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南赵庄村二仙庙正殿时代考-眼皮下的宋代建筑论文

高平南赵庄村二仙庙正殿时代考
——眼皮下的宋代建筑

□ 李会智 路 易

摘 要: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所登录的高平南赵庄村二仙庙为清代遗存,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赴现场考察发现正殿为宋、清遗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结构特征类比、建筑模数计算等综合论证,深度分析正殿的现状时代。同时对后人干预程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平 南赵庄村 乐氏二仙庙 梁架形制 结构手法 时代特征 区域性特点

2018年8月,高平市旅游开发服务中心委托山西重德古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国、省保申报文本,并邀请我们对拟报的文物建筑进一步做时代鉴定。其间考察了34 处文物建筑,确定拟报古建筑22 处,其中除2 处为明早期遗存外,余皆遗有元代或以前的单体建筑。南赵庄村二仙庙正殿,三普登录资料为清代,这次考察发现平梁以下构件及铺作为宋代遗构,平梁以上及柱础为清代修缮后遗存,当确定为宋、清建筑。有趣的是,该建筑坐落于高平南城街道办事处南赵庄村东北,东接G207 国道(图一)。多年来往太原至晋城穿行此道,每每看到此庙,不以为然,总觉得路边一处小庙定有多人考察,故而忽略不进。本次入庙考察恍然大悟,竟然存有宋政和五年(1115年)重建正殿一座,感慨万分,随笔浅析。

一、二仙庙遗存概况

乐氏二仙庙,是太行山上党区域的地方神庙,分布于山西省长治市和晋城市的各个县境内。目前统计元以前二仙庙建筑共13 座,分别遗存在陵川、泽州、高平,长子、壶关、黎城各县,其中宋代3座:分别是陵川县小会岭二仙庙正殿、泽州县东南村二仙庙正殿、高平市南赵庄村二仙庙正殿;金代5 座:分别是陵川县西溪二仙庙后殿、南神头二仙庙正殿,泽州县高都二仙庙正殿,高平西李门二仙庙前殿、中坪二仙宫正殿;元代5 座:分别是泽州县高都二仙庙献殿,陵川县西溪二仙庙中殿,长子县青仁二仙庙正殿,壶关县东旺庄二仙真人庙正殿,黎城县北社二仙庙正殿。就宋代3 座遗构而言,不但反映了上党地区宋代木构建筑梁架结构体系共性特征,同时个性构造特征显明。

根据列车能量监控模型可知,列车的能量由动能与势能构成。势能与列车所在位置的坡度相关,并随着列车前方线路坡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动能与列车的速度相关,速度越高动能越大,速度越低动能越小。由于列车在线路上的势能在线路进行调线调坡后成为固定值,所以列车能量的大小将取决于列车动能的大小,即列车速度的大小。

1.高平二仙庙遗存概况

根据2018年高平市不可移动文物核查结果,目前高平市遗存二仙庙共21 处,分布于9 个乡镇、街道。所核查的建筑时代,除中坪二仙宫和西李门二仙庙中遗存的金代建筑遗构外,余皆清代遗存,其时代规模及保存现状见表1。

2.现存宋代二仙建筑

图一 高平南赵庄二仙庙全景(由南向北)

据唐末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张瑜撰《大唐广平郡乐公之二女灵圣通仙合葬先代父母有五瑞记》载:“女二神之圣德者,实不知□□,□□不委,化现何时,古墟任村,园□□废,踪留洞口,庙立兹川,坠落金钗,犹呈绣履,求恩者寀寮皆至,乞福者俊豪咸臻,岁俭求之即丰,时旱求之即雨。名传九府,声播三京,致谢而有似云屯,列笾豆而如同雾集。”推测二仙庙最早创建于中唐。目前发现的最早二仙庙为宋代创建,其实例是陵川县小会岭二仙庙和泽州县东南村二仙庙。

另庙内遗存明天启二年(1622年)修补石碣一方,记载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王志能、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修院落、隆庆六年(1572年)王氏等出资修补二仙庙。均小修小补,为保护性的修补。所遗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二仙庙碑记》记载:“……庙创自宋乾德间,历元、明及我朝屡有增补修葺。……自大殿及诸神殿,东西厢房、廊房、舞楼、耳楼、月台甬道、山门次第缮修,因其旧而新之,崇伟壮丽焕然改观之,乙亥五月兴工丙子五月工竣……”。虽碑中未具体说明修缮内容,可推断此次修缮历时一年,干预较大。

