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社会化课程资源,优化物理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妙用论文,物理教学论文,课程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也是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提高物理教育质量和全面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社会化物理资源即报刊、互联网、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电视节目、工厂、社区、农村、家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化物理课程资源是校内的物理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也是人们经常忽视的一类课程资源。当前学校物理教育对社会化的物理课程资源关注不够,造成大量的社会化的课程资源的浪费。 然而物理是一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的课程。家庭、学校、社区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若能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物理现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将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在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里的广泛应用。教师上课时若能巧妙地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既能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物理教师应有强烈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物理社会化课程资源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物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如何将物理社会化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略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就地取材”善用社会化课程资源,优化物理教学内容 “就地取材”可使物理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与实际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联系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选取的教学事例时应尽可能广泛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STS的思想,把家庭、旅途、游乐场、运动场等场所中的学生熟知的物理现象、现代科技、人文科学融合在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和实验的设计中。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但在选择事例时,并不是所有事例都会有预期的效果,在事例的挖掘、收集和选择上不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性事例,还应注意选国外的,不如选国内的;选外地的,不如选本地的;选历史的,不如选现在的。如: 在上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时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实例。如:课前直接演示(如图1)在钉完衣服的扣子后要在扣子与衣服之间绕几圈线,将线集成一束,这样做比较牢固,为什么?上课时可用几根细线绑着学生用的大字典演示分力、合力及两者关系。

上日光灯的原理时可以直接利用教室里的日光灯进行讲解,而不用示教板。学生既好奇又亲切更有兴趣。 用玩具汽车在教室里演示离心现象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雨天或雪天时,有一些车速较快的自行车或摩托车为什么在转弯的地方会莫名其妙地摔倒。 上完动能定理后可拿把伞让学生解释:图2是一种雨伞的骨架示意图,A、B为两个滑动轴套,它们之间有一个弹簧P。细钢杆AC与CD在C点连接在一起,A、B、C三处可看到铰链连接,这种伞一旦关闭,一按开关便能自动张开,为什么?

二、“亲身体验”社会化课程资源,优化物理教学方式 “亲身体验”社会化的课程资源使物理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社会生活,更切实际。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认识物理学对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因此物理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应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若能巧妙地利用社会化的课程资源,它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参与、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笔者通过五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化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1.感受: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性的体验 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社会化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用一些学生耳闻目睹的娱乐游戏、运动、生活等的图片引入到概念、规律的讲解中。如:上“能量”时用荡秋千、玩弹弓、踢足球、点生日蜡烛等许多图片引入能量的概念,使学生觉得亲切生动、在轻松的气氛中领会其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如:上“天体运动”,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录像片,再结合电视中有关火箭发射、航天等有关的新闻资料和太空授课实录,播放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有关片段,然后播放卫星发射和回地球的全程模拟动画。这既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又使学生更直接的、感性的理解卫星的发射、运行完全失重等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物理现象。如:上“失重和超重”时可以让学生乘坐电梯、站在体重计上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和超重。 2.解释: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并对其进行解释,能增进学生对物理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并讨论新科技和物理学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如:航天技术对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及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成就。太阳能发电、低碳生活的意义等。 通过查找资料和研究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收集和研究盥洗室、厨房、游乐场等场所中的物理知识;日常用品中的如:热水瓶与热学、自行车等的物理知识并撰写小论文。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你身边的物理现象。当教室里的吊扇(或空调)打开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体会吊扇(或空调)工作时的情况。说出并解释吊扇(或空调)在工作时遵循哪些物理规律? 3.调查:使学生真切地看到物理学在生活、生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如:如图3,尼龙搭口整体不容易拉开,若从边缘逐渐分离就能拉开为什么?车站、飞机场中运送行李的传送带如何利用摩擦力输送物品。调查传感器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上传感器时可让学生收集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说明书或上网查阅传感器在这些用电器中的运用。小区楼道中节能开关的传感器的应用。 4.设计:增强学生把物理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廉价的器具和废弃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实验仪器,这些仪器既简便、直观,又能解决仪器的短缺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且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节约和环保意识。如可用废弃的拉杆天线、可乐瓶、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电视机、玩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做物理实验。如:(1)废品再利用如:①废弃的拉杆天线可以做: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压缩气体做功的实验;运动物体受到法向的力作用而作曲线运动;“速度分解模型”的实验。②可乐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实验: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完全失重现象;反冲运动;水流星;静电除尘;音叉共鸣等。(2)利用玩具如:牛顿“秋千”、碰碰球等可以做碰撞实验。(3)利用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可以做许多有趣的实验:电荷之间的作用;电子的扫描和视觉暂留;电子的扫描的周期等。(4)利用新颖材料如:激光笔做奇妙的反射、衍射、干涉等。

