供给和需求在结构上必须匹配,当供给和需求在结构上匹配时,供给和需求就在总量上保持一致。此外,萨伊既重视供给又重视非生产性需求,只是萨伊认为供给对于经济增长是更加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对于萨伊定律的思考
首先关于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一点,在当今社会是不合适的,任何新上市的产品都需要大量的宣传,需求产生的前提是了解产品,如果连产品是否存在都不知道就不会产生需求,当然这是建立在信息不流通不充分不透明的基础上,再者有一些产品并不是人们必需的,即使生产出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需求量。
其次关于“由于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这一观点,我认为市场不总是有效的,市场优势的失灵需要政府出面才能把控好经济局面,当经济产生大幅度波动,市场严重失调,通货严重膨胀的时候,很可能出现普遍性的产能过剩问题。例如中国粗钢产量在过去十年迅速攀升,导致产能过剩日趋严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政府将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在这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光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是没有用的,关键时刻还是需要政府干预。
最后关于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这一观点,我认为货币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其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并不仅仅只是流通的媒介,流通手段只是其中的一种职能。
四、启示
综上所述,面对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域改革下的中国经济,萨伊定律对当前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启示是:宏观调控有必要由目前的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结合
当前,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合乎逻辑地形成一对概念。需求管理强调的是从需求角度实施扩张或收缩的宏观调控,已为一般人们所熟知。而供给管理则不然。在目前的经济中,国家更为强调的是需求管理。在我国,出现了较明显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和通胀压力,还是其迅速演变为流动性不足和通缩压力,都存在某些领域明显的有效供给不足、投入滞后,即结构性供需失衡。所以,考虑到中国当前的特定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宏观调控应注重供给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经济发展失衡的长期存在,使货币政策面临多难选择,货币政策总量目标的选择越来越困难,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宏观调控有必要由目前的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结合。从长期看,供给管理强调的是结构性政策,从发展看,强调的是区域结构,从增长看,注重的是有效、长期的增长,即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增长。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技术创新支持有效增长,这三大问题是我国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与之相关的政策体系是供给管理政策的核心。同时在收入分配上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在不产生严重通胀条件下充分就业,这是供给管理政策的关键。从短期看,供给管理政策引入也是有效的。调节需求对物价影响大,调节供给对物价影响小,使物价波动尽可能降低,这也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杨启鹏,供给学派思想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青年与社会杂志 2019年第7期
2、徐高 认识中国经济的两个视角和三条线索 金融博览杂志 2019年第5期
3、王韧平 萨伊定律与供给侧改革的比较分析,现代商业杂志 2016年第35期
【作者简介】杨珉沣(1985—)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在读
论文作者:杨珉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萨伊论文; 需求论文; 定律论文; 自己的论文; 市场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的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