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风暴下,香港正面对一个十字路口_金融风暴论文

在金融风暴下,香港正面对一个十字路口_金融风暴论文

金融风暴下,香港面临十字路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路口论文,风暴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亚洲金融风暴以来,香港人度过了艰难的十个月。东南亚货币大贬值,印尼动乱最终令其总统下台,日圆跌至一四六美元水平,核试令区内政治局势紧张,大大妨碍了资金流入区内的速度,相对香港在过去十三年经济不断增长的情况,此次金融风暴所造成的冲击可谓前所未有,对香港带来极大的震撼——九八年第一季经济出现负增长,失业率不断上升(似仍有上升之势!),港股恒指跌幅达百分之五十,楼价亦回落达四至五成。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亚洲金融风暴,又引致香港在此次风暴中承受如此巨大的冲击呢?经济学家保罗·库鲁告曼(Paul Krugman)认为,半导体市场的不景气和日圆疲弱引发了亚洲经济崩溃。这些无疑是金融风暴的成因,但笔者认为导致香港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不止于这些外围因素,这些只显示了香港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有着互相依赖的联系性,更具关键性的是香港经济架构的问题。

今年二月三日, 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马求斯· 罗纳德(Marcus Noland )在美国国会的国际关系委员会听证会中提出了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的四个主要原因:不协调的汇率、不健全的金融机构、旅游业萎缩及道德危机(Moral Hazard)。在某程度上说,笔者同意以上因素,然而罗纳德并未就香港的情况加以论述。笔者将在以下篇幅以罗纳德提出之因素作基础,再就香港的情况加以详述。

承受冲击四主因

不协调的汇率 在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五年间,日圆对其他货币尤其美元维持强势。美国也希望藉相对较弱的美元能进入日本市场。在此期间,日圆实际升值达百分之四十五,令其他与美元正式或非正式的挂钩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货币相对地贬值,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变得更具竞争力。与此同时,日本企业把制造业转往海外,向海外投资,日人也不断往外地旅游,为抵消由此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货币扩展的政策,结果造成国内资产价格膨胀及大量资金流入邻近地区如东南亚、韩国、台湾及香港。

过去十年,日本企业向外投资发展,在香港大量放货以及日人于国外消费的趋势,令香港这个亚洲地区的金融与服务中心得益不少。然而东南亚国家随意向外供货,经济泡沫爆破,金融体系及机构不稳,至九七年十月,终引发亚洲金融风暴。而其后台湾在一般人认为政治多于经济需要的情况下将新台币贬值百分之六,亦使亚洲的情况变得更坏。日圆弱势及日、韩银行将资金撤回国,使港元利率停留在高水平;国际基金也纷纷减少在亚洲金融市场的投资,也使香港处于资金紧绌的局面。

不健全的金融机构 香港一方面拥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另一方面又具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样地,香港虽然拥有世界级水准的金融体制,但仍存在发展中国家的弱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①证券行业:香港大部分经纪行属小型经纪行,并没有庞大的资金,与此同时,行内也缺乏约束机制,专业操守标准不一。

②银行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银行,香港除汇丰银行这间具国际性规模的银行外,其他银行的投资及业务均过分集中于与某些行业有关的商业活动,例如房地产。从微观层面看,这反映了香港银行业对风险评估这环节的弱点,从宏观而言,这则削弱了对抗金融动荡的能力。

旅游业萎缩 受亚洲金融风暴及日圆持续弱势的影响,到香港的游客人数大减,跌幅比预期严重得多,当中零售业自然首当其冲。市道疲弱,人们零售业的前境并不乐观,进而影响到银行及其他机构对借贷要求变得审慎。

