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山公祠堂记》——新发现的一篇研究谢枋得的重要资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祠堂论文,新发现论文,资料论文,叠山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820.9 [文献标识码]A
笔者近年收集到民国癸未年(1943年)宝树堂重刻本《汨罗谢氏图谱》,发现其中载有一篇有关宋代遗民诗人谢枋得之重要资料《叠山公祠堂记》,检对熊飞、等人校注之《谢叠山全集校注》所附录之研究资料,无此篇,当为未见,此文对研究谢枋得极有价值,见录如后:
叠山公祠堂记
兴国旧有叠山先生祠,在富川门外,不知何时祠废,遗其址,名曰谢公墩。宏治间,郡首胡公瀛,改建学宫之北。寻亦倾圮。嘉靖庚子,余承乏兴州,一日出东经所谓谢公墩者,慨然思贤哲之风,爰出币金,增筑遗址,构宇复祠事,州人咸喜。趣役乃落成,设先生神主,而尸祝之佥曰:太守宜自记其事。谨按郡志:
先生姓谢,讳枋得,字君直,江西广信府弋阳县人。英爽豪迈,平生以忠义自许。可宝祐间,举进士,中乙科。授参军,不就。江东帅吴潜辟,属结饶、抚、信三州义兵捍御一方,五年主建康漕试,摘贾似道弊政策诸生,有“天心忿”、“地气变”、“民心离”、“人材坏”等语,并极剀切,坐诬谤,追夺两官,谪居兴国军。咸淳中,赦归弋阳。据先生首尾在兴国,若此,夫先生羁寓人耳。孤踪托迹,七八年间,无人民之寄,政教之弛去,而州人思之,既死,而俎豆之,然则,亲见之时何如也。先生以身殉宋,从容就义,载在国史,可考也。乃其夫人偕二子不屈于义,逮二弟三侄一女二婢,咸死狱中。兄君禹在九江,又以不屈死,一门节义凛然。先生家庭所渐劘可知也。然则所以感孚兴国,又可知也。自古谁无死,死而如生,铭于人心,显其秩祠,炳如日星,千古如一时者。先生以之,先生何私于兴国,兴国之人百世而下,何私于先生哉?秉彝好德之心,无古今一焉耳。吾故表而出之以勖。夫人臣之怀忠义者,虽然,自有先生以来,来官兴国者何啻什伯,莫不知先生之当祀,祠之废又莫不知其当复兴。然而溯所树立,与天壤同敞,可接迹先生者未知概见也。岂仰止之义未闻欤?夫思其人而志意兴焉,感其风而顽懦立焉。吾将有望于来官此邦者,虽然自有先生以来,生生育育,兴国之封坏,又何止秭亿,莫不知先生之当祀。祠之废又不知其当复兴,然而素所积累,上接孔孟,下参濂洛,不负人、家、国有如先生者,未概之见也。岂继述之道未讲欤?夫先生之心即邦人之心,要即千古圣贤之心也。吾将有望于邦人之稽古志学者。是役也,经始于嘉靖壬寅秋,讫工于癸卯孟冬望日,祠凡若干楹,前有拜亭,垣壁周匝合以大门,榜之曰谢叠山文节公祠。寮倅黄臣、蔡君日斋咸有赞襄焉,属工给饷则吏目李尚德、乡老刘本端、宋兴荣也。
明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朔日,知兴国州事宣城吴希贤记。
此文作于嘉靖二十二年(1544年),是一篇较早的文献。该族谱之所以载有此文,是因为谱系中载有该谱始祖夷吾公(东汉时为荆州刺史、钜鹿太守)之第四十二世孙谢道俨。其名下记云:“正庆之子,原名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先生。官尚书,谥文忠。江西广信府弋阳县人。谪居兴国军,后咸淳中赦归弋阳。按:湘阴栗桥谢氏始祖上尧公即其裔也。”按该谱系之记载,谢枋得还是谢灵运之三十世孙。(见世系表)《宋史》本传载云(德祐二年)守土“遂奔信州。师夔下安仁,进攻信州,不守。枋得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转茶坂,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东向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去米履而已。”虽有变姓名之语,但未见有改名为道俨之记载,且该谱系记其高祖、曾祖、祖均与《谢叠山全集校注》所附之《世系表》完全不同,故亦可疑其为假托名人,即所谓道俨并非谢枋得。但《叠山公祠堂记》则未必是伪作。或当初收录此文意在证明谢枋得为其家族之重要人物。文中“弘治”避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讳而改为“宏治”,可知此文在乾隆时代即已在族谱中。文中所说“兴国”即兴国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鄂州永兴县置永兴军,次年改为兴国军,治永兴县(今湖北阳新县)。属江南西路。谢枋得尝谪居于此,故后人建祠祀之。据该文在吴希贤重修叠山公祠堂之前,原有一祠堂已颓圯。该祠当建于明朝开国之后不久,以表彰榭枋得之对宋之忠贞孝节。至弘治年间已逾百年,早已毁圯,郡首胡公瀛重建,过了几十年又被毁,至嘉靖十九年(庚子年)吴希贤再一次重修。此文对谢枋得之义行褒赏有加,可见对其景仰之至。对研究谢枋得当是一份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