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以我县2014年—2016年手足口病例报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手足口病流行的特征分析。方法:以2014年—2016年手足口病例监测数据以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等资料做研究分析。结果:2014年—2016年共出现248例手足口病例,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报告有73.38%(182/248)例占比最高;且女童3年来的发病率为40.19%(96/248)明显低于男童58.83%(136/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5);3年来各年各月都有发病,发病的高峰期为6月及9月,通过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表明主要感染为肠道病毒Cox A16(53%)。结论:本县以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段,且有明显的人群以及季节性,应在手足口病的临床预防中应该加强护理应急管理,根据其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防治工作以减少发病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110-02
为了研究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的特征 ,为重点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本次以我县2014年—2016年手足口病例报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手足口病流行的特征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县2014年-2016年手足口病例作为疫情数据来源,进行手足口病流行的特征分析。以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报告作为病原学资料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结果检测来源。
1.2 方法
病例诊断依照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准,同时以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来做判定[1]。
1.3 统计学分析
监测资料全部进行电子表格录入已做数据整理;采取SPSS 17.0统计软件做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 流行概况
14年—16年共出现248例手足口病例,14年—16年依次为34、24、18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人群分布
资料显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报告有73.38%(182/248)例占比最高;且女童3年来的发病率为40.19%(96/248)明显低于男童58.83%(136/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53,P<0.05);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例数的87.90%(218/248),幼托儿童占7.66%(19/248)。
2.3 时间分布
2014年—2016年各月都有发病,发病的高峰期为6月及9月。
2.4 病原学分析
3年来共采集及检测手足口病5 岁以下患儿咽拭子等标本176份做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检出肠道病毒阳性13例,阳性检出率为3%,其中Cox A16型9例,EV71型4例,其他肠道病毒5例,占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比例依次为53%、12%、9%。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因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病,一般5岁以下儿童多有发生,此病在1~3岁儿童中发展迅速,部分病例会有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出现,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3]。
经过此次研究以我县2014年—2016年手足口病例报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手足口病流行的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报告有73.38%(182/248)例占比最高,据分析这可能和婴幼儿自身较低的免疫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而在各年龄组中,女童3年来发病率明显低于男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5),可能是和男童的户外活动比女童较多,所以被感染手足口病的机率也比女童较高有关。此外在病例报告中发现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例数的87.90%(218/248),散居儿童大多情况下为老人带养,卫生习惯及防病意识都不高,所以引起手足口病的几率较大,应该对患儿看护者展开健康教育及卫生指导,对预防手足口病有着重要意义。在时间分布上3年来各月都有发病,发病的高峰期为6月及9月,这可能与我县的气候温度有关,应该在每年的6月及9月手足口疾病的高发时期由相关部门做好疾病知识宣传和有效预防,避免和减少疾病的传播。在病原学分析上检出肠道病毒阳性13例,其中Cox A16占比最高,而每年度病原体型别构成会有变化发生,需加强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检测,留意各时期其类型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4]。对全县进行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对家里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作为主要普及手足口病知识的对象,要让手足口病的高发群体多了解手足口病的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5]。
综上所述,本县以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段,且有明显的人群以及季节性,应在手足口病的临床预防中应该加强护理应急管理,根据其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识别和防治工作以减少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邓茂铭,白明书,石德慧,等.2011-2013年黔东南州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0):1748-1750,1754.
[2]潘静静,康锴,王彦霞,等.河南省2010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01-6103,6109.
[3]李雷雷,隋霞,周敬祝,等.2008-2011年贵州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2):165-167.
[4]张红军,姜仁杰,陈树霞,等.盐城市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及母传抗体降低易感性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40-642,662.
[5]胡超云,应义,马建明.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6):594-595.
论文作者:蒲欣枫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手足论文; 病例论文; 肠道论文; 儿童论文; 病毒论文; 我县论文; 特征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