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观察论文_周利平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观察论文_周利平

周利平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神经行为测定情况。结果:观察组惊厥、低血糖、呕吐、颅内高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行为评分为(39.78±3.56)分,对照组的神经行为评分为(34.54±1.76)分,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新生儿NBNA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干预;并发症;神经行为测定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围产期宫内窒息造成新生儿脑部因为缺血缺氧而形成的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1]。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早期治疗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行为情况。在现代护理模式下,常规护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护理需求,作为一种先进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对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4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8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9.6±0.4)周,出生体重2.3~4.5kg,平均体重(3.5±0.5)kg;参照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及分度标准进行分度[2]: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2例;对照组男17例,女7例,胎龄39~41周,平均胎龄(39.4±0.5)周,出生体重2.4~4.6kg,平均体重(3.8±0.6)kg;轻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给氧、合理喂养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①听觉训练,积极与患儿对话,呼唤患儿的名字,从而刺激患儿的听觉;不定时给患儿播放音乐,或准备一些带声音的玩具;②视觉训练,在新生儿病房悬挂彩色球,使患儿追随彩色球转动,同时多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使患儿头眼协调;③触觉训练,护理人员用温暖的手部对患儿进行全身抚触等;④基础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纠正患儿的缺氧情况,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调整氧流量;监测患儿的血糖情况,输液速度视血糖浓度决定,采用微量注射泵保持匀速滴注,避免患儿出现出血低血糖;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惊厥先兆情况,一旦出现惊厥先兆,需立即告知一声,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缓解患儿病情;若患儿出现烦躁情况,需及时给予患儿安抚。

1.3 观察指标

采取鲍秀兰编制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3]对患儿干预前、干预后的神经行为进行评定,总分为40分,正常:36~40分;可疑:34~35分;异常:小于34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组收集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神经行为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采取( )表示;经x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单位以百分比表示,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惊厥、低血糖、呕吐、颅内高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惊厥 颅内高压 低血糖 呕吐

对照组2413(54.17)7(29.17)16(66.67)16(66.67)

观察组245(20.83) 4(16.67)7(29.17) 8(33.33)

X223.71324.4222228.173822.2311

P0.00000.03540.00000.0000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后的神经行为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两组患儿干预前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 .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2429.56±2.4534.54±1.76

观察组2429.67±2.6539.78±3.56

t1.16994.0914

P0.56620.0000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围产期各种因素引起脑部缺血缺氧而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疾病,其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4]。一旦新生儿发生窒息,将可能引起重要脏器损伤,同时也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诸多后遗症。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由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属于一种危险的疾病,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护理仍有不足,通过对新生儿进行精心护理,即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5]。为此,在护理干预中,通过对患儿进行听觉、视觉及触觉训练,并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在患儿吸氧时,维持吸氧导管的通畅,保证供氧充足;但患者有颅内高压及其他并发症出现时,及时给予脱水机,降低颅内压,避免引起脑损伤。大量研究表明新生儿早期良性的刺激,可促进脑结构和脑功能代偿,不仅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6]。因此,对患儿进行视觉训练、触觉及听觉训练,通过刺激机体表面及中枢神经的感受器,调整大脑皮层及各个器官的功能,有助于新生儿发育。经本组分析研究,本文采用鲍秀兰编制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神经行为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行为评分为(39.78±3.56)分,对照组的神经行为评分为(34.54±1.76)分,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惊厥、低血糖、呕吐、颅内高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护理干预的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神经行为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闫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干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07-6107.

[2]李彦丽.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0):43-44.

[3]尹小梅,田晓川,陈丽芝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36-37.

[4]张云卿.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83-284.

[5]莫静金,高沛云,范凤仪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6):214-215.

[6]向恒,解福平,毕仲江等.5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4):78-80.

论文作者:周利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观察论文_周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