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俊云
深圳市特区建发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09
摘要:在经济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对建筑工程发展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对于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人员、建筑管理人员及建筑单位法律监督等方面必须采用手段进行整改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施工安全管理结构及施工安全文化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建设,虽然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必须不断地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安全管理模式创新,为建筑事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概述
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否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是建立在安全文化、组织结构、安全风险以及持续改进四个方面的基础之上,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安全意识强的施工人员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不安全因素对施工设备、施工人员造成伤害,进而为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而安全意识淡薄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抱有侥幸心理,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较低等,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1.2、组织结构、职责和目标的合理安排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能够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进而为各项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合理的组织保障。通过对组织结构、职责以及目标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够将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契合实际的合理安排,进而确保各项施工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相互之间造成干扰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安全风险控制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场地周边人员的安全。为了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其对整个施工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就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找出其中存在的所有风险因素,再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并结合适宜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实,从而对施工现场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建筑工程施工中事故的发生。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
2.1、员工缺乏安全教育
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过于重视施工进度,忽视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当员工遇到突发状况时,由于没有系统的培训和缺乏经验,导致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尤其是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本身对安全防范措施了解的就比较少,再加上没有工作经验,更增加了建筑安全施工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
2.2、安全管理人员不固定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机构人员都在不断变化,跳槽现象频发,导致工作人员还没有经过培训就在施工场所上岗,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均无法达到标准。对于安全工作的管理者来说,因为没有系统考核,导致管理者的岗位知识十分匮乏,综合素质也无法达到标准。当建筑施工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安全水平较低影响了工程质量,甚至会拖延施工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是制约每一位员工的标尺,管理制度如果监管不够严谨,将会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当企业面临员工少或者资金匮乏的情况时,企业的领导常常会雇佣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员,这样的员工就会出现较多的施工安全问题,成为安全隐患。如果监管部门无法对此类员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就无法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事故无法追究到责任人,导致企业的损失更加惨重。一旦企业制定安全制度就需要让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遵守,否则就失去了设置的意义。
3、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当前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不健全存在些许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对建筑事业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3.1、建筑施工安全组织结构进行创新改革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需要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直接负责建筑项目的安全问题,但在实际施工中安全管理者由于职位低对安全指令的传达不畅通,其他施工部门对安全指令执行力不够,安全措施不到位,这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组织结构改革创,首先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专职岗位安全管理体系并以专业施工人员为骨干进行相应管理体系建立,同时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层建设设置项目经理、安全主管、及项目施工人员等职共层级,对设备操作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及安全知识培训。其次,对不同安全管理层人员进行职责调整,不同安全管理人负责方面有所不同,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安全生产,项目总工为技术负责人,安全主管为项目安全管理执行者,而操作者是项目工作最终落实者,通过对各个层次人员调整强化安全责任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3.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技术体系建立
目前,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很好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没有建立健全相应信息技术体系,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获得信息慢、管理水平低不能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限的现场控制,对安全事故发生没有有效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建筑企业信息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信息系统对各种安全管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为基础,及时反映企业实际情况便于利用传统信息进行未来信息预测,这样有利于企业根据收集、预测到信息对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3.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体现,企业文化对于建筑业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准则,提高管理者安全意识,进而提高整个施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及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总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关汪度也一路飙升。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应做好施工管理,特别是应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奠足良好基础。在信息技木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应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弥补以往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万玉涵.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实践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7.
[2]兰莹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LMM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3]王英红.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赵妍.政府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5]冯利军.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论文作者:叶俊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员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