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的经济分析与经营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策略论文,经济分析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出版有了很大发展,出版社、出书品种和好书都大大增多。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图书的印数锐减,库存积压严重,给出版社的经营带来困难。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本文拟作些探讨。
一、图书出版的资金占用和市场分析
先进行资金占用分析。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图书出版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占用的资金多,资金回收难,市场风险大。
试将资金占用与回收之关系列作下式:
式1:(单件产品的成本+利润)×制造批量=单件商品的出厂价格×销售批量
式2:资金回收所需的时间=资金占用完成的时间+销售完成的时间
如果式1中的销售批量与制造批量相等,销售一经完成,就完成了资金回收,同时也完成了利润。
资金占用决定于制造批量。为了减少资金占用,应该缩小制造批量,或者把大的制造批量分解成若干小批量,这种做法通常称作制造批量的调节。
对一般商品而言,调节制造批量比较容易。那就是当订货批量过大,制造企业的资金难以周转时,可通过供需双方协商,实行分批交货和分批付款。而图书出版却无法调节制造批量,图书的制造批量就是印数,不管是征订的印数还是估计印数,一经确定,整个生产规模就要照此进行下去。制造批量的不可调节是图书出版资金占用多的主要原因。
式2中资金占用完成的时间包括以下一些含义:(1)资金占用完成的时间等于产品制造所需要的时间(即生产周期);(2)产品一经投产就发生了资金占用,也就需要回收;随着工序增加,资金占用也逐步增多;各工序相继完成,资金占用也随之完成;(3)资金占用未完成,标志着未形成商品而不能进入销售。
大部分一般商品的投产,一开始就利用现成的原材料,不必把制造原材料纳入本产品的生产过程,这对缩短生产周期有利。而图书是信息的载体,它的主要原材料一种是信息,另一种是载体即纸张。在上机印刷之前的各工序,是制造可以在纸张上驻留的信息;上机印刷才开始使用第二种原材料。就是说,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要用一段时间自己制造原材料(信息),这个特点是增加图书生产周期的因素。
在一般商品的生产中,各批量单元同时改变自己的形态;工序越增加,批量单元越接近商品自身的形态;最后一个工序完成,各批量单元同时与商品的形态一致。而图书在装订工序以前,各批量单元的形态是模糊的,它们只隐含在有关工序的加工对象之中;只有在装订过程中,才陆续产生一个个批量单元。这也是增加生产周期的因素。
由上述对比可以看出,与很多一般商品相比,图书具有增加生产周期的特殊因素,因而它的资金占用完成时间也就比较长了。
一般商品的生产是可以严格地以销定产的,因而它的销售周期比较短。图书却难以做到完全以销定产,因此,图书的销售完成时间比很多一般商品要长。
综上所述,既然在图书出版中,资金占用完成的时间和销售完成的时间都比较长;那么,这两者之和,即资金回收所需的时间也就相应变长,这就说明了在图书出版中资金回收的难度较大。
再进行市场分析。
一般商品一经开发成功,这个商品的市场寿命就比较长。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市场增加投入产出的频度,并取得较大的利润,有的企业甚至可以利用一种商品进行自我发展。尽管企业开发多种产品,甚至对若干种产品再进行系列化开发,但这个企业用以占领市场的产品总数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出版生产则完全不同。出版一种新书,等同于企业开发一种新产品,但大多数书即使价值很高,也很难具备名牌商品那种市场寿命,哪个出版社都不可能只靠几种好书维持局面,因此,出版社每年都要向市场推出许多种新书。
企业总是要求产品的市场寿命越长越好,如果发现市场寿命不够长,企业可以中止新产品的开发;开发成功的产品也可实行以销定产,甚至停止生产,以这些手段减少市场的风险性。出版社就很难运用上述减少风险的手段,图书出版以后,只能靠实际市场状况决定命运;由于图书属于精神产品,为了出好书,有时出版社还要甘冒经济风险。
综上所述,与一般商品的市场相比,图书市场存在较大的风险性。
二、严峻的形势需要相应的经营策略
(一)选题策略
选题是决定图书市场和出版社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由于图书是精神产品,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出书品种不能过少;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出书过多对出版社也并不有利。当前的选题策略应该是:适当减少出书品种;不再出市场已经饱和的图书;从社会效果出发,重视那些确有需要但印数较小的短版书的出版。
(二)定价策略
书价贵是当前的社会舆论之一。印数大的书应该把定价定得尽量低一些。为了有利于短版书的出版,应该实行某些灵活的定价策略。图书定价不能和一般商品的价格完全类比,两者在政策上应该有所区别,讲具体些应该是:
一般商品的价格=成本+利润
图书的定价=成本+利润+风险补偿
之所以在图书定价中考虑风险补偿,是基于前述的图书市场的分析,是由于图书市场存在较大的风险性。风险补偿怎么确定,应取得领导部门和社会的认可。
(三)资金运用策略
由于图书出版中资金占用多而回收难,亟需相应的资金运用策略,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为了说明问题,画出图书生产过程的资金占用图如上。
这个图表示编辑发稿以后,到出书之前的各生产环节的资金占用情况。资金占用与金额和占用的时间有关系。相对应的纵横线段长度相乘所得的面积,分别表示有关生产环节的资金占用率。由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付出制版费和排版费后,资金占用率都比较低。由于印刷费和纸张费金额最大,付了这两笔费用之后,在装订过程中,资金占用突然膨胀起来,再加上装订周期比较长,这个矛盾就更加尖锐。因此,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就必须:第一,缩小资金占用膨胀区的面积,尽量缩短装订周期。第二,避免不同的图书资金占用膨胀区的重叠,均衡安排生产,避免两种以上的图书同时进入装订。
(四)技术装备策略
出版印刷中的技术装备状况,影响资金运用和某些策略的执行,应该注意技术装备问题。
目前,大型印刷厂多不设置自己的装订车间,大量图书在农村小装订厂中装订,而那里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这是造成装订周期长和资金占用率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建议分地区建立一批大型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高的专业装订厂,有了这种装订厂,可以使相当一批出版社在提高资金利用率上受益。
为了使急需的短版书得以出版,应该创造两个条件,一是前述的有相应的定价政策,另一个是解决轻印刷的技术装备问题。常规的印刷设备不利于短版书的印刷,应该组织投资小利用率高的轻印刷生产。
(五)销售策略
当前,一方面是库存积压严重和每年有大量图书报损,另一方面读者又买不到急需的图书,把这个现象完全归咎于选题不当是不全面的。
当前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源与流的关系问题。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生产是源,销售是流。源与流处于动态平衡就不容易发生库存积压。(2)让读者有更多的机会见到图书。只有让消费者看见商品,他们才能选择和购买,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由于图书市场的源与流不平衡,很多图书成了不可见商品。为了扭转当前的局面,增加销售网点是无可争议的。
总的来说,图书出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应当对图书出版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并进而研究经营策略,以促进图书出版的进一步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