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在黄湖农场的日子论文

胡耀邦在黄湖农场的日子

祝克己

黄湖农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潢川县东北部,潢川、淮滨、固始三县交界的春河与白露河汇流处,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当时,省人民委员会投资46万元,信阳专区调拨4台拖拉机,始建国营黄湖机耕农场。1969年3月,共青团中央在此创办“五七”干校, 胡耀邦等一大批团中央领导到农场生活战斗。1973年4月,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同志陆续回京。

推荐理由:本书首次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诸领域,全景展示浦东开发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时代画卷。全书内容生动鲜活、大气磅礴,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和可读性,是直面当下、讴歌时代、宣传改革开放的一部重大现实题材力作。

我是1969年4月和共青团中央的大队人马一块儿到黄湖农场去的,1973年4月离开黄湖,前后在黄湖生活了整整4个年头。其间,胡耀邦同志和我们在一个连队,他和我们一块儿劳动、学习,和我们一起参加运动。虽已事隔多年,但对这一段终生难忘的干校生活作一篇回顾,却颇有意义。

耀邦于1969年4月下放到共青团中央黄湖农场“五七”干校,1972年2月初回北京探亲,后没有再回干校。耀邦在黄湖将近3年的时间里,一直和我们在一个连里生活、学习、劳动和参加运动。我们一连先分为5个班,后分为3个班。耀邦和我爱人编在一班,我在二班,一、二班是一个党小组,耀邦是党小组组长。根据情况的变化,一、二班常常有分有合,特别是在“双抢”战斗中、在“晒场”劳动和学习讨论时,两个班总是合在一起。

(4)激光淬火扫描方式 激光淬火的扫描方式有圆形或矩形光斑的窄带扫描和线形光斑的宽带扫描。窄带扫描的硬化带宽度与光斑直径相近,一般在5mm以内。对于要求大面积硬化时,必须逐条地进行扫描,扫描带之间需要重叠,重叠部分将留下回火软化带。回火软化带的宽度与光斑特性有关,一般均匀矩形光斑产生的回火软化带较小。为了减少软化带的不良影响,需采用宽带扫描技术。宽带扫描将聚焦的圆光斑变成线光斑,扫描宽度大为提高。

忘我劳动

耀邦下放到黄湖农场时已是54岁,且身患痔疮、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但他仍然和我们一样起早摸黑,不分天气地投入紧张的“双抢”战斗。有一天,我们在一块面积颇大的田里插秧,经过一场奋战,大家都已上来休息了,可他一人仍在茫茫的水田中俯身弯腰插秧不止。大家一次次高声喊他休息,他都充耳不闻,一直坚持插到地头,才走出水田,笑呵呵地抽烟休息。这充分显示出他倔强的性格。

教育部新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慕课、微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这一规定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意味着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黄湖农场每年都有两季“双抢”:夏季“双抢”和秋季“双抢”。夏季“双抢”是插秧、割麦,秋季“双抢”是割稻、种麦。“双抢”特点一是出工早,早晨5点多便下地干活;二是收工晚,往往要干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每天的劳动时间较长。特别是夏季“双抢”,天气多变,忽晴忽雨,那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耀邦学习很刻苦。因为当时开灯熄灯都是由校部统一掌握的,为了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他每天都要学习到熄灯为止。王震同志就曾夸奖过耀邦,说他一贯学习好。

我在摘录《毛泽东选集》内部4卷时,发现耀邦同志也在作这方面的摘录。我说:“毛主席这些讲话,你不是都听过了,还抄它干吗?”他回答说:“我是都听过了,并且都作了记录,可惜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抄家抄没了。”

刻苦学习

刚到黄湖农场的那段时间,耀邦和一些知青住在校部一个集体宿舍里,那时我也住在校部,劳动收工回来,常到耀邦那里去坐坐或下棋。有一次跟他下棋时,我正在思考着下一步棋怎么走,忽听得他大喊一声:“将!”我吃惊地一看,哎哟,输了!我不服输,还想再下,可他推开棋子,坐到他床边的小马扎上看书去了。他看着看着,便自言自语起来:“上帝也允许年轻人犯错误,这是列宁说的嘛!”我听了,过去一看,原来他正在看《列宁选集》。当时我想,他说这话一定是有所指的。为了不影响他学习,我也就没多问。我听他说过,《列宁选集》他已看了4遍。

