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定2018年5月-2019年5月这一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为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与SSR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的HAMD评分与SSRS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低,而SSRS评分高于护理前,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抑郁症患者采用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并给予了必要的社会支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抑郁症;应用效果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兴趣减退、情绪低落及主动性下降等生理、心理功能的改变。现临床中针对抑郁症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普遍反映服药依从性较差,因此治疗效果一直不够理想[1]。笔者择定2018年5月-2019年5月这一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为对象,研究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72例抑郁症患者均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抑郁症的标准,②在自愿、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同意书;③不存在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①器官、组织存在严重病变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存在严重精神病史。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8~66岁,平均(42.1±24.7)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2.6±22.3)岁;对比两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开展必要的健康知识宣教与心理干预,并指导其按时按量用药,定期组织一些娱乐活动。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包括①准备工作:通过与患者的主动、友好沟通,获知患者的年龄、爱好与文化背景等资料,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2]。定期清洁、消毒音乐治疗室,保证室内的通风顺畅与温、湿度适宜。②个性化音乐疗法:在面对情绪低落的患者时,选择的音乐节奏尽量优美、节奏欢快且旋律流畅,如《小苹果》、《喜洋洋》等;而针对部分失眠的患者,音乐可选择一些优美和谐、具有安神镇静功能的歌曲,如《小夜曲》、《夜的钢琴曲》等;面对已经消沉抑郁的患者,要保证音乐的速度平稳、旋律明快与节奏活泼,如《蓝色多瑙河》、《满江红》等。部分年轻患者可能对这些经典音乐不太适应,可适当选取如今的一些流行音乐进行播放。同时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要保证室内光线的柔和性,完善隔音措施,叮嘱患者闭眼、放松,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以判断其对播放音乐的喜恶,音量要控制在70dB左右,每次播放10min,每日3次[3]。并在每次护理完成后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获知其具体的心理状态,进而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
1.3临床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1)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HAMD)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越高,则表示抑郁情况越严重。
(2)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治疗前后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进行判定,分值与得到社会支持程度成正比,即分值越高,则表示得到社会支持程度越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为(),检验为t,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前后HAMD评分、SSRS评分对比
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的HAMD评分与SSRS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低,而SSRS评分高于护理前,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人们承担的压力越来越重,抑郁症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4]。现临床中针对抑郁症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但也需辅以必要的护理干预。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主张通过了解、分析患者的文化背景、性格、爱好等资料,并结合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为其选择针对性、个性化的音乐,实现有效护理。同时在音乐护理的过程中还应保证室内光线、温度、湿度的适宜性,做好隔音措施,控制音乐音量与治疗时间,进而在提升患者舒适性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5]。
有研究指出,在患者治疗期间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的HAMD评分与SSRS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低,而SSRS评分高于护理前,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抑郁症患者采用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并给予了必要的社会支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武令兄.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9,49(03):32-33.
[2]蒋继红.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5):165-166.
[3]卢柳青.探讨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8,37(13):130-132+178.
[4]季雪萍.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18,4(09):89-90+92.
[5]胡庆丹.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4):193-194.
论文作者:李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音乐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社会支持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