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议的设计与实现--关于BDS主题班会议策划、指导与记录的思考_主题班会论文

主题班会议的设计与实现--关于BDS主题班会议策划、指导与记录的思考_主题班会论文

如何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规划、指导、录制BDS主题班会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会论文,主题论文,BD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初,北京市教委启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名师同步课程资源暨北京数字学校建设工程(简称BDS),主题班会作为重要内容被规划其中。笔者主要负责小学主题班会的规划、指导和监录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与北京市各个区县的100多名优秀班主任沟通交流,发现了很多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本文特就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以求教于同仁。

一、主题班会的定位——课?会?!

无论是听试讲,还是和老师一起交流设计思路,“班会课”已经成为班主任和部分指导教师的惯用语,“主题班会是一堂课”的理念已经根植在班主任的头脑中,并且按照“学科课程”的思路,如要制定三维教育目标,来设计、实施主题班会。

不仅如此,全国上下都是“班会课”的说法。从文献搜索的时间脉络上推断,这样的称呼产生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班会课”的说法使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进入了学科课程的轨道,许多班主任开始用学科课程的三维设计目标准备主题班会。这种说法和做法无形中混淆了主题班会和学科课程的区别,这是对主题班会最大的认识误区。

那么,主题班会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班会课的“课”?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在班级建设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的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学生的全面参与和体验——尤其是班会之前的准备环节,最终达成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班集体的不断进步。班主任和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主人,班级有哪些好的事情需要宣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需要大家集体讨论,通过“会”的形式呈现。因此,主题班会是个“会”,是班级大会!只是这个“会”很多时候需要在课堂中,用一堂课的时间去呈现,并且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安排在了课表上。

从课程的角度说,主题班会作为一种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组织形式,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课程,但绝对不是狭义的学科课程概念。

主题班会是班级全体师生召开的有主题的会议,必要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准备会的过程很重要,它可以在课堂中实施,也可以在课外实施,重点要突出学生的自我教育。

二、主题班会的选题——大?小?!

主题班会的选题,一般是围绕着大的主题,如热爱祖国、尊重教育、志愿服务、理解宽容、团结合作等,大致从以下六个方面选择题目:一是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特点,在特定的时期召开主题班会,如入学初、毕业前、期中考试之后等;二是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行为表现选择题目;三是针对班级中的偶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召开班会;四是根据节日、时令、时事选题;五是学生自主选题;六是道德教育所需。主题班会题目的选择应本着“近小亲实”的原则,能让学生围绕生活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很多主题班会的题目设计得非常好,比如毕业前的班会选题《扬帆远航,我们从这里起锚》;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的选题《做个快乐的值日生》《由路边摊引发的思考》《解码“生命=1”》《家有宠物,爱要有度》;针对班级偶发事件进行的选题《对灰色童谣说“不”》;根据节日、时令、时事进行的选题《中秋月圆日,幸福在我家》《粽儿飘香迎端午》《飞天圆梦》《厚德在积累中》;根据道德教育的需要进行的选题《书香家庭,伴我成长》《愿世界永远和平》等。

但也有些主题班会的题目设计得太大,比如《奉献爱心,收获快乐》(二年级)、《上网进行时》(三年级)、《吃亏不计较,快乐自然来》(五年级)、《寸草知春晖,爱心伴成长》(五年级)、《平安伴我行》(五年级)、《小观察,大发现》(五年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分析如下。

(一)对主题内涵理解不到位,心中无学生,导致题目大,无法讲小

以《奉献爱心,收获快乐》为例。班会的主题是奉献爱心;设计思路是通过讲述在不同的情景中互相帮助的故事,由小及大,让学生懂得,互相帮助即为奉献爱心的表现,奉献了爱心就会很快乐,从而使快乐也层层升级。

这样的设计,首先对爱心的理解不到位。爱心不仅仅是帮助他人的行为,还包括其他,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等。更重要的是,爱心还是一种善良的情感,不仅对人,也对物。其次,班会设计之前没有调查了解学生对爱心的理解程度,班会重点突出快乐,很难有教育效果。

讨论后,分析班主任和学生的情况,把班会的题目定为《爱心是什么》,重点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来理解爱心,让师生都受到教育。