粮食晒干扬净入库时,还得装进麻袋,将麻袋一个个背进去,一层一层往高处码起来。一袋粮食少则150斤,多则180斤,这可不轻呀!可耀邦也跟我们一样,参加了“抢晒抢收”和又脏又累的晒场劳动。他在我们连里年纪最大,又身患多种慢性疾病,而且个头也不高,大家都劝他别参加背麻袋的活了,可他一定要参加。他不但和大家一起往仓库里背粮食,而且还要往高处背。有一次往高处背时,因脚下都是装满粮食的麻袋,高低不平,他忽然脚下一滑摔倒了,我们看了都吓一跳,但他爬起来笑呵呵地说“没事没事”。

黄湖农场的胡耀邦旧居

一年有两季“双抢”战斗,便有两季的晒场劳动。晒场,就是把收割回来的粮食晒干扬净,装入麻袋,送入仓库。夏季晴雨无常,雨常常说下就下,因此晒场也有个“双抢”问题,晴天抢着晒,下雨抢着收。晒场劳动也有两个特点:一是活脏,二是活累。在场院里扬场还好,一到仓库里扬场,那就是另外一个天地了。各连送来的麦子或稻子,如果不及时晒干,就极易发热变质。为防止粮食变质,必须在仓库里把粮食扬散开来,以便降温。随着扬场机的隆隆声,仓库里到处尘土飞扬,虽有电灯,但仍是一片昏暗。那时为了响应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号召,干这么脏的活,谁也不戴口罩,被灰尘呛得咳嗽声此起彼伏。一次活干下来,每个人身上、脸上、鼻孔里,全是灰尘和污泥,几乎成了泥人。

耀邦对安排在我们连里的印刷学校毕业生也是非常关心的。有个学生叫李洪,当他要调离干校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连为他召开了欢送会。耀邦在欢送会上叮嘱他说:“对毛主席,对毛泽东思想,对毛主席革命路线,不论在任何情况、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坚信不疑,对落实毛主席的指示,要敢于冲锋陷阵。”这条意见在今天看虽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在当时耀邦是从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出发的。

关心同志,关心集体

现在再回到耀邦这次发言上来。他在表扬了许多同志之后,谦虚地说:“好多同志在学习方面,在政治进步方面,都超过了我,我是心中有数的。”最后他还进行了自我批评:“我这个人是‘三老四不严’。‘三老’是人老、入党老、资格老,‘四不严’是学习目的要求不够严、模范作用不够严、勤勤恳恳帮助同志不够严,特别是克服自己思想上的毛病,改造世界观要求不严。怎么办?好好努力吧,向同志们学习。特别是向跑在我前面的同志学习。我年纪不小了,已是残阳了,可能也就能再搞七八年工作,时间很少了,应尽可能加倍努力。”从这里可以看出,耀邦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且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会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监理方十分被动,这也不利于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此外,因为施工方承接的公用工程主要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施工方代表政府施工,所以与监理部门相比,施工方明显存在更多的优势,双方之间的关系难以协调。

耀邦在干校期间一如既往地爱好学习。三年间,他在我们小组或连里召开的学习讨论会、批判会上,作了约有20次发言,其中有些发言实际上都是辅导报告。这些发言和辅导报告,便是耀邦同志在干校期间刻苦学习的成果和历史的见证。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5.00%,观察组治疗脑血栓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耀邦对我们一连的全体同志也是非常关心的。1971年9月28日下午4时30分,耀邦在一、二班“四好连队”初评小会上作了长篇发言,讲了他对走“五七”道路、办“五七”干校的看法。最后对我们一、二班包括农场的4位农工师傅,对我们一连的指导员、连长和班长也一一进行了表扬。他说指导员杜平同志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连长解方武同志这几年政治上进步快,在工作生产上起了很强的模范带头作用;一班班长小李(李汉平)干劲非常足,二班班长小伍(伍绍祖)精力充沛,任劳任怨。