道德危机(Moral Hazard)鉴于过去所发生的银行倒闭事件,存户皆得到政府的赔偿,这形成无形的保证,削弱了银行及其他收受存款机构对贷款风险之意识,大量甚至过量地贷款予与地产有关的活动。除此以外,一些证券公司的附属财务公司,误导他人以为其属受监管之机构,从而取得借贷并投资回地产及股票市场,这实际上也是造成楼市股市过热的原因之一。当泡沫爆破时,这些机构的弱点显露出来,贷款银行及机构表现极度审慎,甚至正常之借贷活动也受阻。由于银根紧拙,相信资产价值及股价下跌之势仍然存在。

房地产价格急挫

这次金融风暴对香港经济造成最大的影响,要算是房地产价格急挫。自九十年代初,由于负实质利率及严格控制土地供应,香港房地产泡沫开始形成并迅速膨胀,但在去年七月却爆破!房地产价格大幅下滑,无论是大财团或小市民的财富不少已“人间蒸发”。鉴于楼价与民生有直接关系,楼市下挫令市民消费意欲薄弱,这造成市道不景,失业率高企,银行借贷审慎及公司集资无门的恶性循环,而这个循环,大大地影响了香港经济复原的进度。

亚洲金融风暴仍未结束,印尼政局的变更激起了东亚回教徒的不满情绪,政治改革的结果是未知之数,加上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而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经过风融风暴的洗礼后更显疲弱,任何一个亚洲国家的政治或经济恶化,将造成“骨牌效应”,其他国家和地区亦难独善其身。

仍可转“危”为“机”

金融风暴可说是暴露了香港经济脆弱的一面,虽然金融风暴的大气候并非香港能独力遏止,但我们仍可转“危”为“机”,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利用现存的条件,创造未来。房地产价格急跌无疑影响香港经济,使公司盈利下跌,股份应声而下,然而,楼价下调确增加了香港的竞争力。

特区政府近期采取措施,希望在短时间内阻止香港经济进一步恶化,主要措施是刺激地产市场,令市场恢复信心,这未尝不是办法之一,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香港须摆脱从前过分依赖地产及零售业的经济模式,原因在它们已再难独力推动香港的经济增长,而事实亦证明此种依赖是危险的。

为提高香港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强项,例如金融业及服务业。物价及工资增长放缓,无疑有助香港与其他地区竞争,但我们应作出更多积极的行动,使香港拥有独特的竞争力,才是长远的策略。

培育人才 要加强竞争力,人才的培训至为重要,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加强改善教学的质素。母语教学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英语的重要性。教育制度对人才的质素起举足轻重的影响,也直接影响香港长远的竞争力,绝不能轻视。

除教育制度外,政府应积极推动高科技的发展,招聘海外专家来港训练我们年青新一代,培训这方面的专才。高科技不单能维持竞争力,甚至能带动经济发展,以美国为例,现时市值最高的公司大部分皆是发展高科技的公司。

旅游业 旅游业方面,在金融风暴前,抵港旅客数目已长时期出现下降的情况。事实上,香港发展旅游业确为先天条件所限,主要在于缺乏名胜古迹及大自然景观,而购物天堂之优势也因汇价高企(相对于其他东南亚货币)而减弱。然而,香港虽有以上的限制,但我们仍可作其他发展,如兴建歌剧院及透过税务优惠,鼓励更多各地人士到港表演;建立世界级的博物馆从而吸引旅客,此外,也可利用现有的自然景区,如偏远的离岛或米埔观鸟区作吸引,希望藉此令游客在港逗留较长时间。

金融业 金融业是香港经济重要的一环,亚太区金融中心的地位为香港带来不少财富。因此,香港必须改善现存金融市场的弱点,如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金融资讯网络、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及加强监管机构的制度,以保持现有地位并继续发展。

资本市场 要继续发展及保持亚太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必须成为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融资中心,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完善的债券市场,能为商业活动提供较低成本及长期的资金。事实上,港府过去发行长期票据,期交所推出银行同业拆息期货,以便一些机构投资者用作对冲利率风险,显示香港正逐步朝这方向发展。若中国政府及其他国内公司在香港发行以港元作单位的债券,将更有助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而香港也能真正成为中国筹集国际资金的中心。