车速平稳连续降速依靠行车制动器无法完成,必须要借助缓速装置[8-9],它的工作原理与传统制动方式有所不同,它是在不使用或少使用行车制动器的情况下,减缓车辆行驶速度。目前,常用的持续制动装置主要有以下2种。

遗存于县城西南17 公里附城镇小会村。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南北49.8 米,东西25.5 米,占地面积1269.9 平方米。据庙内遗存香炉台座所刻的《二仙醮盆记文》载:“嘉祐八年李则为首率修”,佐证宋嘉祐八年(1063年)有之,明至民国屡修。中轴线上由南至北遗有山门(舞楼)、献厅、正殿;山门东、西遗有梳妆楼,院内东、西两侧各遗有厢房二座,正殿东、西遗有耳房。正殿宋、民国遗构,余为清代和民国遗构。2001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解2:当体积最大时,M为C(D的中点,此时△DMC、△AMB为等腰三角形,取DC的中点为E,AB的中点为F如图3,则易知∠EMF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遗存于县城东13 公里金村镇东南村东北角。坐北向南,二进院落,南北83.43 米,东西28.97米,占地面积2416.97 平方米;2011年环境整治后,南北 93.29 米,东西 28.97 米,占地面积 2702.61 平方米。据正殿台明宋政和七年《新修二仙庙碑记》载:“庙自绍圣四年五月内下手至政和七年秋方竣工。”佐证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据正殿内神台中央宋崇宁五年六月《二仙铭记》石碣“招贤管崔家社各发虔心砖砌殿内中为记录”,佐证建庙历时九年。明、清历代均有修葺。中轴线由南至北遗有山门基址、过厅、拜殿、正殿;山门基址及正殿东西遗有耳房,一、二进院东西遗有厢房。正殿为宋代遗构,正殿东西耳房为明代遗构,余皆清代遗构。1996年1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泽州县东南村二仙庙

表1 高平现存二仙庙核查登记表

图二 陵川小会岭二仙庙正殿梁架结构图

正殿,宋绍圣四年(1097年)创建之构。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廊式单檐九脊顶。灰布筒板瓦屋面、明间设琉璃斗方。梁架为三椽栿前对剳牵用三柱,梁栿间设驼峰、栌斗隔承,平梁上立蜀柱置栌斗、顺脊串(隐刻栱)及替木承脊槫,叉手捧戗顺脊串两侧;纵架剳牵平直式尾端搭咬于三椽栿上,前端有平直真昂尾承托。檐下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计心、里转四铺作单杪偷心造。正面三间均六抹头四隔扇装修。殿内遗存宋代木作神龛,龛平面呈“凹”字型,以后向两龛为主,前向左右对称设附龛,附龛二层二檐腰缠平座九脊顶山面向外,龛间设弓形廊桥联结,中设九脊顶亭阁,形成天宫楼阁。龛之砖雕神台正面中央镶嵌宋崇宁五年(1106年)《二仙铭记》石碣,结合实物断定神龛于宋崇宁五年建成,是我国现存神龛中宋代小木作屈指可数之佳作。庙内保存有宋代彩塑17 尊,是目前仅存的宋代二仙民间写实彩塑之精品。正殿东西遗存宋碑2 通。正殿结构个性特点是两山剳牵由铺作昂尾承托,结构独特。脊部蜀柱及合踏、托脚当为后代修缮时干预之遗存,内柱铺作个别构件及蜀柱疑是元代有所干预。殿之檐部举折合举架为6.2 举,超出山西宋代木构建筑遗存之模数,恐清代干预所致(图三)。

二、南赵庄二仙庙时代考

图三 泽州东南村二仙庙正殿梁架结构图

(4)举折对比

1.沧桑之探

正殿东廊下遗存元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所立《重修真泽庙记》石碑一通,高平县儒学教谕韩德温撰文,碑文详细记载了该庙创建及金、元修建沿革。

