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李文飞

浅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李文飞

茂名市茂南交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沥青路面是我国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施工技术成熟、行车舒适安全、养护维修方便。沥青路面在技术上的一系列优势使其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中。本文先介绍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的几种病害,然后从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施工作业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沥青道路施工建设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沥青道路通过应用沥青混合性材料展开道路建设。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碳氢化合物以及相关金属衍生物构成的混合物,主要呈现出固态、半固态、液态形式,自身具有良好的防水、防腐作用。随着我国交通量不断扩大,各类车辆超载加上道路养护措施不合理、不及时,导致沥青路面损坏问题较为严重。所以当前为了全面提升路面施工质量,需要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1沥青路面质量的基本影响要素分析

在沥青路面施工建设过程中诸多原因都会导致施工质量出现较多偏差,其中有诸多要素能够通过人为进行控制,另外部分要素属于次要因素。在施工建设之前,需要对建设区域基本行车量进行评估,当施工活动结束之后,路面成型之后无法适应原计划车辆行车要求,这样将会导致路面破损问题严重。在施工方面,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在施工中未能依照规范化的施工制度进行,导致路面整体施工质量较差,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工艺较为粗糙,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损坏问题。沥青路面柔性较高,在自然环境中受到天气等诸多要素影响,会使得沥青路面使用性不断降低。其中对沥青路面影响较大的就是自然雨水,由于沥青材料自身具有特殊性,当雨水渗入到材料中,会导致材料质地结构松散性提高,在重力作用下以及雨水长期冲击,会对路面产生破坏。秋冬时节自然环境温度较低,雨水进入到缝隙之后会逐渐结冰,当温度升高之后,冰融化成水之后滞留在沥青材料中,这样会对沥青材料粘粘性产生影响,路面开始与基层逐步分离。此外,温度与风力都会对沥青路面产生影响,加快路面老化速率。

2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2.1沥青混合料配制技术

与路基不同,市政道路路面主要使用含有沥青的混合材料进行铺设,目的是提高路面韧性,减少路面受腐蚀问题,但混合材料在配制时要严格控制质量,首先通过间歇式搅拌装置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控制,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准,一般每次拌和时间大约为50~80秒,其次应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均匀状态进行对比,混合料用肉眼观察不存在花白料严重分离的问题,接着对拌和过程进行工艺控制,一方面要将矿料温度控制在160~180℃之间,另一方面要将拌制过程产生的粉尘回入搅拌装置中进行去除,然后应严格遵循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拌料,保证不同组分比例恰当,最后加入适量矿粉进行热沥青喷洒和拌制,确保最终沥青混合料无结团现象。

2.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第一,要根据运输距离、搅拌和混合场地的沥青混合料产量、运输路况等综合因素来安排,协调好沥青混合料的生产与运输。地儿,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车辆状况要良好,而且车厢要涂上一层防粘薄膜剂,做好车厢的清洁工作。第三,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车辆的车厢要按要求安装好篷布,避免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变化过快,或者被雨淋等情况的发生。第四,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的沥青混合料不能再用于沥青路面,要及时地再进行生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沥青路面的面层施工前,首先要将施工面基层进行清理,将杂物清除掉,保持基层的整洁、干燥,方便施工,对于基层中存在的不平整的地方进行修整,用填补材料进行填补。根据摊铺厚度、路面宽度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摊铺机的行进速度,一般情况来说,每分钟行进3m~5m是比较合理的,行进速度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更改,否则会影响摊铺厚度的变化,影响成品质量。摊铺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大体控制在140℃~150℃左右,摊铺层应当平整细密,均匀齐整,满足下一个施工工序的施工要求。

2.4沥青路面接缝施工和压实

在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条件做好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工作,避免出现施工缝。对于纵向接缝来讲,应该安排布置多台摊铺机共同完成混合料的施工作业,能够提高纵向接缝压实处理的实际效果,有效消除路面缝隙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横向接缝则需要使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对平接缝进行处理,通过压实手段消除路面缝隙。除此之外,要在接缝处理前做好清理工作,去除问题部位存在的粉尘和杂土等,适当向接缝位置补充沥青混合料,达到压实的目的。

3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提升对策探析

3.1加强施工质量检测

首先需要提高基层施工质量,可以通过水泥稳定土拌和楼集中拌和来替代原有的现场拌和方式,选取机械摊铺方式来替代人工摊铺。对原材料进行控制,基层碎石集料的最大粒径不能超出31.5mm,能够形成良好的级配。对水泥用量进行控制,可以应用两机并铺或是全幅摊铺基本方式,避免施工中纵缝的形成。在压实养护过程中,需要确保压路机激振力、应用机型与基层厚度能够相互匹配。根据施工现场基本情况对碾压长度进行控制,碾压长度结合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可以选取透层油对施工路面开展有效养护。在施工中拌合机需要根据生产配合比基本结果进行试拌。根据质量管理基本要求对施工级配控制范围进行的分析,检查混合料生产质量,对混合料配合比进行控制。

3.2施工技术强化

在施工前要进行技术强化,首先要明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包括沥青混合料配制技术、沥青混合料摊铺技术、接缝施工和压实技术、路面加固技术、防水施工技术等,其次要确保相关技术应用于实际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时,切实保证混合料质地均匀,不会出现花白料严重分离的问题,并且严格控制拌制工艺设备,确保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顺利进行;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做好摊铺机的参数控制,明确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出现路面接缝问题;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要保证路面平整性,还要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路面接缝进行施工补救和压实处理,必要时需要对问题路段拆除重建;除此之外,要做好路面加固处理技术实施,确保路面压平时不会造成材料粘附需要二次施工;还要做好路面防雨水施工处理,做好路面地势和横坡的结构设计,确保路面不会大量积水影响交通便利,才能保证市政道路的实用性。

结语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根据使用技术规范和相关要求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进行严格的控制,首先要保证施工所用的原材料符合技术要求,其次尽可能的提高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的水平,最后应保证混合料和拌和生产及路面摊铺碾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林,钟志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建设科技,2008(3):28-31.

[2]梁小龙,张秋达,王芳.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179-180.

[3]甘萍萍.浅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1502.

[4]陈云.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江西建材,2017(19):162-163.

论文作者:李文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浅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李文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