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疗效比较论文_韩艳敏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第一医院 韩艳敏 652399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016年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132例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3组:剂量组A、剂量组B、剂量组C,应用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应的药物剂量分别为20、40、80mg/d,并继续使用30d。对患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C反应蛋白(CP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情况予以监测。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病人CRP、CK-MB、LDL指标均显著改善,且剂量组C病人CRP、CK-MB、LDL指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应用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对于病人血脂水平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比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适用于临床上的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由于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以及各种政策的施行,我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人数明显增加。但同时由于青中年人群不规律生活方式以及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如今急性心肌梗死在青中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急性心肌梗死这一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更多病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在诱导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中,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影响着疾病发生发展且对于疾病的预后也有着重要作用[1]。据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不仅在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炎性反应)中发挥作用,并且能够加速心血管系统疾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2]。为针对这一因素,临床上多采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其水平,减轻疾病所造成的对于心血管的负荷,从而减少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的发生,降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PR)、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 ,CK-MB)水平,防止血管内斑块继续破裂,从而改善疾病的远期结局[3]。本次实验研究特选取来我院就诊后确诊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132例病人,根据不同试验观察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同剂量在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差异以及取得效果最好的使用剂量以便推广,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参与研究与治疗的是我院经临床专业医生确诊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132例病人,都是在2015年-2016年这段期间入住我院的。纳入标准: (1)在我院经过临床医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治疗的患者。(2)在阅读我院知情书的情况下自愿参加研究并签写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本身有其他疾病(如合并糖尿病等)严重影响本次研究需要测量的指标的患者。(2)存在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的患者。(3)于入院前曾有过他汀类药物服用史的患者。将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经过自由组合后随机分为3组:剂量组A46例、剂量组B43例、剂量组C43例,三组患者例数、性别、年龄等并不完全相同,但经对比后发现疾病相关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结果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3组患者均先给以相同常规临床治疗方式,包括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充足氧气吸入、卧床休息等措施。除此之外,对于分成的三组剂量组A、剂量组B、剂量组C患者,分别给与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药物治疗,剂量组A、B、C分别给以小剂量20mg/d、中等剂量40mg/d、高剂量80mg/d进行治疗。试验中分别检测在用药前、在持续给药30d后对于患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加以记录。

1.3疗效判定指标

判断患者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用药前后的差异从而判断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最佳使用剂量。

1.4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两组资料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病人CRP、CK-MB、LDL指标均显著改善,且剂量组C病人CRP、CK-MB、LDL指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不同药物剂量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

3讨论

本次试验研究他汀类药物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采用不同剂量后临床疗效观察,通过对比疾病相关因素用药前后水平变化情况从而得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适用剂量以及剂量不同对于疾病预后的影响。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因此治疗AMI的关键在于减少血管内斑块脂质沉积。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危重患者LDL目标为<2.6 mmol/L [4]。在本次试验中发现,LDL水平的降低情况与阿托伐他汀的使用剂量呈正比,早期他汀类药物的大剂量使用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血液中LDL水平。除此之外,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有较好的特异性,是检验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病人CRP、CK-MB、LDL指标均显著改善,且剂量组C病人CRP、CK-MB、LDL指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大剂量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患者血管方面免疫性病理改变,同时也可以预防严重甚至是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存质量。因此,临床上应大力推广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09):1078-1080.

[2]郝东云,刘晓明,赵静.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01):129-131.

[3]冯建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4.

[4]栗明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hs-CRP和血脂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34):7483-7484.

[5]李涛.他汀类药物不同剂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3):27.

论文作者:韩艳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

标签:;  ;  ;  ;  ;  ;  ;  ;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疗效比较论文_韩艳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