图四 高平南赵庄二仙庙总平面图

“其庙始于宋乾德五年丁卯九月辛未,米山曁乡堡等村创建,政和乙未四月重修。残金贞祐,复经兵火,东西廊庑等舍焚毁殆尽,幸而存者,惟正殿尔。荆榛瓦砾,荒凉四十余年,无人刮目者。中统二年辛酉,秦庄秦玉,米山程吉,龙曲村杨德和□张鹏翼等,悯其踈陋,欲议重修,奈力不足,故也乃紏乡人,先于庙之东南创修一太尉殿,厨舍三间,仍将正殿增换下檐大小椽木,并四周石柱,聊以宁□。厥后,诸公相继辞世。庙以阅岁□久,终未完全。上雨旁风,四壁漫□,岁时禋祭,□不伤心。众乃举其忠信者秦庄秦全移家来守其庙。奉事香火之暇,夷荒翦恶,不惮勤劳。逮至元二十年癸未,张鹏翼等邀乡下耆老人等,相与谋曰:‘此庙厥初经营于宋之乾德,庇荫一方,实受其福。或葺或废,至今三百二十余年,我辈安能坐视而不救其摧毁乎?’众皆踊跃,愿一新之。乃验元定老人分数计费鸠工,鹏翼等紏而司之,曾无少怠,兼修东庑三间,以为延宾之所。起于是年九月,斧斤畚锸,陶甓圬镘,不募而至,争赴其功,而愿助其役者多矣。越明年五月告成。孟秋上旬有八日,乃会众于祠下,割牲酾酒而落之。”

(2)铺作

“残金贞祐,复经兵火”,指“贞祐之乱”中的兵火。金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以报父祖世仇为名侵金,大败金兵。金贞祐元年(1213年)八月,世宗完颜雍庶长孙完颜珣入中都继位,史称金宣宗。此时成吉思汗以浩大声势围攻中都,横扫黄河以北,太行山东西等广大地区。宣宗为了避祸,于贞祐二年(1214年)三月﹐遣使向蒙古军求和,成吉思汗得到金国优厚待遇,北返驻鱼儿泊(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中都解围。贞祐二年(1214年)五月十一日,金宣宗下诏南迁,十八日宣宗离中都南逃于汴京(开封),成吉思汗得知后,以金迁都违约为由,于贞祐三年(1215年)初蒙军再度兵临中都,五月攻陷中都。蒙古军南犯,以杀掠为主,铁骑所到之处,“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黄河以北的土地几乎全部沦于蒙古铁骑之下。金贞祐之乱后,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蒙古军杀乃蛮王屈出律,原西辽的疆域全部由蒙古占领。蒙古军又先后攻下河东(今山西西南部)、河北和山东。至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年,金兴定五年),金的黄河以北土地基本上已落入蒙古之手。金贞祐、兴定年间金蒙战争对河东、河朔(今天的河北、山西和山东的部分地区)及太行区域的寺观神祠破坏严重。南赵庄二仙庙在此时期所遭兵战之难巨大,“东西廊庑等舍焚毁殆尽,幸而存者,惟正殿尔。荊榛瓦砾,荒涼四十余年,无人刮目者”。

【解读】 跟所有其他检测项目一样,检测前的相关解释和咨询应该充分细化和个性化。高通量测序还可能涉及比其他项目更多的隐私信息,因此很有必要对每个参与检测个体进行充分的知情同意,胎儿的父母作为共同监护人原则上应当共同接受检测前教育。

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为了得到中原地主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力排众议推行汉制,采取宗教宽容政策,对宗教派别进行加封,敕建庙宇,山西现存元代建筑多记载有蒙古官吏参与修建。元中统二年(1261年)为忽必烈即位后第二年,高平张鹏翼组织周边村民集资修建二仙庙,但因财力不足,仅于庙内东南创建太尉殿一座、厨舍三间,修葺正殿更换屋顶椽飞及四周石柱。至元二十年(1283年)九月,张鹏翼再次发起修建,工期近一年,修建了东庑等建筑,使之完备落成。

(1)陵川县小会岭二仙庙

图五

图六 高平南赵庄二仙庙正殿横断面图

庙内2002年4月所立《南赵庄村维修二仙庙碑记》碑,记载了当时修缮过程,对大殿、山门等诸殿均有干预。现场访问现存正殿后檐廊部全无何时所致,村民百姓及文物管理部门知情人士提供为上世纪80年代不专业的不恰当修缮所致(图五)。