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如:如图4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用力蹬踏板,由于地面阻力,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一段路程后就会停止运动,你能设计出几个测量自行车在一段路程中所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吗? 创造发明的设计。如: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和惯性原理制作的小发电机。 5.论述:使学生能从理论上认清物理学与社会的互动作用 论述物理定律对人类的作用。如:通过万有引力发现未知天体的事实,说明科学定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 运用哲学的观点正确认清新科技带给人类的利和弊。如:评价电磁波为人类带来的好处和电磁波的污染问题;核能源的利用的利与弊。 三、“多渠道、多手段”运用社会化课程资源,优化物理教学的组织形式 “多渠道、多手段”运用社会化课程资源使物理教学在组织形式多样化,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到物理的存在。 1.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视野 公共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科学期刊中的新闻版、体育版、娱乐版的科技信息是直观和重要的社会化课程资源,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并运用公共媒体把它们中的某些与物理有关的事例收纳进来与物理知识融为一体。促使学生主动地通过这些渠道丰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开阔视野,成为社会化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如:中央电视台中的科技频道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节目:我爱发明、科技之光等;军事频道中有许多飞机、武器等介绍;新闻频道中有许多国内外科技的新成果、新成就的报道及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许多事情的报道如交通事故、火灾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相关节目录制下来,后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和水平层次在学校、年级或班级进行播放,丰富学生的科技视野。 互联网既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传播媒体,也是一种重要的传递教育信息和认知的工具。互联网上的科学教学网站既可用于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又使课堂教学更具个性、交互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时空不限性。教师和学生若能熟练运用互联网这种社会化的资源,将促使物理教学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及时地从这些地方收集有关的社会化课程资源信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如:航天发射、核电站、纳米技术、环境保护等。同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与科学教育相关的网站,教会学生从网上获取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化课程资源的能力。 2.广泛发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的活动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 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和工厂等集中了许多有用的大、中型科学教育的器材,充分挖掘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社会化课程资源,利用这些科技教育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种感受和体验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如:上“交流电”前笔者带学生去参观了本地的桐柏电站和城东发电厂,使学生对交流电的产生和远距离输电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 (2)举办物理讲座和学术报告会 不定期开展物理讲座,如《科学家的故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创新发明》等伟大科学家的故事、物理学发展史,阐述物理的重要作用及物理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关系等,这既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又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更有助于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 (3)开展趣味性、实用性、多样性的物理小活动 不定期将一些趣味性、实用性强的物理小活动,如:物理游戏、物理模型制作、物理调查研究、物理板报、物理竞赛、物理辩论等有机地穿插到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磨炼。 (4)成立物理学习互助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 成立物理学习互助小组,指导学生对某些物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者从物理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物理的观点、思想、方法、知识来解释、解决。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时在一定的思维层面下会产生新感受、新发现。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关心他人、坚忍的意志和个性特长等。 物理的社会化课程资源极其丰富和广泛,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多学科的,也比较复杂,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意合理地将生活、科技、社会问题与物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参与科学决策的能力,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理解科技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设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和科学决策的过程。这是非社会化课程资源所不能及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社会化课程资源是当代物理教师的责任所在。
标签:物理论文; 课程资源论文; 实验物理论文; 科技论文;