(二)对学生情况分析非常准确,但是想在一次班会中解决所有问题——贪多

以《吃亏不计较,快乐自然来》为例。班会的主题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不能吃亏,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也是“绝对不能吃亏”。因此,很多孩子只要吃点小亏,父母就会言行过激。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的设计思路是:

1.认识“吃亏”后斤斤计较带来的危害

2.结合测试,深化对“吃亏”的体会

3.结合实际,感悟对“吃亏”的理解

4.学会宽容,将方法与爱心无限传递

可以看出,前三个部分都是围绕对“吃亏”的理解来展开,第四部分作为行为指导,放在了次要位置。对于“快乐自然来”没有任何的体现,即使想在这次班会中体现,因为时间的限制,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经过讨论,将题目改为《吃亏是福》。紧紧围绕这句老话,设计班会思路,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重点讨论:福在哪里?

1.谈什么是“吃亏”,归纳“吃亏”的不同类型

2.通过调查问卷,展示学生对于“吃亏”的思想现状

3.通过故事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吃亏”

(1)多付出,少计较,会使自己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升,赢得别人的尊重

(2)凡事不吃亏,多计较,常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再以《寸草知春晖,爱心伴成长》为例。班会的主题是理解宽容。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十分准确: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开始感觉父母有些唠叨,却又不知如何面对,有时对父母的管教产生反感情绪,甚至因之影响亲子关系。因此,班会设计围绕父母的唠叨和学生的反应展开。

以班会内容为基点分析,显然这个题目太大。如果内容仅仅聚焦在父母的唠叨,则不足以说明现有题目的全部含义;如果用现有的题目,内容仅仅说父母的唠叨又是不够的。经过讨论,将题目改为《唠唠叨叨的爱》。

(三)班会要展示,因此要全面——图大。

很多班主任对于主题班会的召开有不同的设计思路,如果是展示型、评比型的,有人听,有人看,就会把班会设计得很圆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环节在一次班会中全部讲到。

以《平安伴我行》为例。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班主任设计了三个环节:校园安全、社会安全、家庭安全。每个环节都由学生来表演,很热闹。可是对于任何一种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没有讲透。经过讨论,把题目定为《平安校园,快乐相伴》,让学生关注“课间安全”,消除安全隐患,号召大家一起珍爱生命。

再以《小观察,大发现》为例。班会的主题是创新教育。班主任的设计中,针对学生不会观察的现象,主要围绕怎样观察展开,很少提及“发现”。用《小观察,大发现》的题目显得工整、漂亮,但是和设计内容不相符。经过讨论,把题目改成《学会观察》。虽然平实,但是突出班会主题。

此外,班会具体题目的选定不仅要小,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斟酌词语,才会更恰当。比如:《科学饮水,让身体更健康》与《学会喝水身体棒》,《尊重他人,快乐交往》与《恰当的交往距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与《心中有他人》,后者都比前者更贴切。

三、主题班会的目标——高?远?低?近?!

主题班会教育目标的定位应紧紧围绕班会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固定的时空中召开的主题班会,更需要把目标锁定。确定班会教育目标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也就是说,对学生来说是可以实现的教育目标。

对于班会教育目标的设定,有些老师还存在以下三种偏差:

(一)按照学科课程的三维目标,把主题班会当成“课”去定位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的写法形成三段论:“1.让学生知道(了解,懂得)……2.养成……的情感。3.使学生做到……”但事实上,一次班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即使是一节学科课,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写法混淆了主题班会和学科课程的重要区别。这一点在第一部分已有提及。主题班会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参与中的情感体验,它属于广义的课程范畴。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组织、设计、实施主题班会。

(二)教育目标定位过于高远,过于全面,过于空洞,学生够不到

比如二年级的班会《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一开始,老师把班会目标设定为:

1.通过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知道儿童节的设立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希望儿童健康成长并拥有受教育权利而设立的

2.通过师生一起回顾儿童节难忘的瞬间,充分感受国际儿童节带给孩子们的幸福与快乐

3.在与小伙伴分享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懂得珍惜,传递爱心,让更多的孩子也享受到儿童节的幸福与快乐,过有意义的儿童节

其中,目标1的设定高于二年级孩子的认识水平;目标3的设定想要让学生知道,通过懂得珍惜、传递爱心等活动过儿童节,比以往的购物、玩耍等方式更具有意义,这样的目标导向过于绝对。经过讨论,把教育目标修订为:

