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内观”_阿里巴巴论文

阿里巴巴的“内观”_阿里巴巴论文

阿里巴巴“表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表里论文,阿里巴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月21日,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引咎辞职的消息一出来,刘兴亮尝试着拨打了卫哲的手机,与一般热门新闻当事人不一样的是,卫哲的手机居然接通了,“先休息一段时间,具体职务都不会当了,但不会离开阿里。”

刘兴亮是中国最早做博客的人。一周前,他与卫哲才有过一场近两个小时的聊天。2月12日,刘兴亮接到卫哲的短信与电话,才想起与卫哲有约,事实上接电话时刘兴亮与他的十多个高中同学正在西湖边上喝酒,微醺的他首先想到改约,但卫哲说3点间均未安排其他事情,刘兴亮随即赴约。

在阿里巴巴滨江总部的办公室里,刘与卫哲泛聊,聊阿里巴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卫哲谈到了阿里巴巴的购并策略,对于阿里的骄傲感,或者说是对马云价值观的推崇。

卫哲带刘细细参观了阿里巴巴,除了数据演示大厅,还去了机房,说这些一般是不让进来的。还去了食堂,去了健身房,还有超市。对阿里巴巴的成就感在那个时候是不需要装的。

“现在想想12日的情景,还是有些迹象的。”刘这样描述,谈到未来的合作,卫哲没有一下子把事情都直接揽到自己身上,不少事情他认为应该找谁谁最好。不过,他说B2B的事情他会全力,不知道以后他能不能使上力气了。

传言

2月22日,香港恒生指数开盘跌1.34%,路透社报道将其原因归结为:受中东动乱加剧与阿里巴巴更换首席执行官拖累股价下跌。

2009-2010年分别有1219名及1107名签约的中国供应商涉及诈骗全球买家。100多名销售人员被开除,阿里巴巴拿出170万美元赔偿受害者。

骗子们被关的账户并不是真正的实体,这些账号有很多是有组织的同——骗子,他们熟悉阿里巴巴B2B平台的检验流程,能够规避审查、造假证明。

“欺诈门”引发人事地震,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卫哲及首席运营官李旭晖引咎辞职,淘宝网CEO陆兆禧接任首席执行官,阿里巴巴董事会成员数目减至11位。

坊间对此事的猜测五花八门,公司政治斗争,马云卸磨杀驴,卫哲是受害者……阿里巴巴的官方解释是为捍卫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不管什么样的猜测,可以断定的是,一如既往,马云把这一件“家丑”变成了一场积极意义的“秀”。

“今年3·15晚会原定的主题是淘宝的假货与阿里巴巴的欺诈门,马云与他的阿里巴巴获悉后决定开展自查自纠,把这个事提前变成了一场公关秀。”上海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这样解释,他认为,这才是卫哲与李旭辉引咎辞职的导火索,“必须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这个说法亦在圈内流传。3·15晚会的力量是:在黑幕被揭之后,2008年分众无线三个月后关闭,2009年百度竞价排名的废除。

在上述上海电子商务领域人士的解读中,导致卫哲“下课”的原因有三,除上述导火索外,还有来自阿里巴巴业绩增长乏力与马云以小搏大面对大股东雅虎的原因。

阿里巴巴在上市前引入卫哲出任首席执行官。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卫哲曾在投行与百安居担任高管。阿里巴巴在路演时大受追捧,阿里巴巴市值达到260亿美元,阿里集团跻身全球三大互联网公司之列。

阿里巴巴上市前,平均增速超过100%。上市后的阿里巴巴未能保持上市前的高速增长,2009年,阿里巴巴净利甚至下滑12.3%。

据阿里巴巴2010年三季报,该季度阿里巴巴公司总营收约14.5亿元,其付费会员已超过了100万,注册会员超过5670万。

不过,这家公司的掌门人卫哲在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业(内资)薪酬排行榜上,以6479万港元(5697万元)名列榜首。卫哲还拿到了4800万股阿里巴巴的股权,这个回报超过了跟随马云征战多年的“18罗汉”中的多数人。