108例患者共计130处病变,包括非致密型腺体17处,良性病变7处,恶性病变10处,总占13.08%,致密型腺体113处,良、恶性病变各有51处和40处,所占比重为86.92%。

2.结构分析

唐代以降,中国木构建筑结构体系,形成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腰梯形套矩形、直角三角形与等腰梯形套矩形、直角三角形与矩形的三种组合形制。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化,山西木构建筑各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形成了梁栿驼峰式、梁栿驼峰铺作式、梁栿蜀柱式和梁栿蜀柱插梁式四种梁架构件的结构手法。南赵庄二仙庙正殿虽清代及上世纪80年修缮时对梁架干预较大,其结构现状仍属“直角三角形与矩形组合”的结构体系,梁栿部件之间的结构手法属“梁栿驼峰式”。

由表4可知,对应于每个X2因子的固定水平,与X3形成的双因子效应产量,最高值都在X3的-1、0水平,且表现为X2在低水平时最高值X3在-1水平,X2在0水平及以上时最高值X3在0水平。这说明磷肥的适宜施用范围在-1与0水平之间,当施氮量的增加时,应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但不宜太高。而X3在-1.682与-1水平时最高值X2在-1水平,X3在0、1水平时最高值X2在0水平,X3在1、1.682水平时最高值X1在1水平,说明豇豆的适宜施氮量应在-1~1水平,低于或高于该区间产量都会降低。最高点的峰值点为X2=0,X3=0。

(1)梁架结构

南赵庄二仙庙正殿,位于庙之北端,为该庙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回廊式九脊顶。因上世纪80年代不恰当修缮造成后檐廊拆除。综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双剳牵用四柱,明间四椽栿南端制作成月梁形制,制做手法考究,为宋代风格(图六)。平梁之上设蜀柱承攀间斗栱及脊槫,两侧施叉手稳固,属“直角三角形与矩形组合结构体系”。梁栿间设驼峰隔承,架驼峰之上所设小瓜柱与青莲寺释迦殿相似,驼峰制作工艺形态风格与高平游仙寺宋代毗卢殿、泽州东南村二仙庙正殿,平顺后晋大云院弥陀殿、后唐龙门寺西配殿均有相似之处。而实拍栱承替木构成的攀间结构,与崇明寺中殿、陵川南吉祥寺中殿如出一辙(图七)。梁栿部件之间的结构手法属“梁栿驼峰式”。平梁以上构件及结构手法多有清代遗迹。

本文将协同过滤算法用于学生学习结果预测,将学生看作用户,将学生的学习表现看作项目,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协同过滤算法,寻找与目标学生距离最近的K个学生,根据这K个学生的学习结果来预测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

上党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宋至元泽、潞或是兵家南下进攻对象,或为重要边境地区。二仙庙创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即高平之战后12年创建。高平之战,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元年(954年),亲自率兵与北汉、契丹联军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进行的以少胜多战败北汉契丹联军的关键性战役。结合宋、夏之战二仙助宋抗夏的传说分析,此次建庙可能与二仙传说中的战争守护神形象有关。而“残金贞祐,复经兵火”的记载,说明宋乾德五年创建的二仙庙,在后来147年间的战争中被兵火毁坏,其毁坏的程度无文献稽考。而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的重修,正当西夏雍宁二年,恰于宋、夏交战之际,据金大定五年(1165年)前南京路兵马都总管判官赵安时所撰《重修真泽二仙庙碑》的记载,此时二仙助宋抗夏的故事已经传播,且徽宗因此于崇宁四年(1104年)赐二仙庙额为“真泽”,后于政和元年(1111年)封为冲惠、冲淑真人,故政和五年重修二仙庙正处于二仙被崇奉的高潮期,推测当时的“重修”备受重视,所修庙院布局完整、建筑完善。而此次“重修”距乾德五年的创建年限仅147年,根据木结构建筑寿命期限的推测,若无兵火及大的自然灾害,原创之庙不会出现致命的破坏。结合韩德温碑文“复经兵火”及文中出现的“始于”、“创建”、“重修”、“创修”、“兼修”之语义用词综合分析,碑文中的“重修”有“重建”之意,虽未记述具体重建范围,但可从文中推断当时对正殿进行了较大的干预性修复,同时复建、增建了其他已毁建筑。故现存正殿断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遗存较为客观。

