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肩负着疆电外送、疆内跨区输电和新能源接纳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主要负责新疆境内超高压电网750千伏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工作,兼顾地区电网变电设备大型检修。截至目前,公司在运750千伏变电站17座,运维范围东到哈密、南到喀什、西到伊犁、北到准东五彩湾,途径11个地州,东西跨度1400公里,南北跨度1300公里。
关键词:电力检修 四化树标 构建与实施 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在750千伏变电站落地实施背景
(一)是适应国家电网公司“一六八”战略新体系的要求
2018年国网电网公司提出“一六八”战略新体系,更加重视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通过将卓越企业文化融入750千伏变电站日常工作、员工行为、变电站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对提升企业文化落地实践的行为转化和价值实现企业文化在基层变电站深化建设、顺利推进将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是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一手保安全稳定,一手抓经营发展”的需要。
为贯穿落实自治区和新疆公司2018年“两会”的整体部署和各项决策,通过构建“四化树标”企业文化落地实践模式,更加有序地将企业文化落地嵌入专业岗位工作和日常生活环境,为构建规划、体制、机制、队伍、文化“五位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和促进电网、公司、员工、文化四个和谐发展提供终端支撑。
(三)是解决企业文化落地实践和转化价值鸿沟的需要
通过构建“四化树标”的实践模式,增强企业文化穿透力,将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意识、企业文化行为融入、嵌入、植入到750千伏变电站的全面建设过程中,培养基层员工良好的工作氛围、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建立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实践的标准化工具和可应用清单,破解“知”与“行”、“行”与“效”的执行鸿沟、绩效转化鸿。
二、内涵和主要举措
在深入实施变电站优化调整过程中,结合地域特色、单位特点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坚持以企业文化“五统一”为统领,立足新疆广袤地域和特色文化实际,结合750千伏变电站的具体运维管理和专业业务要求,坚持文化认同和行为转化,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融入业务、嵌入工作为导向,构建“四化树标”企业文化落地实践模式。
(一)规范化导入,建立标准
面对基层变电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抓手多样但章法难寻、体验丰富但主线不明”的共性问题,以提升企业文化“知行效”转化为方向,以融入嵌入750千伏变电站实际工作为导向,开展深化认知认同、催化知行合一、转化提升价值“三步走”的规范化导入,建立企业文化在750千伏变电站落地建设的标准。
“四化树标”企业文化实践体系图
1、深化认知认同
强化价值观管理应用项目管理思维,结合750千伏变电站工作实际丰富企业文化实践内涵和外延,明确卓越化运作目标和运作思路,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更加具象、更加深刻,促进卓越文化入脑、入心,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2、催化知行合一
通过播统一的行为规范,组织员工总结提炼专业岗位行为准则与行为规范,建立配套的企业文化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引,输出卓越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专业行为活动自觉符合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及价值取向。
3、转化提升价值
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750变电站队伍管理和创新发展中,渗透到电网建设、安全生产、党建工作、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文化价值转化,提升变电站高质量发展水准,促进企业文化与中心工作的高度融合。
(二)差异化管理,编制标签
依据各变电站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投运建设进度的不同、人员组织结构的不同等差异,开展差异化管理,不搞“一刀切”,统筹各变电站实际情况,侧重挖掘如“金钉子”、“戈壁铁塔”等特色分明的、契合变电站实际的文化元素,对变电站采用“贴标签”的形式开展企业文化落地机制建设。
(三)目视化转化,打造标志
以“全开放、嵌进去”为要求,依托变电站企业文化环境建设、文化实践阵地建设、办公环境优化提升等目视环境的改造和升级,将看不见的民主管理、快乐成长、高效工作等文化行为、学习要求转化为看的见的管理平台、学习阵地、工作管理看板。
1、构建清新文化氛围
将“看不见”的常规环境转变为“看得见”的文化景观,遵循“净化、绿化、美化”的变电站环境打造要求,统筹考虑变电站室内、室外环境,营造美丽、舒适的变电站文化环境。
2、构建民主管理文化氛围
将“看不见”的日常管理转变为“看得见”的透明管理,以“全开放、嵌进去”为要求,打造与变电站全员“零距离”沟通渠道,拉近与员工的距离,将变电站日常管理要素具象为可视化看板,明确了各项站务、工作安排、绩效考核、评先的定期定点公布方式,减轻了管理负荷。
3、构建快乐成长文化氛围
建立学习固化机制,建立学习微课堂,利用多媒体、情景再现、趣味问答、头脑风暴等形式,将“看不见”的学习载体转变为“看得见”的成才平台。结合员工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强化变电站与员工成长的紧密度和协同性,找载体、接地气,创新学习型班组学习行为模式,让员工参与到学习型班组建设中,促进员工职业可持续发展,将“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
4、构建高效工作文化氛围
从“共建变电站和谐家园”的目标着手,从“家训、家风、家规”这些员工更能接受的方式着手,扭转以往“管理不关我事”的观念,营造“共同家园”的好氛围,树立团结、友爱、互助、共进的和谐班组形象。
(四)精品化共享,争做标杆
1.开展“微分享”
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微信群,随时分享企业文化落地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好方法,互助互学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建设的“随学随用”,让每位员工可随时接受企业文化“五统一”熏陶,也可将自我最擅长、最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同事。
2.促进“巡回比”
一是深化管控意识,通过纵向、横向对比,找准短板,明确指标变动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制定同业对标细项提升举措。二是深化责任意识,建立同业对标看板,设置“指标变动、原因分析、对应举措”三个模块,确定对应举措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三是深化竞赛意识,让不同岗位的员工都能在其中找到与本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提升变电站之间同业对标竞争氛围。
3.组建“专家库”
深入实施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把选树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作为企业文化示范点创建的重要内容,,树立优秀的员工形象,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效应,营造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变成员工的自觉与自信。
三、实施效果
(一)开拓了文化管理新思路
构建起“系统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标准化导入、精品化集成”的“四化”主线,导入了文化标准化管理和文化体验化管理,提高了落地主体——变电站值班员在企业文化落地进程中的参与感和互动度,为更大范围的企业文化落地基层班组提供了借鉴样板。
(二)建立了文化落地新方法
探索形成了“四化对标”文化落地精细方法,确立文化管理导向,文化功能定位清晰,文化景观体系成型、层次感丰富,植入了变电站管理流程、业务模块、学习成长、员工互助建设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方法和驻场式现场辅导文化管理渗透方法,对于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价值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意义。
(三)实践了正向激励新模式
立起正向激励模式和正面行为指引方式,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员工统一的行为规范转化,提升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将工作与企业文化创建目标、过程、结果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定期评价、奖惩,使每个阶段的企业文化示范点创建效果都能看的见、摸的着、入的心。
论文作者:刘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企业文化论文; 变电站论文; 文化论文; 员工论文; 工作论文; 氛围论文; 新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