1.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2.了解国际上有特色的儿童节习俗,感受国际儿童节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3.愿意过一个快乐且有意义的儿童节

(三)教育目标过于强调解决问题,站位不够高

站位高和教育目标定位高的“高”不是一个含义。前者是站在一定的高度,用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一个问题或者现象;后者的高是指远离学生的生活和认识水平。

以《扬帆远航,我们从这里起锚》为例。这节班会的主题是毕业教育。面临毕业,六年级的学生有很多想法,更多的是担心不能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因此,班主任在最初的设计中,重点展示初中和小学的不同,让初中生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再用一小部分时间分享学生即将离校的情绪情感。这样的设计,首先远离毕业教育的主题内涵;其次,在六年级的学生对初中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点体验的情况下,介绍和分享初中的学习方法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毕业教育应该站在什么样的高度?经过讨论,本次班会的目标定位在:

1.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六年的成长,激发学生对母校、老师和朋友的感激与留恋之情

2.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合理安排假期,为初中生活做好一些准备

3.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长期目标,有理想

一次主题班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教育目标要近、要具体。这样就需要在班会的总结中留白,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比如班会《吃亏是福》的总结中,老师这样说道:“今天的班会还不能完全说清楚吃亏的所有不同情况,相信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你们会得出属于自己的越来越智慧的思考、判断和选择。”

四、主题班会的选材——文题不符?文题相符!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道德教育需要有事实的佐证才能让学生信服。因此,主题班会的选材非常重要,它考验着班主任的知识厚度和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有的班主任恰恰缺乏这些,导致选材文不对题。

以《选票在手中,责任在心中》为例。班会的主题是权利、义务、责任教育,教育目标设定为:明白选举既是自己的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在“投票选举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环节中,老师选取的例子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想要说明诸葛亮推荐马谡,却导致街亭失守,为了对他人和自己负责,他斩了马谡,并自贬三等。在“参与投票选举要本着对集体负责的态度”环节中,选取了将相和与寇准推荐王旦担任宰相的事例。这三个事例都发生在封建社会中,而权利和民主却是现代民主社会制度下的话语,因此,这样的例子十分的不恰当。

还有的班会选材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符,如《厚德在积累中》选取了“慎独”的例子,显然,二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慎独”。

五、主题班会的准备和实施——独角戏?多元参与?!

准确地说,从选题开始到班会召开之前都属于准备阶段。主题班会既然是全班的大会,应该从选题开始就有学生的参与,有时还需要家长的参与,比如《书香家庭,伴我成长》这样的班会。

那么,该如何理解参与?有的班主任独自设计各个环节,哪个环节需要学生参与,就把学生找来,安排表演,或者发言,或者做些其他的准备工作,在班会上展示。这样的理解是肤浅的、低层次的,一般只有在小学低年级才这样实施。

参与是指学生和家长,尤其是学生,有思想地参与,和老师共同设计、策划、准备主题班会的各个环节,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班主任需逐步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了学生和家长思想上的参与,能让班会的目标和选材更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重要的是,在学生参与准备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体验,然后选择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达到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多元参与的本质所在。班主任一人唱独角戏,独自策划,指挥学生操作、表演,背离了主题班会以让学生自我教育为目的的初衷。

班会既然是个会,就要有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师生共同担当,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也可以由学生独自承担,尤其是到了中学。主持人要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发言,调动在场学生的情绪,引导大家发表见解。

主题班会的实施有很多方式,可以在校外进行,比如参观、访问,事先要给学生布置问题,回来后讨论。大多数的主题班会在校内、课堂内进行,方式有主题讲座、竞赛、辩论、表演等多种,也可以是综合式的,具体要看主题和内容。以情感体验为主要教育目标的主题班会适合选择一些表演活动,以解决某一认识问题为主要教育目标的主题班会适合采用辩论、讨论等方式。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需要全体学生参与,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效果。有的主题班会学生确实参与了,但更多的是肢体的参与,学生活动和表演一个接一个,却缺少情绪情感的投入,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是不可取的。

此外,主题班会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动态进行追踪和反思,了解班会达到的效果,反思设计和实施中的成败,以便设计好下一次的班会。

综上,组织、策划、实施主题班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关键是如何认识主题班会,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面临的紧迫且长期的课题。

标签:;  

主题班会议的设计与实现--关于BDS主题班会议策划、指导与记录的思考_主题班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