图七

图八 高平南赵庄二仙庙正殿螳螂榫

檐下柱头施以铺作,五铺作双杪偷心造,栌斗坐柱头、阑额不出头,不设补间铺作,泥道慢栱为素枋连身对隐(刻),之上设素枋一道。素枋间施以山西五代及宋惯用的半搭扣式螳螂榫卯结构(图八)。一跳华栱后尾制成剳牵,二跳华栱里转俯于剳牵之上,耍头为批竹式,后尾延伸制成剳牵,其上设半驼峰稳固檐槫,整座铺作形成了五铺作双杪偷心造,里转双剳牵的结构形制。类似于此形制有泽州县周村东岳庙财神殿和龙王殿(宋元丰五年·1082年)、北义城村玉皇庙玉皇殿(宋大观四年·1110年),这两处宋代遗构与南赵庄二仙庙正殿年代分别相差33年和5年,铺作结构雷同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共性特征(图九)。其中周村东岳庙与南赵庄二仙庙命运相同,亦受到了“贞祐之乱”兵火之难。

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顶,灰布筒板瓦屋面。梁架为六椽栿通檐用二柱,六椽栿上施瓜柱承平梁,瓜柱间设顺脊串联络,柱头铺作五铺作单杪单下昂,昂与耍头为批竹式;明间补间铺作一朵出斜栱,次间无补间铺作。前檐当心间施六头隔扇门四扇,次间设两隔扇门,均后人改制。结合晋城宋代木构建筑梁架及铺作特点分析,该殿六椽栿以下构件为宋代嘉祐八年(1063年)之遗构,以上为民国6年修缮干预后之遗构(图二)。

(3)模数对比

根据宋《营造法式》“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的木结构建筑设计的规定,就是把材分为八个等级,并规定了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和尺寸。“材”即木结构建筑中“栱”的断面,它不是单方向的尺寸,而是具有两个方向的尺寸的一个矩形断面,它本身的高宽比为3:2。现将以上三座宋代遗构与宋《法式》中的用材模数对比分析,总结其用材的时代及区域性特征。

南赵庄二仙庙正殿铺作用栱材高18cm、宽13cm,为3:2.17 之比;泽州北义城玉皇庙玉皇殿铺作为华栱后延制成剳牵,栱材高18.5cm、宽13.5cm,为3:2.19 之比;周村东岳庙龙王殿为四铺作斗口跳,华栱后延制成乳栿,栱材高19.5cm、宽13.5cm,为 3:2.08 之比,与规定的 3:2 相近,除去不同材种及含水率收缩因素,与《法式》相同。以宋代1 寸=3.12cm 折合计算,南赵庄二仙庙正殿为材高5.77寸、宽4.17 寸,分值近0.42;北义城玉皇庙玉皇殿为材高5.78 寸、宽4.33 寸,分值近0.43;周村东岳庙龙王殿为材高6.25 寸、宽4.33 寸,分值近0.43。三座建筑用材与宋《营造法式》中五等材分值0.44基本相同。法式规定五等材用于殿堂小三间,每间尺寸 13.2 尺(300 份)、总面阔 39.6 尺(900 份);厅堂大三间,每间尺寸10 尺、总面阔30 尺。南赵庄二仙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副阶周匝,总面阔1180cm(37.8 尺·900 份)、总进深 1050cm(33.65尺·801.19 份);北义城玉皇庙玉皇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总面阔、进深均 759cm(24.33 尺·565.81份);周村东岳庙龙王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前廊式,总面阔 1013cm(32.47 尺·755.12 份)、总进深904cm(28.97 尺·693.72 份)。其中南赵庄二仙庙正殿与《法式》规定相近,余两座与《法式》规定有一定的差距,而南赵庄二仙庙正殿另加副阶,除副阶外的中三间阔为810cm(25.96 尺·618.1 份)。这三座建筑的栱材模数与开间模数在600 份至700 份之间,比例均小于《法式》规定的900 份,说明晋城地区用材的灵活性及区域性显明。

