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宜翻新曲唱——《读〈伊索寓言〉》导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索论文,寓言论文,古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阅读切入
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灵智隽永,奇警深刻,他在古希腊寓言的石头墙上,竟然别凿一隙,让一株钟灵毓秀的智慧之树藏根其间而旁逸斜生,“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用”。钱先生读《伊索寓言》,并不止于对其中所寄寓之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的感悟,而是打通古今作出位之思,将那些古老寓言的情节嵌入现代文明的画布背景中作个性化的新解与改制。其文的旨趣亦绝非是在炫其博雅,而是以闪烁着妙悟的博采并蕴含着真理的佯谬的“钱氏解读”为利器,对现代社会的弊端及现代人性的丑陋做犀利、痛切的批判。
这样的文本,对学生而言,若以穷究“义理、考据、辞章”的所谓研读态度来对待,难免会纠缠于大量疑难句意的探求而不得其乐,意趣索然。文学阅读是一种讲求悟性的自由阅读,原本就不该正襟危坐、论道说玄。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就曾提醒过我们:“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中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思维方式自有其特质,钱先生的散文更是得庄子“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文心妙谛。两者相接,自当求其神遇——对主旨的意会与领悟,而非苛求对辞句的甚解、对文理的贯通。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对文本有其独到的阅读体会、发现与思考,提升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阅读提升
1.对寓言与引申的意会
钱先生此文题为《读〈伊索寓言〉》,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后感或书评,作者所发之感慨,总是以逆向思维游离于那九则寓言的本意,似连非连,漫笔随心;甚至是跳脱出来,由物起兴,随感而发。我们在阅读文本时,对钱先生这种得意于《庄子》的,行所欲行、突兀跌宕的话语逻辑应当淡然视之,意会而不深思冥想,明白寓言与作者的引申之间,所勾连者仅是一种机趣,一种依托而已。
例如作者对天文家的故事的引申联想,寓言本意不过是讽刺好高骛远者不顾脚下,必栽跟头,而善作连类之思的作者却从容出入寓言文本,从中拈出“不顾脚下”的有趣情节便联想生发开来,思绪由天文家之“下井”跳跃至政客军阀之“下野”,进而嘲讽在当时社会中人们司空见惯的政界景象。一些大官僚、大军阀,在内外交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常常会抛出“主动下野”的伎俩,或是以退为进,或是避过风头,旁观其变。他们在困窘狼狈的境地中“眼睛还是向上看的”,仍然是觊觎权位,一心向上爬。意会了作者在寓言与引申之间的连类之思,我们也就懂得了作者生发感想的真实用意——钱先生其实是借古希腊之寓言旧题作爱智、愤世者的发挥,针砭时事,阐发自己对现代人生及现代人性的深切体察与深刻见解。
2.对佯谬之言的发现
中学生读学者散文,常会有一种忐忑而不自信的阅读心态,觉得以一己之浅薄一时间总难以作精当的诠释和深刻透彻的解读。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窘迫,大可借作者漫笔随心、悠游自在、以文为乐的散文文风来唤醒我们自由阅读的灵性,让自己最敏锐的文字感觉和语意直觉引领自己,探寻文本话语的深层意义。
钱先生为文洒脱、幽默,以佯谬之言进行冷峻的人性批判,以反讽之语道出现实人生可悲可鄙的内核,以无端崖之辞来与暗昧的世道人生周旋。这一幽深小径直通主旨,对它的发现与解读关系着我们对文章中心意思的领悟与把握。《读〈伊索寓言〉》一文的主干,自然是钱先生谈九则寓言的部分,虽妙语谐谑,涉笔成趣,却意在揭示世态的本相,烛照人心的幽微,因此是清醒犀利而非佯谬。钱先生的佯谬之言则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含蕴曲折,忧愤深广,正是此文的“理趣”所在,自当潜心琢磨。
第一段里,作者先将“我们”对“小辈”与“后生”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拿来作比较,又用“女人”与“孩子”的喜恶来予以佐证,末了,却只留了一句“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作者只是列举了生活具象却偏说“分析”,如此语焉不详用意何在呢?其实,留心到“容忍”“喜欢”与“厌恨”“嫉忌”这两组词,我们就会体悟出作者对“远者相吸、近者相斥”的可鄙世相与以嫉妒、拆台为能事的国民劣根性的冷嘲暗讽。而这一“远者相吸、近者相斥”的“年辈资格论”,也自然生发出了第二段的论述:“阅历愈深”的现代人“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第三段里,作者说“《伊索寓言》大可看得”,而在结尾一段中,又讲“《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这又是一处典型的佯谬说理,该如何解读这表述细节上的前后悖谬呢?回到文本中,让我们拈出“《伊索寓言》大可看得”的理由——“它至少给与我们三重安慰”“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原来如此!在现实的厚障壁前,唤醒心灵向善的真善美竟然是那样的无力,竟然只沦为恣睢无忌的黑暗、荒谬与不公在睥睨自得时的讥笑物,不谙世事的纯朴的小孩子也自当弃之如弊履,这就是《伊索寓言》的“大可看得”与“儿童不宜”。
3.对古老寓言的新制
《读〈伊索寓言〉》,作者对其所引用的九篇寓言都作了“新解”,或是寓意的别解,或是拟人的深化,或是情节的延伸:其实每一则伊索寓言最后都成了钱钟书先生所改制的“新伊索寓言”。寓言是极富比兴、寄托色彩的文体,具有极丰富的感发性,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亦可随时空而变,不断生成新的解读与改制。我们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也可以仿效钱先生对古老寓言的新制,试写几篇“新伊索寓言”,这会非常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个性化解读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品质。
例如乌鸦的故事,我们也可以这样延伸:乌鸦被上帝选作禽类之王以后,百鸟来朝,唱赞歌,跳霓裳羽衣舞,不亦乐乎。八哥自荐筹办登基仪式兼任司仪及赞礼,百灵鸟谱写《狼爱上鸦》,以传鸟王之美名;孔雀献上心爱的尾羽,以增鸟王之美仪;天鹅送来鹅绒,以备鸟王冬狩之需;啄木鸟呈上新作《我是乌鸦我怕谁》,以助鸟王之威仪……各种珍奇奉献,不可胜数。乌鸦对众鸟论功行赏,简能而任,命八哥为鸟务院发言人,孔雀为轻工业部长(天鹅为副部长),百灵鸟为文化部长兼音协主席,啄木鸟为作协主席兼“百鸟讲坛”制作人……不一而足。众鸟感恩戴德,弹冠相庆,恣意欢谑,乌鸦垂羽而治,于醺醺然间不觉神往起了万世太平……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腹跟牛比大,的确笨。其实只要脑筋转个弯,找家广告公司代理运作,聘请个资深策划,不用鼓腹,它也能比牛大。自然,腰包是要瘪一些的,但名声在外,就是无形资产,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看着总觉亲切,又以为在狐狸的那句“酸葡萄不吃也罢”的传世之叹后,还应该有一句更经典的骂:“妈妈的,孙子才吃得到呢!”
三、阅读悟道
阅读的价值在于思考。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能够从经典寓言中读出新意,翻作别解,正是因为他在个体的自由阅读中持有一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持有一种独立思考、冷峻批判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在阅读此文时所应当汲取的“言外之意”。在阅读经典时,如果一味浸沉在典籍中,“言必称希腊”,缺乏批评的精神,缺乏对现实的观照与思考,那我们可就真的成为现代版的“两脚书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