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健康教育在性病、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高慧琴1,王翠荣2

1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6650)

(2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6750)

【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在性病、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县疾控中心选取县人民医院性病、艾滋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治疗时间在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随机分组,研究组(26例)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知识教育,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生存质量情况的对比上,研究组的数据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结论:在性病、艾滋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值得在今后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性病;艾滋病;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310-02

为了更好地分析健康教育在性病、艾滋病防治中的效果,此次研究县疾控中心选取县人民医院52例性病、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组对其进行干预,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2例性病、艾滋病患者,时间均在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42.5±12.5)岁。52例患者均符合性病、艾滋病诊断标准,知悉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精神疾病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范围。52例患者随机分组,具体见下:

对照组(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1.5±11.3岁。

研究组(26例):男性13例,女性13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2.7±12.8岁。

两组性病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知识教育,例如作息时间的安排、饮食禁忌等,研究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2.1疾病知识及药物宣教:向患者进行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教,着重介绍在平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注意自身的卫生清洁、作息时间等。定期向患者开展座谈会,让患者更多的去了解疾病的知识,鼓励患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解答,从而建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该疾病涉及的药物较多,患者很容易混淆或者忘记药物的服用量、服用次数,疾控中心的人员指导患者服用的同时,可以在每种药物上标注其服用量、服用方法等。对于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疾控中心的人员注重告知患者,让患者心里有底,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1.2.2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对性病、艾滋病的错误认识,生活上该疾病患者常常会受到人们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这极其容易引发患者的负面情绪,产生出悲观、多疑、愤怒等复杂情绪,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报复社会的行为。治疗过程中,疾控中心的人员观察患者的语言、神情、行为等,若发现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同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做该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例如该疾病的传播方式,告知在日常生活中的拥抱、握手、咳嗽等都不会被传染,消除家属顾虑,同时,建议患者家属常陪同患者,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获得归属感。

1.2.3健康教育方式:疾控中心的人员通过座谈会、宣传栏、发放宣传卡片或者PPT讲解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1.3 观察项目

1.3.1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来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分数越高,代表情况越严重。

1.3.2用NHP(健康调查问卷)评分来评定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躯体活动、精力、社会生活、睡眠情感),分数越高,代表质量越好。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对比。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大于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1.5±3.6)分、(40.7±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为(56.1±3.8)分、(54.6±4.7)分,P小于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躯体活动、社会生活、精力、睡眠情感的NHP评分分别为(3.6±0.3)分、(5.6±0.6)分、(13.8±1.3)分、(7.4±2.6)分;对照组分别为(2.5±0.4)分、(3.3±0.5)分、(11.1±1.2)分、(4.4±1.5)分,研究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的NH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结论

在生活上,因为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性病、艾滋病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加上自身对疾病的不了解,患者极其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这给治疗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负面情绪,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4]。

结果显示,干预后,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生存质量情况的对比上,研究组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在性病、艾滋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值得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建梅,贾学军.新疆伊犁垦区高中生艾滋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2):1119-1122.

[2]沈平,黄毅毅,蒋丽萍,等.钦州市钦南区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5, 15(12):1456-1459.

[3]赵宏,张迎春,ZHAOHong,等.营口理工学院进行性病艾滋病的健康干预的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25(2):139-142.

[4]苏欣,高峰,宋爱军,等.强化健康教育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5, 31(9):1252-1254.

论文作者:高慧琴1,王翠荣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  ;  ;  ;  ;  ;  ;  ;  

探索健康教育在性病、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高慧琴1,王翠荣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