图九

南赵庄村二仙庙,位于高平南城街道办事处南赵庄村东北,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东西宽27.7米,南北长46.70 米,占地面积约1227.61 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遗有山门(倒座戏台)、正殿,两侧遗有东、西妆楼、厢房。创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政和五年四月(1115年)、元中统二年(1261年)、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至明、清均有修建。结合长治地区宋至清木构建筑结构特征分析,正殿平梁以下为宋代遗构,其它建筑均清代修缮遗构。上世纪80年代和2000年村民捐资对庙内建筑进行了修缮(图四)。

根据宋《营造法式》举屋之法“如殿阁楼台,先量前后撩檐枋心相去远近,分为三分”,即则殿阁举高H=1/3L。“如筒瓦厅堂,即四分中举起一分,又通以四分所得丈尺,每一尺加八分”,即筒瓦厅堂举高H=1/4L+8/100L。以“折屋之法”折算对比结果如下。

若将南赵庄二仙庙正殿后廊参照前廊对称恢复后,其前后檐槫中心距为1124cm(36.03 尺),按《营造法式》筒瓦厅堂举屋之法计算,总举高H=1/4L+8/100L=L×(0.25+0.08)=281+89.92=370.92(11.89 尺);按《营造法式》殿阁举屋之法计算,举高H=1/3L=374.67cm(12.01 尺)。而实测总举高为275cm(8.81 尺),为 0.98/4L、0.73/3L,若减去多年梁架变形及测量误差因素,与筒瓦厅堂举高“四分中举起一分”不另加“所分的一份之上另加百分之八”相近。经实测,高平崇明寺大殿(开宝四年·971年)、游仙寺大殿(淳化元年·990年),青莲寺大殿及平顺龙门寺大殿(元祐四年·1089年)、九天圣母庙大殿(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北义城村玉皇庙玉皇殿(宋大观四年·1110年),等檐槫中心距与总举高之比均1/4L 强和1/3L 弱。南赵庄二仙庙正殿近1/4L、1/3L 弱,与以上实例基本相同,除误差之外基本符合宋《营造法式》中厅堂举高规定,当时匠工们在处理“举屋之法”时,忽略“所分的一份之上另加百分之八”而不计,反映了山西民间营造活动在宋《营造法式》颁布前后的区域性做法特征。通过对上党区域几座宋代遗构及与宋《营造法式》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南赵庄二仙庙正殿“举屋之法”呈现宋代特征(表2)。

南赵庄二仙庙正殿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双剳牵用四柱,按《营造法式》“折屋之法”计算,第一折距为29.37cm,合1.07/10;第二折距为19.78cm,合1.44/20。按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计算其举架分别为檐步架长222cm、举高72cm,合3.2 举(檐部为后人不恰当干预明显);金步架长165cm、举高88cm,合5.3 举;脊步架长175cm、举高115cm,合为6.6 举。通过上党现存六座宋代遗构实测数据及《法式》相关内容计算对比,南赵庄二仙庙正殿“折屋之法”除檐部外呈现宋代特征(表3)。

风机基础作为风电机组的支撑体系,负责将基础过渡连接段传递的风机荷载和自身受到的波浪荷载、水流荷载以及靠泊力和撞击力等传递到地基土中,在保证海上风电系统整体安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海上风机基础形式中,单桩基础结构形式简单,受力明确,在具备打桩和起吊设备能力的前提下,施工速度快,在国内外风电场中得到广泛使用,占整个市场的65%以上。然而,为方便安装且同时保证电缆的安全,越来越多的安装基础选择将电缆管从桩基底部进入桩内,这就必须在钢管桩壁上开口,开孔导致桩体在开孔位置产生应大集中现象,此时钢管桩基础的疲劳强度问题将不容忽视。

3.后人干预程度

现存实物考证及碑文记载,加之建筑模数的对比分析,南赵庄二仙庙正殿从宋乾德五年(967年)创建至上世纪80年代,历代较大的修建有三次,即宋政和五年(1115年)的重建,元中统二年(1261年)修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大修。