另外,阿里巴巴大股东雅虎的“巴茨”则远非昔日的杨致远,对于以小搏大的马云而言,保持高管团队的一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外来的和尚”卫哲显然不是低调的人。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卫哲上任后许多阿里巴巴“老臣”并不买账,这就有了2007年底阿里八高管集体离职事件中,李旭辉当时也“被学习”了,但2008年中期复出。

此次,阿里巴巴价值观的主要建立人、首席运营官关明生领衔自查之后,除了启用当初为阿里巴巴血战环球资源的陆兆禧(时为广东大区经理)之外,知情人士称,2007年去加拿大学习的前阿里巴巴首席运营官李琪也将复出。李琪于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公司。

基因

从中国黄页到为外经贸部建立大网,再到1999年的创业,马云在电子商务领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国外B2B电子商务基本上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的需求而设置相应功能,但马云反其道而为主,为中国更多的中小企业服务,迄今,阿里巴巴上依然几无大企业的身影。

这样的道路正是阿里巴巴的基因所在。

“我是一位很苦恼的女孩。刚刚出来创业,去年开业到年底已经亏了2万多块了。去年公司没钱我借了钱成为阿里的诚信通会员,原以为可以做成一笔外贸单子,让我还了这个债也是好的,但到现在每次只有询盘的电话却没有一个成功的。”

“我的生意还怎么做呢?我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呢?请好心的朋友们帮帮我好吗?”

这曾是阿里巴巴上广泛流传的一个网帖,至今仍有颇多转载。她在最后留下了她的QQ号与电邮。尽管没有多大损失,但像她这样遭遇的人并非少数,上海兴蕴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一直是阿里巴巴的老客户,但5年来,这家公司未曾从阿里巴巴获得一分钱的订单,“就当是企业的网站了吧I”

选择为中小企业服务,马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企业拉不来,中国有太多的中小企业,拉过来再说,2300元的收费是可以接受的。

“2004年前的阿里巴巴,基本上是靠‘忽悠’。”业界很多人都这么说。阿里巴巴一直以来正是在这些方面遭遇质疑。

2300块仅仅是进场费,是一块不干胶,为的是粘住中小企业。一位广东的供应商,仔细调查过数百家进入阿里巴巴的中国高级供应商,发现平均每年每家的投入费用约为8万元,较高为30万元。

这些企业中,真正赚钱的只有不到20%,保本的30%,有一半企业是在亏本(从阿里巴巴网站平台上真正通过B2B模式拿到的订单赚到的钱不够投入的费用)。

进场的企业众多,但买家并非与供应商一样增长,但每天的几十封查询数量中,有一半是“尼日利亚骗局(一种行骗手法,因源于尼日利亚而得名)”,有、部分信息完整的询价信息,还有一些阿里巴巴网站发过来的匹配询盘,但这些匹配询盘由阿里群发,大量信息并未能让更多的供应商成交,过多的垃圾信息,即使有一些成交的价值信息却让更多的供应商成为血拼价格的对手,做成的生意亦赚不了多少钱。

2003年前,一个由老外创办的电子商务网站环球资源本未将阿里巴巴放在眼里,在环球资源,它的收费比阿里巴巴更高一些,报价为18万元—50万元每年,平均费用在20万左右,但立足海外的好处就是它的查询数量不多,却比较稳定,每天亦会有一些其他公司的广告,但这些询盘相对有效,也不会引起大规模血拼价格现象的出现。

后来的发展出乎环球资源的意料,2003年5月,阿里巴巴实现每天营业额达到100万元,2004年,实现每天盈利100万元,环球资源被甩在了身后。

实现这一跨越的是阿里巴巴有5000多人的销售团队(这一数据有说法接近10000人),这些销售人员拿着每月1600元的底薪(最初为800元),而主要收入则来源于业务提成,业务提成分为A\B\C三档,平均提成率为20%多,基本每个员工能拿到4000-5000元的月收入,优异者则更多。

从这个意义上,阿里巴巴更像一个销售公司,反观在此方面落后的环球资源,一家有30多年历史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到中国大陆开展业务20多年,在国内设有40多个办事处,却只拥有工作人员900名。

