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情绪感染,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和情感的交流与感染结伴同行的。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带有积极情感的一言一行会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稳定而持久的良好的心理情感,教师应理智地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与心理障碍,用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和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来感染学生。在积极营造师生相容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生动的情感进入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在亲其师、信其道的感情中共鸣,不知不觉中进入思维王国,燃起思考的火花,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数学课上,提问和学生板演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应用程度,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良好机会。
二、运用个体差异教育,调节不同层面学生的心态
教育心理学认为,心理的个别差异就是人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心理差异,教师必须时刻注意不同层面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灵活的心理教育艺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因材施教教育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针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差异,教学中,必须为他们设置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如课堂上的提问,板演,直接套公式定理的练习,简单的问题可由思维较慢的同学来完成,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认识自己,使他们体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靠他们自己努力是完全可以学好数学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可由思维敏捷的同学来解决。这样就能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性格差异:性格是人心理的个别差异。性格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速度和质量。性格外向的学生对学习新的难度较大的教材比较感兴趣,能迅速举手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但课后不爱认真学习,作业比较马虎;性格内向的学生课上反应缓慢,课后常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遵守纪律;性格独立的学生爱参与竞争性学习;性格顺从的学生常等待老师布置,依赖同学的帮助;性格乐观向上的学生学习信心强,情感满足快,成功可能大,性格消极悲观的学生情绪体验差,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导致学业失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就必须对它们进行不同的耐性能力培养和心理指导,增强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力差异:能力是在实际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差异表现更为突出,有的思维灵活,思路宽广,反应快,但不深刻。其课堂表现为发言热烈,老师还没有把问题说完,这样的学生就能抢着举手,其结果是因为没有考虑周到或漏掉问题中的关键词而屡屡出错。这样的学生则应指导他们克服自身弱点,考虑问题要慎重,不要急于得出答案,应先把问题搞清楚,把重要的条件,关键词找出来。对于一些定理、公式中的特定的条件要加强记忆等等。有的学生反应较慢,但理解后能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较好,对这类学生应帮助他们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精讲多练,举一反三,提高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有的学生思维很慢,甚至不理解,其课堂表现为一言不发,学生缺乏主动性,容易受人左右,往往是滥竽充数,不懂装懂。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想到一些独到的方法,如口诀法,图解法,列表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克服思维障碍。
三、运用心理疏导,清除学习障碍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习对象,增强学习效率的功效,而心理学研究又表明,情绪在情感的表现形式方面具有较大的情感性,激励性和短暂性。因此,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绪,遏制和消除消极情绪,应把握最佳时机,运用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情感,与学生心心相印,有效地实现教学双方知识信息的最大传递与反馈,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及坐姿等细微的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心理素质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上的后进生大多存在自卑的心理障碍,从小学升入初中,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自己学习上的第一次飞跃。在这同一起跑线上,他们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力争在初中阶段把数学学好。可是,随着学习的步步深入,内容的增加,难度的逐渐增加,伴随而来的一次次数学测验,一部分学生是一次次的失败,出现了初一勉强及格,初二红灯高挂,初三再也无法跟上的局面。屡屡的失败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了原有的积极性,出现了一种自卑心理障碍,形成了一种定势: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对此,我采用认识方法,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他们对自己有比较恰当的认识,知道自己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为此我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评价,尽力挖掘他们学习上的兴趣,使其产生自信心,其次,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数学学科,告诉他们数学是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此外,我还帮助学生寻找在学习时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不仅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而且能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论文作者:高萍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数学论文; 情感论文; 差异论文; 性格论文; 思维论文; 《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