如果记一个二元函数π(x,y)满足当x和y都是数值时,π(x,y)=x+y,当x是数值,而y=(y1,y2)T时,π(x1,(y1,y2)T)=x+min(y1,y2)。

耀邦称我们二班班长伍绍祖为小伍,是因为他当时只有20多岁。虽然年纪小,他却是个多面手,第一,他会宰猪。我们食堂宰猪,都是请他去捅刀子,别人不敢。第二,他会理发。我的头发长了,都是请他理的。第三,他会看病。他是我们一连的赤脚医生。我小女儿的脚被钉子扎了,他便叫我赶快把她送到医务室去打破伤风疫苗。伍绍祖原为全国学联主席,后经耀邦推荐,于1972年4月调回北京,担任王震同志的秘书,这是后话。

我的儿子当时已经11岁了,正在干校的“五七”小学上学,患有眼疾,久治不愈。去了潢川,也去了信阳,就是治不好。耀邦知道了,便对我爱人说:“应当让他到北京去看病嘛。”后来经连里批准,我爱人便带着孩子到北京同仁医院诊治,不久眼疾便治好了。

耀邦也非常关心集体。1971年关于林彪叛党叛国问题的中央文件,我们曾于10月28日和11月9日前后听过两次传达,关于文件的学习,连党支部也曾布置过两次。张家真于11月10日上午在我们一、二班传达支部第二次学习任务时,耀邦曾在会上作了些补充。他说,大家情绪是健康的,是好的,是很镇静的。这么一个很有名望的人——副统帅、接班人,变成了反革命,这是不奇怪的。支部认为,利用这个反面教材,好好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学习与当前发生的这件事情联系起来,这是最好的办法。耀邦还给大家传授了学习方法和看待问题的方法,并对解决问题进行了布置,他说,大问题多议一下,小问题三言两语,有多少提多少。我们干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生产。出了大事,这是学习的好机会。下午提问题,明天就讨论。同样,这也是耀邦在帮助连党支部做工作。耀邦通过这些补充,对支部的这次学习布置,进行了全面、细致、充分、透彻的阐述,更有利于支部贯彻落实。此外,耀邦还经常帮助班组起草发言稿和大字报稿,帮助连党支部制订学习计划和批判计划。

开会发言,注重质量

在黄湖农场的近三年时间里,耀邦在连里和班组所召开的各种会上作了20多次发言,每次发言他都进行了周密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决不打无准备之仗,决不发无准备之言,发言质量比较高。如,1971年9月24日(星期五)上午一、二班开批判会,批判当时在同志中存在的一种“差不多”的思想,这是当时耀邦同志的发言《先讲一讲“差不多”的问题》。

“差不多”还是“差得多”,这是我们同志中间经常存在的一个问题。这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和认识自己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问题。我还没想好“差不多”思想的危害性,可先列举四条。第一,容易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第二,对新鲜的事物不敏感了;第三,会故步自封,停顿起来;第四,不会向先进分子学习了。对“差不多”思想,要群起而攻之。

“差不多”思想是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世界革命还差得多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还差得多嘛!毛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差不多”思想不符合历史的发展,新鲜事物是层出不穷的。“差不多”思想,从根本上是违反毛泽东思想的。毛主席说,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这是非常高度的概括。“差不多”的思想,是不科学、反历史、反发展的。要提高到认识论的高度来批判。

任何时候,对自己要一分为二、两点论。什么是一分为二、两点论?一是有进步,二是差得多。第一,要承认有进步,就不会悲观;第二,要看到差得多,对革命事业,对党和人民的要求,同先进分子比,同革命需要比,差得多。“差不多”的思想,在解放初期我们就存在这个问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标兵是相对而言,同完全彻底比,还差得多。什么叫彻底?在延安时期有位同志说得好:什么叫奋斗到底?呜呼哀哉,就是奋斗到底。

这篇发言,是根据我当时所作的记录整理的。耀邦这篇发言,虽然带有当时难以避免的时代痕迹,但从总的方面来看,不愧为政治评论中的精品,对我们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标签:;  ;  

胡耀邦在黄湖农场的日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