表2 上党现存几座宋代木构建筑举屋之法对比表

表3 上党现存几座宋代木构建筑折屋之法对比表

从梁架构件看,明间四椽栿南端制成月梁形制手法考究,应为宋乾德五年创建之物,宋政和五年在原基址上重建时仍利用了创建时期的四椽栿等构件。元至元二十一年《重修真泽庙记》所载,元中统二年至至元二十年由张鹏翼发起的两次修建,不但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了修缮,同时增建了配套建筑,使之庙院中各功能性建筑趋于完整。仅据碑载“仍将正殿增换下檐大小椽木,并四周石柱”,可断定此次修缮时,该殿平面柱网布列应为殿身三间副阶周匝,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剳牵插檐柱重檐九脊顶。若如此,这次修缮主要是对下檐进行了解体性修缮,更换椽飞及四周石柱,从现存铺作素枋的半搭扣式螳螂榫卯结构看,对铺作没有过大干预,仍保留了宋代原物,对殿身主体及屋顶梁架亦未作大的干预。考现存梁架构件,没有发现重檐任何遗迹。若将“下檐”理解为檐的下端,则该殿平面柱网布列应为面阔五间回廊周匝,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剳牵用四柱单檐九脊顶,即现存的柱网布列及结构形制,与万荣稷王庙宋天圣元年(1023年)遗存,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重修的大殿平面柱网布列相似,许为这一时期的营造柱网布列的一种类型或功能所需。那么元中统二年张鹏翼发起的第一次修建对正殿并未做大的干预,或采取托梁换柱,或采取解体换柱的修缮措施,而对木构架仅修葺而已,真实地保留了宋政和五年重建的结构风格。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二仙庙碑记》记载,其修缮内容包括山门、大殿、东西厢房、廊房、舞楼、耳楼诸殿屋,以及月台、甬道等院内设施均进行了修缮,此次修缮,范围较大干预较多,使之“焕然改观”。推测正殿的修缮干预有两种可能:一是进行了造型“改观”式的修缮,即将殿身三间副阶周匝,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剳牵插檐柱重檐九脊顶,改为面阔五间回廊周匝,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剳牵用四柱单檐九脊顶。二是梁架局部干预式的修缮,主要改动了平梁以上的局部结构,明间阑额及柱顶石。现状考察第二种可能性较大。

上世纪80年代村民捐资对庙内建筑进行了修缮,因当时未立碑记载,但从现存遗构考察和寻访略知当时干预情况。推测当时正殿后檐坍塌严重,屋顶漏雨,梁架变形毁坏严重,因经济条件的局限性,故此次修缮可能采取了局部解体,更换椽飞及个别槫檩,调整梁架及铺作个别构件,现状考察分析主要干预项目有:拆除后檐廊子改为封护檐,将前廊柱换成圆形柱,在利用原四椽栿的基础上简化了下平槫攀间结构,取消了槫攀斗栱,缩短二跳华栱,且改变令栱位置。此次修缮更换和增加构件不多,主要是在原构件基础上进行取消和改造,不恰当修缮干预现象严重。

从世界工业革命发展进程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引起社会对人才质量、结构要求的变化,从而引起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理念的变革。我国的工程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新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推进,一系列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大量需要注重学科交叉和行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相对传统工程教育而言,新工科在教育方式方面具有系统化、国际化、实践性的特色,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强调创新引领、多元智能、复合交叉、网络信息等特征。[2]

三、结 语

乐氏二仙,虽中国诸神谱系中不显其名,但晚唐以降二仙故事在上党士人和民众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形成了“忠孝善美”的地方神灵,各代立庙祭之。不但留下了二仙神话传说,同时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建筑遗存。这些建筑历经沧桑,因木构建筑材料的特殊性,遗留有不同时代的修缮遗迹和信息,形成了不同时代真实性的叠加或改换,反映了一座建筑历史过程的真实性。宋政和五年重建的南赵庄二仙庙正殿,虽遗存着比较明显的元至清修缮遗迹,但其造型及主体构架仍呈宋代风格,建筑构件多为宋代原物,部分构件是在宋代构件基础上做了改动,根据木结构建筑材料使用特点,定其为宋、清遗构当为客观。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晋系早期木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编号: 201803D31048

山西省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课题:“山西古建筑‘病历’建档研究”。

项目编号: 2014-BZ-29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

标签:;  ;  ;  ;  ;  ;  ;  ;  

高平南赵庄村二仙庙正殿时代考-眼皮下的宋代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