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素艳
(响水县人民医院妇科 江苏 盐城 224600)
【摘要】目的:探析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研究组(n=36)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5.06±2.49)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4.85±3.10)h、住院天数(7.14±0.96)d,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结论:外科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快速康复护理;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242-02
近年,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该术式始终是一项有创性的操作,再加上该术式的手术范围扩大及手术难度的增加,其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有研究报道[1],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为探究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效果,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选择72例患者作分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其中12例输卵管堵塞、10例卵巢囊肿、34例子宫肌瘤、10例子宫腺肌症、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符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指征,年龄超过18岁,无精神类疾病史;排除患有妇科恶性肿瘤,有麻醉过敏史或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应用随机抽签法将上述患者分两组,对照组(n=36)年龄23~57岁,均龄(39.17±6.24)岁;研究组(n=36)年龄21~62岁,均龄(39.42±6.06)岁,两组的基本状况差异不明显(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术前禁水4h、禁食12h,常规予以肠道灌洗等;术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术后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引流管护理工作等。
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为:(1)术前:①认知干预:术前护理人根据病患的病情及其身体状况,有针对性讲解疾病知识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目的和优势,并认真告知术前、术后康复阶段的相关注意事项,以让病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②胃肠道准备的改进:叮嘱病人术前禁水3h、禁食6h,并于术前7h予以患者复方聚二醇电解质散服用,每小时服用1000ml,3h内服完。(2)术中:为病患提供保暖床垫,维持手术室内环境温度在22℃~25℃,术中静脉滴注的液体和腹腔冲洗液均要求先加温至37℃左右再使用,并密切监测病人术后的体温变化。与此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患出血量、尿量的评估,尽量使其出入量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术后:①疼痛护理:病患送回病房后适当延长其吸氧时间以促进腹腔内残余CO2尽快排出,同时提供100mg的吲哚美辛栓肛塞;②术后早期饮食:待病人清醒后予以口香糖咀嚼以刺激唾液分泌,并嘱病人于术后6h可饮用适量温水,若无恶心、呕吐症状即可摄入少量低脂流质食物,1d后可适当半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普食;③体位护理:在病人麻醉清醒后先给予半卧位休息,再于术后6h指导其下床活动,随后根据实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次数。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2)记录两组病人术后感染、腹胀、恶心呕吐、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软件,计数数据以率(%)的形式来表示,经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来表示,经t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明显。
2.结果
2.1 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5.06±2.49)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4.85±3.10)h、住院天数(7.14±0.96)d;而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18.62±3.28)h、下床活动时间(17.16±2.93)h、住院天数(9.09±1.05)d,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3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1例感染、2例腹胀,其并发症率8.33%(3/36);而对照组36例患者中,出现2例低体温、4例腹胀,3例感染、1例肠粘连,其并发症率27.78%(10/36)。两组对比,χ2=4.600,P=0.032,差异明显。
3.讨论
有研究指出[2],妇科腹腔镜手术虽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受手术操作复杂性、器械等因素影响,极易引发术后感染、腹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影响病人的康复进程。因此,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但以往妇科临床中的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护理人员根据医嘱予以护理,以被动服务为主,故护理效果欠佳。我科为进一步优化腹腔镜手术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要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锦红[3]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明显。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主要强调加速病人的康复进程,且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结合了循证医学护理,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病人围手术期生理应激及心理应激反应,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机体恢复。
综上,外科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有效缩短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更有利于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甘明艳.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新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3):156-158.
[2]陈爱中,范玲.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81-182.
[3]王锦红.快速康复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48):107-109.
论文作者:薛素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术后论文; 妇科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腹腔镜论文; 病人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