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通河县 150900
摘要:目的 分析常规针刺与深刺太阳穴(EX-HN5)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方案与深刺太阳穴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与83.33%,比较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而言,给予深刺太阳穴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针刺次数,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关键词:太阳穴;针刺;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
太阳穴属于一类经外奇穴,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目疾、偏头痛、头痛、眩晕等疾病[1],临床研究显示[2-3],对太阳穴的针刺常规深度应在0.3-0.5寸之间。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针刺方案进行临床干预,详情见下文。
1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资料与方法
1.1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病例资料
择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均符合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判定标准;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了该类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临床症状、预防措施、并发症等,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男性患者18例,占据百分比为60.00%,女性患者12例,占据百分比为40.00%;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2岁,中位数年龄为(54.26±5.82)岁;发病时间最长的28.52年,最短的1.25个月,中位数病程为(2.8±0.36)年;实验组:男性患者17例,占据百分比为56.67%,女性患者13例,占据百分比为43.33%;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30岁,中位数年龄为(54.52±4.96)岁;发病时间最长的29.12年,最短的1.53个月,中位数病程为(2.9±0.31)年。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可进行统计学处理。
1.2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针刺方案。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帮助其采取仰卧位或者坐位,选用毫针型号为40mm以下,对患者的太阳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斜刺或者直刺方案,刺入深度控制在10-15mm之间。
实验组:选用毫针型号为24-26号的毫针,长度为75mm,依据患者实际病变情况在双侧或者患侧的太阳穴进行针刺,选择穴位包括颊车、阳白、大迎等穴位,并依据患者体质、胖瘦等选择进针深度,进针深度在45-60mm之间,同时耐心询问患者实际感受,以防将患者的颞骨刺破或者刺入患者口腔部位。
两组患者每日留针时间控制在0.5h左右,1次/d或者每隔1天治疗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天,之后再停止治疗2-3天再次进行针刺治疗,对于年龄较高或者发病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依据患者实际病变辅以内关、百会。三阴交等穴位。
1.3 判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项,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治愈表示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与消失,无需给予药物治疗;显效表示患者头皮发紧、头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减少了上述症状的发作次数,无需进行药物治疗;有效表示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必要时需服用药物治疗;无效表示上述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加剧[4]。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严格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与83.33%,比较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下表1。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于临床上最为普遍的一类头痛类型[5],发生头痛的因素与血管息息相关,临床上可分为继发性血管性头痛与原发性血管性头痛,主要是由于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类头痛症状。该类病变早期将伴有严重头痛症状,其中出血量与出血部位与头痛的性质、头痛部位等联系紧密,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等,当患者血液进入脑室或者蛛网膜后将使得症状逐渐加重,以弥漫性剧烈头痛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并伴有抽搐、发热等严重临床表现。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干预的意义重大,可帮助患者及时缓解病情,缓解患者沉重的精神压力,尽快投身至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
中医理论认为,发生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理基础与人体的肝脾肾等器官的联系十分密切,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太阳穴属于一类经外奇穴,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目疾、偏头痛、头痛、眩晕等疾病。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深刺太阳穴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达到疏风、理气、疏肝解郁、止痛等效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深刺太阳穴进行临床治疗后,显示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常规组的83.33%,比较组间数据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的13.34%。
综上情况可知,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而言,给予深刺太阳穴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针刺次数,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敖虹.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70-1170.
[2] 董兴辉,陈伊,赵立刚等.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J].中医药信息,2013,30(6):117-118.
[3] 高亚会.针刺联合药物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0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7):79-80.
[4] 张伟,常虹,张玉芝等.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5):33-34.
[5] 杨圆圆.针刺结合耳压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C].//第十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集.2014:188-191.
作者简介:姜颖波(1972-),女,汉族,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针灸工作。
论文作者:姜颖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患者论文; 头痛论文; 针刺论文; 血管论文; 太阳穴论文; 实验组论文; 常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