“业务员天天缠着你,又要你入会,又要叫你去参展,他们不管你的企业到底有没实力,只知道极力推荐你入会或是去做他们的高级供应商,或是去国外参展。”上述广东供应商说。谈到这些推广手法,这位供应商非常反感:他们“就像是粪便上的苍蝇一样”。

中国有太多的中小企业,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中,只要有一成成为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会员,那么阿里巴巴一年的会费收入就会超过20亿元。但怎么让这些企业留在阿里巴巴上,并能够实现赚钱才是正道。

阿里巴巴主打两个产品:面向外贸的中国供应商与面向国内贸易的诚信通,后者在金融危机时让阿里受益匪浅。

但这两个产品的认证工作却未能做好,业务人员为了高额提成“手下留情”,此次风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骗了老外的钱要赔偿,那么老外骗了中国人的钱怎么办?实际上,不仅有尼日利亚骗局骗了很多中国供应商的钱(主要为交易费用,如果盲目发货则损失惨重),甚至诚信通会员中间互骗的也有相当部分。

这种基因正决定阿里的商业伦理,而这些马云一直声称希望能得到改变。

诉求与现实

一个被阿里巴巴广为宣扬的故事是,在2002年末,他们开除了两个不符合他们价值观的员工,当时这两个人的销售任务完成排名最好。

阿里巴巴也在一直宣扬其使命。这被总结为他们试图去促进“开放、透明、分享、责任”的新商业文明。

据悉,为了让企业文化真的影响员工行为,马云早就把业绩考核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员工考核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绩效,另一部分就是价值观,各占50%。价值观部分的考核由员工自评加上主管对他的评价、再加上“主管的主管”的评价、人力资源三方来评定。

阿里巴巴甚至新设立一个岗位来落实其设想。2009年年初马云带着阿里巴巴众高管去美国考察之后,设立了一个“闻味官”:马云要求以此吸引那些“和阿里的味道一样的人”。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诉求,但这些举动或者从反面说明:价值观问题对于阿里巴巴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程度。

阿里巴巴蔡崇信亦在接受分析师对卫哲离职一事时承认,“的确有部分销售人员还有监督人员参与其中”。一些骗局的解决事实上并不复杂: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因投诉被关闭的骗子公司中,有些马上换一个公司名称之后再次出现,联系人信息完全相同。

即使阿里巴巴宣示了其促进开放、透明、负责任的商业文明的理想,至今,阿里巴巴也并没有为其所犯的错误表示歉意,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对本报确认他们目前并未有道歉的打算。

有关此次阿里巴巴所犯错误的细节,目前很难有更多渠道知悉。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亦拒绝解释内部员工是否参与了合谋的细节,并没有给出究竟有多少人被骗,以及究竟发生了多少损失。“一切看公告。”阿里巴巴公关负责人吴吴称。

无论阿里巴巴如何发展,现在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两个“B”都已今非昔比。

从供应商一端来看,由于信息的透明导致的产业链缩短,使经销商数发生萎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B2B平台上的付费用户数缩小,同时各垂直制造领域里正在发生着深度行业整合,大鱼吃小鱼,供应商数量减少、集中度增加,也导致了整个中国B2B行业的付费用户减少。

而另一端买家采购商受2008年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采购金额和数量都在减少。甚至也有些买家联系上卖家后就不再需要阿里巴巴这个“中介”——大买家数量少份额大,他们的离开也将导致中国供应商在“茶馆”中找不到对象,或者生意减少。

“网友”在网上抱怨,阿里巴巴上有很多“假询盘”。这些问题在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的时候被大量的新用户所掩盖,但现在,这些裸泳者露出了水面。

欺诈门大事

◎2009年、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

◎有迹象表明B2B公司直销团队一些员工,为追求高业绩高收益,故意或者疏忽而导致一些涉嫌欺诈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2010年公司逾千名“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因此引咎乔辞职

标签:;  ;  ;  ;  ;  ;  

阿里巴巴的“内观”_阿里巴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