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现状;应用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论生产还是居民生活,都离不开电能作为基础的资源支撑,电力的基础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向前进步,逐步想发达国家接近。
1电子式电能表的与普通的电能表的区别及优势
电能表是电力计量工作中常用的设备,普通的电能表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表采集的电压及电流转换成脉冲信号,累积一定量后再转换成数字信息。主要用作计量工具,但是它的抗干扰能力一般,容易受到谐波影响。如图1所示,电子式电能表与普通的电能表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抗干扰能力强,其次,运用计数器记录消耗电量数据,因此,计量数据更为精确。电子式电能表近年来应用更加广泛,相比普通的电能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体积减小、抗过载能力强、频率覆盖范围大,成本因技术成熟逐渐降低。为了实现分时计费电价,电子式复费率电能表因能实现分时计费电价,市场反应良好。电子电能表可以实现分时计费模式,因为它能将电量和时间结合起来,效率更高。
2现阶段我国电力计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计量装置不合格
我国的电力计量设备技术不够成熟,因此计量装置会产生一些误差,会影响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因此,必须重视计量装置的质量,严格把关。
2.2电力企业的管理问题
计量工作中,新科技的推广及运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计量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规范化。(1)计量管理中出现问题。电力计量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中的基础信息,一般是计算电量、线损等相关经济指标。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基础资料的分类和管理未处理完善,导致部分资料和数据丢失,电力计量的信息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由此计算出来的电量和线损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2)规章制度的不规范遵守。在电力系统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电力计量装置必然会出现老化、磨损等问题,如果不定期维修,就会导致电力计量装置的运行错误。由于我国资源配置不合理,能够提供的更换零件和装置有限,即便工作人员发现了电力计量装置存在质量问题,也因为缺乏更换零件而置之不理。
2.3装置安装问题
我国经济较改革开放以前取得了稳步提升,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虽然电力计量自动化一直在推进实施,却面临诸多问题,如技术不成熟、流动资金缺乏等,因此电力计量设备配置短缺。同时,计量设备缺少人员管理和维修,损坏严重,也会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也会造成电力企业经济损失惨重。我国有很多地区偏远,人烟稀少。因此,计量设备配置不均衡,造成抄表率明显偏低,漏抄、估抄等不合理现象广泛存在。(1)电阻较大。电阻较大容易引起计量误差,而且这种状况经常存在。主要发生于三相四线三元件电度表中,因自身特性的存在,电阻会出现计量误差。部分计量点容易受到多因素影响,中心线易断开,因此中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电阻容易偏大。技术人员必须明晰原因,才能尽快提出后续改进措施。(2)周围环境影响。电力系统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例如周围温度突然发生较大改变,容易产生计量误差,不仅如此,制动磁通、电流磁通、电压磁通等重要因素也会引起相位温度误差,影响电力计量的精确性。(3)互感器压力发生变化。在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监测中,必须进行计量电压监测,能清晰地呈现电力计量装置使用状况。电压监测由相电压其变量、三相不平衡电压等组成。技术人员漠视互感器内电压的突然变化,或者忽视理论压力与实际压力之间压力差的存在。有下列情况发生时,表明电力设备出现异常情况:相电流/额定电流比值超出正常范围,抑或电压明显低于额定电压,并且较长时间不达标;三相不平衡电压高于额定值,难以恢复既定标准;相电压变量超出规定范围;断路器不显示分闸信息与检修信息。
2.4技术人员问题
设备使用的过程中,有功电能计量误差出现概率较小,三相三线二元件电度表容易产生零序电压,因此会产生较大电量,所以三相电流和为零的目标不易实现。而且,工作人员经常不按规章制度执行,而是根据经验自行处理,缺乏监管,易引起电阻过大,造成极大的计量误差。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足,责任意识不强,在电力计量装置管理中并未承担监督和管理责任,是目前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有关人员在管理过程,没有认真监督管理,引起信息出现较大纰漏,对相关计算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制约相应的改造任务;而且,一些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职业操守不合格,没有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
3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健全电力计量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电力计量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落实对人民的责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如定期检查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系统、计量设备管理系统检查员、能源管理系统、能源供应等。应建立相应的奖惩监督体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电力计量,确保电工测量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增强对电力计量人员专业培训
员工的专业水平测量能力相对较低,直接影响到综合管理的完善。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加强对员工和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能力和能力的短期和非正规能力的培训,并传播最新的产品信息。及时向相关人员提供技术信息。为了提高电力计量设备的性能,必须对国外一些先进的新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研究和改进。鼓励研发人员加强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达到提高电力计量技术和设备的性能,做好电力计量技术和设备的工作。对相关产品的工作人员及时改进电力计量技术的全面管理。
3.3加强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计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当前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水平,必须完善计量器具的档案,并通过登记、更新和维护登记册,对设备的计量设备进行监督管理。记录和记录敏感元件在记录时间和设备维护过程中设备故障的运行状态。设备、相应的维护工作必须及时进行,以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电力公司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能源计量设备的综合管理系统,并合理地维护和维护相关设备。
3.4鼓励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新技术
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迅猛,因此,电力计量技术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学会与时俱进,做到自主创新,熟练运用各种新兴科技。首先,研发人员要深入研究国外电力计量新技术,熟悉设备性能,并熟练操作。加大资金投入,适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将创新技术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将提升电力计量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作为奋斗目标。
结语
电力计量的规范化管理是电力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也是我国电力事业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的重要推动手段。所以电力事业需要重视电力计量标准化的管理,以完善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为基础,来不断的强化电力计量标准化的发展,从整体上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龙,谭显东,翁玉艳,等.“十三五”以来电力消增长原因分析及中长期展望[Z].20191-8.
[2]黄涛.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9):139-141.
论文作者:陈诚、刘红梅、王伟、罗晓军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电力论文; 设备论文; 电压论文; 技术论文; 装置论文; 误差论文; 电能表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