香港须吸引更多国企及红筹公司在港上市,这有赖各方面的配合,政府应鼓励及协助资金市场的中介团体多进行该类活动,以令现有的国企及红筹指数更具代表性。此外,香港须检讨现有的上市条例及其他监管条例,一方面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要能有助公司筹集资金,同时政府也应给予因借贷而得的收入若干税务优惠,以助金融市场复苏。

金融资讯 香港正面对资讯发展的挑战,现时股票市场交易的方式仍未能与欧美市场看齐,电子交易的方式如经国际网络进行的交易方式仍未可行,香港联合交易所必须向电子自动化方面发展,否则难以与海外的交易市场竞争。现时香港期货交易仍以叫价的形式进行,若不发展电子自动叫价系统,这会成为期货市场将来的一项隐忧。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要成为流动性大的债券市场,必须有相当数量的买家参与其中,故此,强制性公积金必须加快实行,并更改现时修例。容许基金经理购买国内公司及其他在港上市的公司所发行的债券。

监管机构的制度 监管机构如金融管理局、证监会、联交所、保险业协会必定要采用国际标准的专业守则,同时要求受监受的机构严格遵守所定的守则。这些守则的实行,能使国际市场认识到香港具有效的监管机制,这有助增加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强化金融中心地位。

维持关键性优势

对比其他亚太地区的国家,香港凭其过去的努力,确已建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但要经济持续发展,超越其他竞争对手,香港必须作出更多积极的措施,以维持此优势。

能成为金融中心,关键在于很多跨国的金融机构如银行、经纪行、基金公司及保险公司等都在港设立其地区总部,而这促使其他亚太地区的投资者都集中在香港进行融资或其他商业活动。现时,除日本以外,香港在亚太地区已独具此一优势。再者,香港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亦是其超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原因之一。只是,金融中心的地位并非永恒不变的,政府必须更积极及审慎地对现存的一些政策作出检讨,避免现时在港运作的机构移离香港,同时吸引更多外商于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才能面对邻近地区如新加坡的挑战。

现时新加坡为何能使那些坐拥巨资的银行及经纪行,将部分基金运作转往当地,原因有二:(一)新加坡规定所有负责管理中央公积金的基金经理,必须在当地设立运作基地;(二)其他管理非新加坡资产的基金经理,虽然将基地设于新加坡,也无须受新加坡的监管机构所监管。此两项政策,一方面可确保管理一定金额的基金经理留驻当地,另一方面则可吸引管理外资的基金经理在当地开设基地(因可免受监管)。这就是为何汇丰及怡富两大机构也在当地设有基地。

反观香港,根据现存条例,基金公司虽管理在港的资金,却仍可将办事处设于香港以外,这一政策,对香港而言,可说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因那些基金经理筹集香港人的资金,却投资于其他地区,且往往将基地设于海外,这不单对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害无益,亦无疑在高失业率的今天,白白流失更多创造职位的机会。香港的强制性公积金实行在即,政府应立即全面检讨现存政策,规定所有管理公积金的基金公司必须在港设运作基地,这可巩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助创造就业机会。

政府亦要积极吸引外资来港设立地区总部,贸易发展局、金融管理局及证监会应共同合作,协助海外机构了解香港各方面的情况,如营商环境及监管制度等,从而吸引他们来港设立亚太区金融总部。

科技及附加价值 房地产价格、工资及服务行业收费回落,无疑增强了香港的竞争力,但政府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不单考虑以贷款或减税形式帮助现有的企业,更应筹划发展新的行业如先进的电子医疗工具。制造塑胶花的年代已过去,香港必须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朝高科技的方向前进。

经济复苏的先驱

香港虽然经历金融风暴,经济疲弱,但只要香港发挥自身强项如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培训人才、提高生产力、改善投资环境、发展高科技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作更长远的计划,香港将会是亚太区经济复苏的先驱。

标签:;  ;  ;  ;  ;  ;  ;  

在金融风暴下,香港正面对一个十字路口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