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头等大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城市发展中,供水厂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供水厂来说,给排水系统又是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全面对东供水厂给排水相关领域研究。本文从探讨供水厂存在的重要意义出发,全面阐述了其存在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而后又深入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供水厂水处理工艺和现阶段我国供水厂给排水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研究经验,笔者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供水厂、工艺、给排水、现状、问题、解决策略
一、前言
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水资源自二十一世际以来,其根本和实质并不是水量的问题,而是水质存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用性和水量,而且影响着人们饮用水的安全。人们担心的不是他们不能喝到水,而是所喝到的水安全性是否达标,对身体健康是否有影响。因此,供水企业肩负着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质的责任,做好给排水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从根本上保证人类生存生产的正常进行,为人类提供安全可靠的水源,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供水厂水处理工艺发展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表水厂仍以常规处理为主要处理工艺,即: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然而,当水源受到环境污染影响时,也有城市采用预处理或深度处理。臭氧和生物活性炭已在自来水厂得到应用。硫酸铝或聚氯化铝仍然是常用的混凝剂。氯基本上是用来消毒的,但是目前CO?尚没有被用作消毒剂。近几十年来通过实践和总结,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对处理结构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和改进。20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重点研究了过滤技术;20世纪70年代,从沉降性能的提高入手,对多层、浅层、斜板、斜管沉淀池进行了探讨;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沉降作用应以絮凝作用为基础,并对絮凝作用进行了探讨。在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中,重点放在改善水质上,而忽视了后期污水的处理。
我国目前将近七成的水厂采用的仍是第一代的水处理工艺,即沉淀消毒法,这一工艺对水源地的水质要求较高。然而,由于部分地区水质先天不足,对水厂水处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等膜法水处理技术,从目前技术来看,膜技术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由于出水水质优良,设备占地面积小,膜的使用寿命约为10年,在污水处理与回用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例如,超滤膜的孔径为几十纳米。原则上可以拦截水中的所有微生物,大大提高了水的安全性。膜水处理工艺是通过反渗透技术、超滤技术等物理过滤技术,实现对自来水生化污染的多级屏障。其中,反渗透膜装置可去除水源中大部分无机盐、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物质,使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举例:某自来水厂投入近1亿元建设了一期5万t供水项目,其中第三代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工艺的设备投入就花掉了资金的一半,这一投入是普通5万t水厂项目投入的2倍还要多。为了保证供水安全,所有设备的自动控制可以有效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的错误;同时,为防止有设备出现异常或人为破坏情况产生还安装了视频安保系统,出现问题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
三、现代供水污水处理分析
目前,大多数自来水厂直接将废水排入附近水体,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污染水体,还会造成河流淤积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产废水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可以提高低浊度源的混凝效果,对一定比例的生产废水进行再利用,而且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和经济效益。然而,我国水处理技术体系还处于雏形阶段,迫切需要加强水处理工程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目前新时期供水厂生产废水的回用主要有两种方式:浓缩上清与生产废水回用和生产调整后直接回用。
水厂对水处理一般分为调节、浓缩、预处理、脱水和泥饼处置等五部分。水厂的滤池反冲洗、废水沉淀池和澄清池排泥水的产生都是间歇的。一般常规处理进入滤池的浊度相对稳定,因此根据排泥水的水量和水质的特点,为了提高废水回用的卫生安全性,一般采用回用前预处理的方法,首先在排水池中进行重力沉淀,上清液流至原水井,沉淀下来的再送到污泥池,与沉淀污泥一起处理。目前,发达国家提高水厂水质安全的主要措施是降低浊度。但较低的浊度、除铁除锰不能保证隐毛类等原生动物的去除。为了安全的去除,水可以煮沸,否则它可以被膜或臭氧消毒。随着技术的进步,膜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因为它几乎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化学试剂,还因为它的价格比较容易接受。
四、现阶段我国供水厂给排水中的问题所在
现阶段我国供水厂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诸多问题,甚至有一些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笔者总结了一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目前的自来水厂大多没有自动控制的基本条件,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甚至没有仪器仪表的位置和条件。
(2)采用常规净化工艺处理的自来水不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源水质超标严重,污水处理不科学,回收率低。
(3)生产设备落后,缺乏高级人员,配水网络陈旧,缺乏系统的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维护和优化,供水能耗居高不下,运行机制不灵活。
(4)相当多的水厂技术落后或不完善,供水设备不完善,管网泄漏严重,运行成本高。
(5)混凝剂投药的品种、投药剂量、投药方式、投药位置、投药自动投药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五、新时期供水厂给排水完善性策略分析
笔者通过对发达国家水厂现状的研究,结合国内水厂的实际,认为现代水厂应满足一些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水厂净化工艺必须保证出水水质在一定条件下,必须符合有关水质的法律法规。同时应该根据本地的水源条件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处理工艺是连续的而不是间歇的,不要单纯的常规处理后就不闻不问。
(2)在生产工艺运行管理上,水厂构筑物的选型和设计参数尽量采用微机自动技术,必须能够承受水量的冲击,能确保出水水质安全合格,如自动添加混凝剂、自动排泥、自动清洗过滤器等。
(3)为节约土地资源,采用密集型的总体布置、平面型的操作管理,实现集中监控,使整个水厂构筑物紧密组合,这样水厂以草坪为主,减少繁多的建筑小品,应以明快、整洁为主调,不追求华丽,让人感觉水厂自身的安全卫士。
(4)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尽可能的回收污水,遵循循环利用的理念。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型建设工程和建设项目也不断增多。从目前来看,供水厂责任众大,是关系到民生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对于供水厂来说,给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思想出发,从实际出发,全面推动供水厂给排水领域全面稳定的发展。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供水厂给排水相关问题,全面推动给排水系统稳定快速发展是我们今后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群.博物馆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减排途径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98.
[2]张大志.叠压供水设备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27):121-123.
[3]赵建林.节能技术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8(13):83-85.
[4]高新玉.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185.
[5]张曼曼.W阀门公司国内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6]徐祖荣.供水厂的给排水问题之我见[J].建材与装饰,2017(16):3-4.
论文作者:何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水厂论文; 给排水论文; 水质论文; 工艺论文; 水处理论文; 废水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