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零售业态结构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业态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零售业态现状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呈多样化、多业态共存的竞争格局。虽然,在我国大型百货商店仍占主体地位,但新兴业态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业态,使我国零售业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零售业态呈多元化格局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促使旧式百货店、杂货店等业态形式迅速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大型百货店。1992年开始,超级市场、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店等业态迅速成长起来,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一些大中型城市中迅速扩张、占领市场,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录商店、虚拟商厦、网上商店等业态也相继出现,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百货店呈衰退态势
从80年代开始,百货店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到90年代中期达到其鼎盛阶段。随着新兴业态的进入,加剧了零售业各业态之间的竞争。而大多数的百货店,没能及时调整其经营方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渐显示出其竞争劣势,1995年开始,百货店逐渐陷入销售不畅、亏损增加、频频关门倒闭的窘境。
(三)外国大型综合超市逐渐进入我国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外商投资(合资、合作)的零售企业国务院批准20多家,地方政府自行审批250多家,代表性的企业有沃尔玛、 家乐福、麦德龙和7-ELEVEN。
美国沃尔玛在深圳、东莞、昆明和大连等地已经拥有8家门店, 而且今年在中国大陆还将增开8家门店。法国家乐福在我国14 个城市开设26家门店,并计划今年再增开8 家门店。麦德龙目前的阵地主要在上海。最近,他们已经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可在国内各城市开设连锁店,使其零售网络逐渐向内地扩展延伸,抢占国内零售业的市场。
二、我国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
(一)业态发展不合理
由于政府和企业对零售业态研究不足,大型商场超速建设和过分集中问题已在很多城市普遍存在,在很多地方商业设施出现过分集中和过分稀少的矛盾,商业业态的发展多偏重于扩建、改建大型百货商场,其他业态发展滞后。据调查显示,目前北京的大商场比巴黎还多5 倍。由于大型的百货商场盲目发展,同行业竞争过度激烈,导致全国性的大型百货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自从1995年以来,大型百货店不仅出现亏损,而且出现倒闭现象。1997年,全国257 家大型商业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50%,到1998年,全国200多家大型商场有2/3出现利润负增长。然而,由于很多城市以拥有大型百货店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经济发展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仍有近百家大商场相继建成开业。此外,连锁经营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是规范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连而不锁的现象相当普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二)条块分割,宏观管理薄弱
近年来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增强,对流通领域重复建设、大型商场盲目发展现象,原内贸部在1994年就提出严格的审批意见,以后又多次提出政策性建议,但并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首先,条块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地方政府对零售商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制约,大型商场热难以降温,造成大量楼盘空置,到1996年底,商业物业楼盘空置率深圳达到54%、上海49%、北京37%、广州39%。其次,对国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外资准入项目多头审批,降低了中央准入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造成利用外资秩序混乱;二是缺乏严格的引资标准,降低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实际效果;三是法规不健全,给外商投资企业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以可乘之机。
(三)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后,零售商业企业应变措施滞后
一般外商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前,首先是对中国市场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以获取目标市场。一旦获准进入,便凭借其先进的营销手段和经营技巧,向中国的同行发起进攻。而我国的民族零售企业大多习惯在封闭条件下经营,对国际上有关信息知之甚少,对国外竞争对手的情况和国际上流行的商业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调查研究,因而对国外有备而来的挑战往往是仓促应战,不能及时有效的制定应变措施。有些企业不考虑自身实力,不充分利用原有优势,盲目在硬件设施与购物环境的豪华程度上与外商比高低,在资金雄厚的外商企业攻击之下败下阵来。还有个别企业根本不做任何竞争努力,把企业的发展全部寄托在与外商合资上,希望借助外商力量打破国内的竞争对手,结果企业很快就被外商所控制。
三、我国零售业态的调整
零售业态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零售业态的变化发展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和发展趋势,不同业态的产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遵循零售业态的发展规律,适时推进调整零售业态,从单一业态向多样化、细分化、差异化业态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零售业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向发展,有水平型向混合型方向发展,出现以高科技手段整合流通业态,形成反映不同消费层次的大、中、小网点分布,经营风格各异、业态形式互补的趋势。全球经济发展的流通业走势揭示了流通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从流通业的发展趋势看,国内零售业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一)加快流通零售业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发展
现代商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只要与具体业态相结合,即能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优势。因此,要认真研究流通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在全面实施新型业态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既要在区域地区上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总量控制,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带来的同业态模式的恶性竞争;又要用业态的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和差异化。
(二)做好传统百货业的转型工作
传统百货业经过了发展的繁荣阶段,现在已经开始步入衰退。由于我国百货业在发展之时就存在总量过多、重复建设严重的问题,所以,面对新型业态的冲击,百货业会更多的走向倒闭。为了减少资源浪费,传统百货业应更多的改变其经营方式,为自己的发展寻找最佳的出路。从百货业的转型来看,首先可以从经营方式入手,将传统的百货业的经营功能做些调整,将娱乐休闲引入商场的经营之中,适应当前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其次,传统百货业可以转型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等新的业态形式,适应业态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新型业态
一是继续完善超级市场,使其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便利店,在充分发挥便利店作为一个社会化、网络化服务系统的功能以及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巨大作用,积极探索便利店在城市和农村不同特点的经营形式和内容,创造出中国式的便利店的发展之路;三是有组织的发展大型综合超市,要积极地推进综合性百货商店的业态创新和转型,使中国商业的主力加入到连锁经营之中,对提高中国连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意义重大。同时,加快综合性百货店向专业性百货店的发展,有条件的百货店可向购物中心发展;四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有选择的发展仓储式商场,避免盲目发展和过度竞争;五是积极发展既能满足各种需求又能发挥商业经营特点、特色和方法的专业店和专卖店,全面提高消费的生活质量;六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电子商务。
(四)慎重发展大型购物中心(SHOPPNG MALL)
SHOPPING MALL是指由专业店、娱乐设施、文化设施、停车场、 银行、邮局等组成的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其营业面积在10-15万平方米之间,由单体店构成。其业主负责融资和物业开发,由业主雇用专业的商业发展商进行物业规划和统一管理,各个单体在统一管理的条件下独立运营,这种经营方式真正实现了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的三者分离。从某种角度来看,此种业态形式具有其先进性,而且在美国1994年此种业态的销售额占零售业销售额的50%。在这些事实面前,国内许多零售商开始考虑发展我国的大型购物中心,现在在北京、深圳等地此种商业企业正在建设之中。但是,在利润和收益的面前,我们不能不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美国,人均收入水平远远高于我国,SHOPPING MALL 经营的商品均为高档商品,而且场所多选在郊外,多数是顾客驾车到购物场所,停留多日,休闲与购物结合在一起。而在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大城市的土地使用成本过高,而且SHOPPING MALL 的存在条件并没有形成,所以,在此时盲目的追随美国,大力发展美国式的SHOPPING MALL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在发展我国的SHOPPING
MALL时我们应更多的考虑我国国情,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